會跳的青蛙 - Origami Jumping Frog

quill mark

前一陣子,小姪女在幼稚園裡學到了摺紙青蛙,那是用色紙摺個幾摺,變成三角形的身體,然後用色筆在上面畫上兩個眼睛,就是紙青蛙了。

小朋友學的,是最簡單的。然後我和我哥就想起我們小時候摺的「會跳的青蛙」,可是怎麼想也想不起來當初是怎麼摺的。

上網找看看,所有中文教學的摺紙網站,包括對岸的,所介紹的「會跳的青蛙」,都不是我們小時候摺的那一種。

今天我忽然想,用英文的關鍵字「Jumping Frog」來找看看,結果一查就找到了。YouTube 上面有不少教學的影片,下面是其中一個:

原來,摺紙是有其歷史和文化背景的,它的英文,是從日語「折り紙」翻過去的,叫做 Origami。我們一般都只把它當成是小朋友的勞作來看待,也就沒有什麼深入的研究,長大之後,很容易就忘記了。

小時候,我們喜歡摺不同大小的青蛙,一隻一隻疊上去;不然就是辦比賽,看誰的青蛙跳得最高、最遠。

我最後一次接觸摺紙,應該是在高中,當時流行上課摺紙飛機,我和同學不斷改良、研究,目標是讓紙飛機能飛越圍牆、飛過「妓男路」,到達對面某大學的女生宿舍……

Category: 2 意見

少年梵高的煩惱 - Vincent in Brixton

quill mark

Poster"Vincent in Brixton" 是一齣舞台劇,由 Nicholas Wright 創作,演的是荷蘭畫家文生.梵谷住在英國 Brixton 時期(Hartford Road 87 號)——也就是《梵谷傳》裡「愛修拉」(Ursula Loyer)家——的故事。

這齣舞台劇獲得了 2003 年的 Laurence Olivier Award 最佳新劇獎,也曾獲東尼獎的提名。《少年梵高的煩惱》是這齣戲在香港演出時的譯名,比較詳細的資料和介紹,請見:《少年梵高的煩惱》。

從香港宣傳上的字眼「不倫」看來,此劇可能演的是梵谷與女房東之間的戀情;Wiki 上頭本劇的簡介,是說梵谷愛上了這位英國寡婦。

西奧遺孀喬安娜在〈追憶文生.梵谷〉一文中,說梵谷愛上了房東的女兒愛修拉,而後來的考證,則認為愛修拉是女房東,梵谷愛上的女兒應為 Eugenie。

可上傳 swf 的免費空間 - FileDEN

quill mark

我的「滾動標籤雲」需要將 swf 的範例檔放上線,才能達到效果。而我 Seednet 空間所放的 swf 檔仍然無法讀取,不過早在一個星期前,我就已另尋網路空間放置。要找可以放 swf 檔的免費空間,還真的不好找,後來才找到 http://fileden.com 這個空間。

我將 tagcloud.xml 和 tagcloud.swf 這兩個檔上傳,再去 Blogger 的後台修改模版的 html,將連結到 swf 檔的網址改連到新的空間。經過一個星期的觀察,看起來一切正常。

關於滾動式標籤雲的作法,請見我之前寫的「滾動吧!標籤雲! --Label Cloud Part I」和「滾動吧!標籤雲! --Label Cloud Part 2」。而如果你需要免費空間擺放 swf 檔,上述的 http://fileden.com 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此推薦給大家。

不過,我好像沒有寫教學的天分。那個標籤雲的教學寫了一年多了,好像還沒看過有其他人做成功的。

Category: 3 意見

Capture NX 2 的混合模式 - Blending Mode

quill mark

Capture NX 2 中,你所編輯的效果,可以不同的方式來和原始圖檔來做「混合」。善用這些「混合模式」(Blending Mode),可讓影像的效果更多樣。

下面是 YouTube 上的教學影帶,示範的是如何將夕陽的天空修成漂亮的紫色。

先復習一下說明手冊中,關於混合模式的部分:

混合模式

你還可從適用於每個頻道選項的 混合模式 下拉選單中選擇不同的混合模式。

混合模式決定如何將目前增效功能所建立的影像與增效處理前的影像混合。混合模式提供了一種對影像套用目前增效功能的進階方式。混合模式有以下幾種:

