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少棒闖天下 - Bad News Bears (2005)

quill mark

1976 年的《少棒闖天下》(The Bad News Bears)大受歡迎,電影公司接著開拍續集準備海撈一票。1977 年的 "The Bad News Bears in Breaking Training"、1978 年的 "The Bad News Bears Go to Japan" 相繼推出,但第一集的兩位主角 Walter MatthauTatum O'Neal 都不再演出。兩部續集的票房和評價皆不理想。

1979 年,以原先故事為骨幹,重新開拍了電視劇 "The Bad News Bears",該影集總共演出了兩季。下面是此影集日本版的片頭:

2005 的「新少棒闖天下」

而在近三十年後的 2005 年,老片重拍的 "Bad News Bears" 又重新回到大銀幕上,這回是由比利鮑松頓(Billy Bob Thornton)飾演 Walter Matthau 的角色 Buttermaker,Amanda 則由沒有演戲經驗的 Sammi Kane Kraft 演出,Greg Kinnear 扮演洋基教練 Bullock,而執導的則是《搖滾教室》(The School of Rock)的導演 Richard Linklater

 Bad News Bears (2005)

Bad News Bears DVDUser Rating: 5.8/10
Director: Richard Linklater
Writers:
Glenn Ficarra, John Requa, Bill Lancaster(1976 screenplay)
Cast:
Billy Bob Thornton... Morris Buttermaker
Greg Kinnear... Roy Bullock
Marcia Gay Harden... Liz Whitewood
Sammi Kane Kraft... Amanda Whurlitzer
Ridge Canipe... Toby Whitewood
Brandon Craggs... Mike Engelberg
Jeffrey Davies... Kelly Leak
Timmy Deters... Tanner Boyle
Carlos Estrada... Miguel Agilar
Emmanuel Estrada... Jose Agilar
Troy Gentile... Matthew Hooper
Kenneth 'K.C.' Harris... Ahmad Abdul Rahim
Aman Johal... Prem Lahiri
Tyler Patrick Jones... Timmy Lupus

光看這個陣容,教人對本片充滿期望。如果你看過 2003 年的《搖滾教室》,應該能發現其劇情和《少棒闖天下》有極高的相似度,差別只在一個是棒球,一個是搖滾樂;在《搖滾教室》中,童星個個演出精彩,足見導演指導兒童演員的功力,由此觀之,同樣以童星為主的《新少棒闖天下》,幾乎沒有失敗的可能。

但從最終作品來看,《新少棒闖天下》卻失敗了。

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新少棒闖天下》是《少棒闖天下》的忠實的改編,人物和劇情設定差不多完全相同,一些與時俱進的「現代化」是免不了的,加入或捨棄的素材也非常有限。但所呈現出的效果,卻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Amanda, Buttermaker and Tanner那到底是哪裡不對勁呢?我也不太說得上來,以一部改編自三十年前的重拍片來說,這部新片的