是洋蔥,梵谷加了洋蔥…Still Life with a Plate of Onions

quill mark

這幅《畫板與洋蔥》的靜物油畫,是 Kröller-Müller 美術館的館藏。當我在找尋這次台北梵谷特展的展出名單時,找到了 Kröller-Müller 美術館的外借網頁,而我看到這幅畫在外借的名單當中。當時我不假思索,就以為這幅畫被借出給了歷史博物館,是在這次特展之列。

↓ Still Life: Drawing Board, Pipe, Onions and Sealing-Wax, Arles, 1889, F 604, JH 1656
Still Life: Drawing Board, Pipe, Onions and Sealing-Wax

英國學者的「大發現」

等我找了一些資料,準備要好好地預習時,這才發現,這幅畫的外借對象並不是歷史博物館,而是英國的「真實的梵谷:藝術家與他的書信」特展( "The Real Van Gogh: The Artist and His Letters"),以下是這次特展的中文報導:

梵谷私人書信與創作特展 倫敦40多年首見

(2010-01-26 10:39:36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2010年1月25日專電 )

闊別40多年,荷蘭藝術大師梵谷經典畫作與極為罕見的私人書信,首次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展出,揭開這位英年早逝畫家細膩多彩、不平凡的內心世界。

特展籌劃人安.杜馬(Ann Dumas)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這項特展獨到之處在於,這是根據梵谷寫給他的家人、藝術界好友信件所描繪的畫作圖型,再搭配展出完成的作品,讓參觀者可以一覽梵谷縝密的構思與藝術創作過程。

特展共展出40封極少公開的原始信件,梵谷在信中將他正在創作或是已完成的作品,以素描方式畫在信上,並詳細說明,信函裡流露他對藝術及生命的熱情,流暢的文采改變外界對他罹患精神疾病,喪失心智的普遍錯誤認知。

梵谷選句 - Vincent Van Gogh Quotes

quill mark

The Flaming Soul這一次歷史博物館展出的梵谷特展:「燃燒的靈魂」,在博物館官方網站上,有一些簡短的介紹資料——裡面沒有展出畫作的詳細資訊,只提供極為簡單的〈梵谷選句〉pdf 檔,供網友下載。

中、英對照的七則選句

〈梵谷選句〉一共才七則,是中、英對照的,我找了一下,其中六則可以從梵谷的信件中找到原句。

梵谷信件的英譯文,現今在網路上可查到的有兩種版本,一種是流傳比較廣泛的舊譯版,另一個是 2009 年才出版的新譯版。新譯版的電子化相當完備,有原文、註解等完整的資料可供查詢。

以下我把我找到的結果列出來。加圖框的,是歷史博物館〈梵谷選句〉中的文字;而其下方用線框框起的部分,分別是舊譯和新譯的文字,與原信件的英譯連結。

For my part I know nothing with any certainty, but the sight of the stars makes me dream.

對我來說,沒有什麼是我能確知的,但是映入眼簾的星星,能引發我的夢想。

"For my own part, I declare I know nothing whatever about it. But to look at the stars always makes me dream, as simply as I dream over the black dots of a map representing towns and villages."
http://www.webexhibits.org/vangogh/letter/18/506.htm

"For myself, I declare I don’t know anything about it. But the sight of the stars always makes me dream in as simple a way as the black spots on the map, representing towns and villages, make me dream."
http://vangoghletters.org/vg/letters/let638/letter.html

這句話出自梵谷 1888 年 7 月於阿爾寫給西奧的信,這和我上次在介紹梵谷的記錄片:Vincent: The Full Story 時,最後所引用的那幾句話,是出自同一封;事實上,上次的那一段話,是接在這句話之後,現在我擷取《梵谷書簡全集》對上面原文的翻譯如下:

我本人聲明我對它一無所知;但仰觀群星使我所有夢想,單純一如我面對地圖上代表城鎮與村莊的黑點而神遊。為什麼,我自問天空中那閃爍的星點,不是像法國地圖上的黑點一樣可觸及嗎?活著的時候,我們無法摘星,這情形好比我們死去時不能搭火車一樣。因此,我覺得霍亂、腎結石、肺結核、及癌症似乎是前往天國的交通工具,正如汽船、公共汽車和火車是地上的交通工具。於老年時平靜逝去的人,不啻是徒步走到那兒去。

追夢高手 - Hardball (2001)

quill mark

據說,《追夢高手》(Hardball )這部電影是改編自真實的故事。

但,電影公司拍出這樣的一部電影後,卻被故事的原作者告上法院。因為,原作中的教練是自願教球的熱心教練,而電影中卻把他塑造成一個為了要還債,才不得不教球的賭棍。

電影公司的胡亂改編,後來讓他們吃了敗訴官司。

hardball_ver2 Hard Ball (2001)

User Rating: 6.0/10
Director: Brian Robbins
Writers: Daniel Coyle (book), John Gatins (screenplay)

Cast:
Keanu Reeves... Conor O'Neill
Diane Lane... Elizabeth Wilkes
John Hawkes... Ticky Tobin
Bryan Hearne... Andre Ray Peetes (as Bryan C. Hearne)
Julian Griffith... Jefferson Albert Tibbs
Michael B. Jordan... Jamal (as Michael Jordan)
A. Delon Ellis Jr.... Miles Pennfield II
Kristopher Lofton... Clarence
Michael Perkins... Kofi Evans

蘇軾手書「念奴嬌.赤壁懷古」辨疑

quill mark

這篇是從我以前備份的網誌找到的,忘了沒有沒貼過。如果有的話,那就算重貼好了。

因為是從網路上找到的對岸文章,故原文為簡體中文,我將之轉為繁體,並加以修正、校對(原文中,可能因為簡體中文打不出「艣」,故將這個字拆為「舟虜」)。

來源:中國文物信息網 更新時間:2006-7-12

東坡赤壁坡仙亭內有蘇軾草書《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詞的石刻二塊,嵌在亭內左右兩壁,在所有的蘇書石刻中,這幅作品特別受人青睞。

遺憾的是,這幅作品是否出自蘇軾之手,當今書壇知名人士持有不同態度,既有認可者,亦有否定者。由於否定者具有一定的身份與地位,雖然沒有書面文字作具體說明,但口頭語言「此作品不見於《三希堂法帖》,不可能是蘇軾的作品」卻在書法界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這幅作品蒙受了不白之冤。筆者曾對此幅作品作過精心考證,認定作品係蘇軾手書,謹將其理由陳述如下。

Category: 2 意見

換臉的軟體 - FaceSwapper

quill mark

前一陣子有下載到一個換臉的軟體:FaceSwapper,這兩天才拿出來玩看看。感覺拿來惡搞還不錯,但能不能有嚴肅一點的用途,就不得而知了。

過年期間,百無禁忌,先拿政治人物來惡搞看看。民進黨的邱議瑩,號稱政壇的漂亮寶貝,很多人說她很像日本的 AV 女優朝河蘭,但我這次是拿比較近期,而且來過台灣的蒼井そら來套看看。下面是兩張要換臉的相片。

Miss ChuAio Sola

Category: 0 意見

新少棒闖天下 - Bad News Bears (2005)

quill mark

1976 年的《少棒闖天下》(The Bad News Bears)大受歡迎,電影公司接著開拍續集準備海撈一票。1977 年的 "The Bad News Bears in Breaking Training"、1978 年的 "The Bad News Bears Go to Japan" 相繼推出,但第一集的兩位主角 Walter MatthauTatum O'Neal 都不再演出。兩部續集的票房和評價皆不理想。

1979 年,以原先故事為骨幹,重新開拍了電視劇 "The Bad News Bears",該影集總共演出了兩季。下面是此影集日本版的片頭:

2005 的「新少棒闖天下」

而在近三十年後的 2005 年,老片重拍的 "Bad News Bears" 又重新回到大銀幕上,這回是由比利鮑松頓(Billy Bob Thornton)飾演 Walter Matthau 的角色 Buttermaker,Amanda 則由沒有演戲經驗的 Sammi Kane Kraft 演出,Greg Kinnear 扮演洋基教練 Bullock,而執導的則是《搖滾教室》(The School of Rock)的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Bad News Bears (2005)

Bad News Bears DVDUser Rating: 5.8/10
Director: Richard Linklater
Writers:
Glenn Ficarra, John Requa, Bill Lancaster(1976 screenplay)
Cast:
Billy Bob Thornton... Morris Buttermaker
Greg Kinnear... Roy Bullock
Marcia Gay Harden... Liz Whitewood
Sammi Kane Kraft... Amanda Whurlitzer
Ridge Canipe... Toby Whitewood
Brandon Craggs... Mike Engelberg
Jeffrey Davies... Kelly Leak
Timmy Deters... Tanner Boyle
Carlos Estrada... Miguel Agilar
Emmanuel Estrada... Jose Agilar
Troy Gentile... Matthew Hooper
Kenneth 'K.C.' Harris... Ahmad Abdul Rahim
Aman Johal... Prem Lahiri
Tyler Patrick Jones... Timmy Lupus

少棒闖天下 - The Bad News Bears (1976)

quill mark

棒球電影,或說運動電影,也可以分成許多不同類型,如劇情的、喜劇的、奇幻的、愛情的……

而有一個很特殊的類型,是以兒童為主角,由一名失意的教練領軍,所共同編織而成的運動勵志故事。一群被歧視的小孩,一位曾經自暴自棄的成人,都從奮鬥的歷程中重新肯定自己,進而改變了他們的處世態度。

電影的時代背景

1976 年的《少棒闖天下》(The Bad News Bears),該算是這類型電影的開山始祖,而截至目前為止,也沒有同類型電影超越它的經典地位——包括 2005 年重拍的《新少棒闖天下》(Bad News Bears)在內。

The Bad News Bears (1976)

The Bad News Bears - DVDUser Rating: 7.1/10
Director: Michael Ritchie
Writer: Bill Lancaster (written by)
Cast:
Walter Matthau... Coach Morris Buttermaker
Chris Barnes... Tanner Boyle
Tatum O'Neal... Amanda Whurlitzer
Ben Piazza... Councilman Whitewood
Vic Morrow... Coach Roy Turner
Erin Blunt... Ahmad Abdul Rahim
Jackie Earle Haley... Kelly Leak
Gary Lee Cavagnaro... Engelberg
Jaime Escobedo... Jose Agilar
Scott Firestone... Regi Tower
George Gonzales... Miguel Agilar
Alfred Lutter III... Ogilvie (as Alfred W. Lutter)
Brett Marx... Jimmy Feldman
David Pollock... Rudi Stein

偏光鏡(Polarizer)的示範影片

quill mark

這是今天剛看到的,Jason Odell 在自家後院所拍的偏光鏡(Polarizer)的效果示範。

Category: 0 意見

遲來的恭喜… Julianna Margulies 喜獲金球獎

quill mark

最近我又開始重看《急診室的春天》(ER),主要是看第三和第四季。這部影集,是我最喜歡的電影劇了,這麼多年來,地位一直沒變。

但我是很容易厭煩的人。即便是《急診室的春天》,我也只看到第五季左右;第六季起跳著看,第七季只看過一、兩集,之後我就完全沒興趣了。

算起來,能讓我「忍受」五季的影集,已經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了。過去幾年,我嘗試看過的影集,很少追超過兩季的。"C.S.I." 只看了兩季,第三季時就受不了了;"Desperate Housewives" 只有一季半,《實習醫師》(Grey's Anatomy)三季,但因為其第一季只有九集的樣子,所以大概也還不到兩季半……。

這次會想再看《急診室的春天》,乃是因為飾演劇中護士長的 Julianna Margulies,今年以她的新電視影集 "The Good Wife"(公視譯為《法庭女王》),獲得金球獎最佳電視女演員獎,而她在上台前,還和她在《急診室的春天》裡的「老相好」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親密地貼頰慶賀了一下。我一直很喜歡這兩個人在《急診室的春天》劇中的互動,所以就又把兩人互動頻繁的第三、四季翻出來溫習。

我的運氣向來不好,我支持的球隊常輸球,我希望得獎的演員或影片,也常常因我收看頒獎典禮而摃龜。Julianna Margulies,我至少看她摃龜過三次,這次知道她又獲得提名,我連金球獎也不看了,她果然因此而得獎。不過,當看到報導後,想要補看她得獎的鏡頭(如上),卻也因為版權的關係,在 YouTube 上老是看不到。要到典禮結束一段時間了,才在前一陣子找到。

這次重看,預計看到第五季 Doug Ross 離開為止吧。

Category: 0 意見

Capture NX 2 基礎風景秘方 - Basic Landscape Recipe

quill mark

我之前有提到過 Jason Odell 的「基礎風景秘方」(Basic Landscape Recipe),下以是我根據這秘方的試作紀錄。我技巧不佳,構圖也爛,貼圖只給自己看,請勿嘲笑……

最近北部陰雨,天空多雲,沒有藍到暴的天空,只有偶而露個面的冬陽。我相機的設定是:自動白平衡 B2M1、調控檔 Vivid、Active D-Lighting 普通。拍出來後,直接縮圖,再加一點銳化(USM 30、2、5)後,變成這個樣子:

Original

我的賀歲歌:虎之眼 - Eye of the Tiger

quill mark

今年是虎年,找一首以虎為名的歌曲來慶賀。1982 年美國 Billboard 雜誌 6 周冠軍曲,Survivor 樂團所演唱的電影「洛基」第三集(Rocky III)主題曲 "Eye of the Tiger"。

Survivor - Eye of the Tiger這首歌當年有多紅?它是 Billboard 1982 年終排行第二名,只輸給 Olivia Newton-John 的 "Physical",但嚴格來說,"Physical" 是 1981 年的歌。在當時也很權威另一份排行榜 Cashbox,"Eye of the Tiger" 則是年度第一。

不需虎嘯,樂聲響徹雲霄

台灣當時也有加填中文歌詞的翻唱曲,記得是由比莉演唱的,歌曲捨棄原曲中的戰鬥、奮起主題,以諧音的「愛的太苛」為歌名。比莉這個人,和這首歌,給我的感覺都很爆笑。

這首歌用在電影上時,間奏時還加上了虎嘯(請見下方電影的片段),但在專輯和單曲的版本上,Survivor 則堅持把虎嘯聲給拿掉,鍵盤手 Jim Peterik 表示:「如果這首歌自己吼不出來,那加入一點老虎吼聲也於事無補。」

Category: 0 意見

Mythology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譯名對照 (總清單)

quill mark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的原文中譯對照,我分成六篇來貼,貼完後發現,這樣要搜尋起來並不方便,所以現特別單獨一篇把全部名字都貼出來。這樣要搭配看書時,只要開這一頁就行了。

↓ 維納斯的誕生(Birth of Venus, Sandro Botticelli
Birth of Venus - Botticelli

另外,我覺得國內的出版社,對「索引」(Index)都不重視,這是很糟糕的事。每次要查閱資料,就好像在考驗記憶力一樣。我看過對岸某些翻譯書籍,發現他們做的比我們好多了,有的是連 Index 也翻譯,然後在內頁的邊緣,加注原文本的頁碼,這樣要引用或查閱,都非常方便。

以下都是枯燥的文字……

自動失效的遠傳 SeedNet 網路空間

quill mark

網誌旁的「觔斗雲」——滾動的標籤雲(Blogumulus),已經失效一陣子了。原因在於放置 Java script 和 swf 檔的 SeedNet 空間出了問題,導致這兩個檔案無法讀取,我 Label Cloud 的小裝置也就一片空白。

我查了一下,我空間裡面的其他檔案,有的還可以讀,有的連資料夾都進不去,而試著上傳其他檔案也都失敗。想起上個月底,我才說過:「……一看到這家公司就一肚子火,莫名其妙地成為他們的用戶,實在不爽到了極點。」沒想到不久之後,竟然就遭到如此的「報應」,實在是蠻巧的。

我第一次查看的時候,不能讀取的資料夾有差不多三分之二,今天再去看,有幾個已經恢復了,或許只是暫時性的不能讀取,實際狀況如何,我也不知道。過完年後,如果仍沒有改善,我會另找網路空間來放檔案,不然,就直接把這個小裝置給刪除。

看到這家公司,還是令我很不爽。

Category: 0 意見

Mythology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譯名對照 (R-Z)

quill mark

這是譯名對照的最後部分,從 R 到 Z(R、S、T、U、V、W、X、Y、Z)。

「他(奧德賽斯)由色琦口中知道他們必須經過金嗓海妖的島嶼,這些海妖歌聲美妙,能使人忘記一切,甚至犧牲性命。她們坐在岸上唱歌,四周遇難者的遺骨堆得半天高。奧德賽斯把她們的事說給手下聽,認為要安全通過,必須用蠟封住每一個人的耳朵,但他自己決定聽聽看。他叫手下把他牢牢綁在桅桿上,使他無論如何都走不開;他們照辦了。船駛近小島時,除了奧德賽斯,沒人聽見勾魂的歌聲。他聽見了:歌辭比曲調更迷人,至少對希臘人來說是如此。她們說要給走近的人一些情報、成熟的智慧和心靈的刺激。『我們知道人間未來的命數。』她們的歌聲抑揚頓挫迴響著,奧德賽斯渴慕得發狂。可是繩子牢牢拴著他,危機安然過去。」(《希臘羅馬神話故事》,頁 260, 261,志文出版社)

↓ Ulysses and the Sirens (J. W. Waterhouse)
Ulysses and the Sirens

Mythology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譯名對照 (O-Q)

quill mark

譯名的 O 到 Q(O-Q,不是在哭哭喔)。包括有 O、P、Q 字頭的名字。

「……人人都以為潘妮洛碧是寡婦,可以再婚也應該再婚,四周的小島和伊撒卡本島有很多人湧到奧德賽斯家向她求婚。她不想嫁,丈夫回來的希望雖渺茫,卻未完全絕望……。」

「起先潘妮洛碧想磨損他們的耐心。她告訴大家,她要為奧德賽斯的老父雷特斯預織一件精美的壽衣,才能改嫁;他們不得不順從其孝心,同意等工作完成。可是潘妮洛碧白天織,晚上拆,衣服永遠織不好。……」(《希臘羅馬神話故事》,頁 148, 149)

↓ Penelope and the Suitors (J. W. Waterhouse)
Penelope and the Suitors

Mythology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譯名對照 (I-N)

quill mark

從 I 到 N 的譯名對照。有 I、J、L、M、N。對照表裡沒有 K 字頭的名字。

Daedalus and Icarus

戴達勒斯與伊卡魯斯

「戴達勒斯是一位建築師,曾在克里特島設計人頭牛身獸的迷宮,還向亞莉阿德妮說明鐵修斯該如何逃出去。麥諾斯國王得知雅典人找到出路,認為一定是戴達勒斯幫助他們,就把他和他的兒子伊卡魯斯關進迷宮……」

「他為自己和兒子做了兩對翅膀,戴在身上;起飛前,戴達勒斯提醒伊卡魯斯在海面上要飛得不高不低;如果飛太高,太陽將膠質融化,翅膀會掉下來。可是依照一般故事,老人家的話年輕人總是不聽。父子輕輕鬆鬆飛離克里特島,小伙子為新學的本事興奮莫名,愈飛愈高,不理會父親焦急的命令,於是他摔下來了。翅膀脫落,他墜入海中被海水吞噬……」(《希臘羅馬神話故事》,第 168, 169 頁,志文出版社。左圖:"Daedalus and Icarus" by Frederic Leighton

Mythology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譯名對照 (E-H)

quill mark

這一篇放了從 E 到 H 字頭的名字,總共有 E、F、G、H。Edith Hamilton 用的北歐神話原名,和現在比較通用的都不太一樣,真是傷腦筋……

「『阿哥號』勇士離開蘭姆諾斯島不久,赫丘力不見了。他的隨從少年海拉斯甚得他的寵信,有一天到一處溪泉打水,水中仙女看見他臉上的紅暈,想要吻他,伸手摟住他的脖子,把他拉到溪泉深處,就此失去了蹤影。赫丘力到處找他,一路叫著他的名字,走進離海很遠的密林深處,忘了金羊毛和『阿哥號』的事,也忘了同志們,一心想著海拉斯。他沒有回來,最後船隻只好開航,不等他了。」(《希臘羅馬神話故事》,頁 145,志文出版社)

↓ Hylas and the Nymphs (J. W. Waterhouse)
Hylas and the Nymphs

Mythology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譯名對照 (B-D)

quill mark

Edith Hamilton 的 "Mythology",就書名來說,只是「神話」。所以,雖然書的中譯名字是《希臘羅馬神話故事》,但書裡面也有一小部分講到了北歐神話。

Valkyrie北歐神話的部分,其名字又更麻煩了一點。光是「原文」,就有很多種拼法,轉換成英文,變化更大,再翻成中文,只能說更加混亂。

布琳希兒、布倫希德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裡的「布琳希兒」,在對照表中的名字是 "Brynhild",她名字的寫法很多,Brynhildr、Brunhild、Brunhilda、Brynhildar、Brünnhilde,都是指同一個人物。

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樂劇《尼貝龍指環》(Der Ring des Nibelungen)中,貫穿其後三部的主角,就是這位 Brünnhilde。她的女武神扮相,就如同右圖由 Arthur Rackham 所繪的插畫一樣。

不過在《尼貝龍之歌》(Nibelungenlied)裡,Brünhild 是個粗魯的冰島女王,是反派的角色。

Mythology -「希臘羅馬神話故事」譯名對照 (A)

quill mark

我看的希臘、羅馬神話,是志文出版社出版,由宋碧雲所譯的《希臘羅馬神話故事》。這本書,是譯自 Edith Hamilton 所著的 "Mythology",是許多人推薦的希、羅神話入門書。

Mythology但是,每當說起希臘、羅馬的神話人物,除了幾個比較有名,其譯名已經統一了以外,各種不同書籍、影片、音樂、戲劇、繪畫,所用的譯名都不一樣,造成在欣賞或研究時極大的困擾。

郝陀是何方神聖?

我的這本《希臘羅馬神話故事》,書後有附「原文名稱與譯名對照表」,這是一個相當好的安排。但是,那個對照表,是按照英文名稱排列,而我們在閱讀內文時,文裡面又沒有附上原名,所以,當我看到書中「……凡間英雄郝陀遠比天上的每一個神明高貴,其妻安德柔瑪姬也勝過智慧女神雅典娜或愛神阿芙柔黛蒂。」時(第 8 頁),我不知道「郝陀」指的是誰,只得從那長長的對照表中(有七百多個名字),一個一個的找,找了老半天還找不到,只好再找他的妻子「安德柔瑪姬」,還好她原名是 Andromache,從 A 開始找一下就找到了,再從 Andromache 找出他老公的大名。

拉雷多街頭 -- Streets of Laredo

quill mark

Bang the Drum Slowly - LP Front〈拉雷多街頭〉("Streets of Laredo")是一首美國的傳統民歌,又名 "Cowboy's Lament",流傳於十九世紀初的美國西部。

Laredo拉雷多)位於美國德州,與墨西哥的新拉雷多隔著一條格蘭德河(Rio Grande)對望。受 "Streets of Laredo" 這首歌所啟發的,有同名的小說和電影,這些都是西部的冒險故事。

死前的懺悔

Mark Harris 則將這首歌當中的歌詞 "Beat the drum slowly" 改成 "Bang" the drum slowly,並以此為他棒球小說的書名。小說後來改編成《戰鼓輕敲》(Bang the Drum Slowly)這部電影。

"Streets of Laredo" 的源頭已不可考,咸認為是從英國十八世紀末的民謠 "The Unfortunate Rake" 及其改編曲而來,這些曲子共通的主題,是一位垂死之人臨終前交待後事,並對自己墮落行為的懺悔。

如果你是棒球迷,更或者,是一個小熊迷(Chicago Cubs),應該知道 Steve Goodman 有一首類似主題的歌,叫做 "A Dying Cubs Fan's Last Request",歌曲主角自承最大的錯誤,是當了一個小熊迷,而他的遺願,是希望喪禮能在小熊隊的瑞格利球場(Wrigley Field)舉行。

Bang the Drum Slowly - 戰鼓輕敲 Part 2

quill mark

梵谷曾說,他在「收割者」身上,看到了死亡的意象;而「收割者」和「播種者」,正好是相對的——一個代表生,一個代表死。

Bang the Drum Slowly VHS Cover棒球球季,和農業社會中的季節運作相仿,遵行著古老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時序輪迴著。而 "Bang the Drum Slowly" 的故事,則是把 Bruce Pearson 的生命,和棒球季節的始、終做了連結,這同時也等於是和大自然的運行做了連結。

所以,這是一則棒球與人生的故事。

播種與重生

這年春天,大地從寒冬甦醒,棒球隊展開了春訓,於球場重現生機。Bruce Pearson 原先是要被球團釋出的,但他的室友 Henry "Author" Wiggen 在合約上的讓步與堅持,使得 Pearson 的最後一個球季得以存活,此時的 Wiggen 就是那個播種者。

而象徵意義上也是如此。對紐約長毛象隊(New York Mammoths)而言,Bruce Pearson 這名球員,幾乎不曾存在過,Henry Wiggen 一開始就說:「大部分球員甚至不知道他在隊上。」

Bang the Drum Slowly - 戰鼓輕敲 Part 1

quill mark

不太清楚是為什麼,這部電影的知名度始終不高。或許是因為電影裡,少了那種戲劇化的大逆轉,或是英雄般的大驚奇吧!

也許就因為少了這些「期待中」棒球電影該有的要件,讓這部電影顯得特別與眾不同。

牛仔悲歌

"Bang the Drum Slowly",中譯名為《戰鼓輕敲》。不過首先要說明的,這個 Drum,並不是戰鼓,而是送喪時的哀鼓;Slowly,也非「輕」敲,而是「慢」敲。這個鼓聲,就像是喪鐘,沉重地、緩慢地敲擊著,像是死神逐漸走近的腳步……

Bang the Drum Slowly (1973)

Bang the Drum Slowly DVD CoverUser Rating: 6.9/10
Director: John D. Hancock
Writers: Mark Harris (novel, screenplay)

Cast:
Michael Moriarty... Henry 'Author' Wiggen
Robert De Niro... Bruce Pearson
Vincent Gardenia... Dutch Schnell
Phil Foster... Joe Jaros
Ann Wedgeworth... Katie
Patrick McVey... Bruce's Father
Heather MacRae... Holly Wiggen
Barbara Babcock... Team Owner
Maurice Rosenfield... Team Owner
Tom Ligon... Piney Woods

本片改編自 Mark Harris 的同名小說 "Bang the Drum Slowly"。Mark Harris 總共寫了四本棒球小說,這「四部曲」分別是:The Southpaw (1953)、 Bang the Drum Slowly (1956)、A Ticket for a Seamstitch (1957),和 It Looked Like For Ever (1979),書中的主角,都是投手 Henry "Author" Wiggen。

黑澤明「夢」中的梵谷 -- Kurosawa's Dreams

quill mark

日本大導演黑澤明(Akira Kurosawa)1990 年的作品《》(Dreams),是一部以八則夢境所串成的電影,在第五則〈烏鴉〉(Crows)當中,這夢境來到了梵谷的世界,配上的音樂,是蕭邦(Chopin)的〈雨滴〉前奏曲(Prelude No. 15 in D-flat major, "Raindrop")。

這一段大約十分鐘的夢境,是由另一位大導演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來飾演梵谷,說真的,經過化妝之後,他的容貌是過關了(反正露出的地方不多),但他中廣的身材,就不太具說服力了。

在夢裡,主角寺尾聰走進梵谷的畫作之中,其中的特效,是由喬治.魯卡斯(George Lucas)的特效小組支援,整個視覺效果非常成功。

燈該怎麼放呢?- Lighting Placement

quill mark

這是從 Nikon Cafe 看到的兩個連結,講的是攝影時不同光源位置,所形成的各種變化。這些東西,對我來說還太遙遠,不過有在玩離機閃和棚燈的,倒是可以參考一下。

一、燈光放置基礎教學(Foundations of Lighting Placement

主燈的位置(Key Light Position):

只有一盞燈,對著單一主體拍人像照。在這個例子,相機是置於六點鐘方向。也就是正對著美女的臉,下方有十二個時間按鈕,按下之後,畫面上顯示的,是一盞主燈從該方向照亮主體時,所拍出的效果。

補光燈的位置(Fill Light Position):

在這個例子裡,相機還是在六點鐘方向,但主燈已固定在五點鐘方向。按下下方位於五點的 Key 鍵,是只有一盞主燈時的效果,而按下其他方向,則是在各方位加入第二盞補光燈時的效果。

燈的高度(Light Stand Height):

由左到右分為五種高度,分別為「頭部上方」、「視線上方」、「視線平行」、「視線下方」、「下巴之下」。

上面的只是基礎觀念,該網站裡還有一些更深入一點的教學,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好好研究研究。

二、燈籠(Light Cage

這是 Phto Workshop 網站裡,被稱之為「燈籠」(Light Cage)的 3D 教學。被攝者處於一個立體的九宮格中,游標移到哪個燈上,就可看到從那個方位打燈的效果。右下可選擇兩種模式,一種是「只有主燈」(Main Light Only),另一種是「主燈加補光」(Main Light w/Fill)。「主燈加補光」要特別說明的是,其補光燈固定在相機的右邊。

這個例子和上面的例子剛好相反,一個是固定主燈,一個是固定補光燈。為何在此,那個固定的不能叫主燈呢?可能只是出力大小的差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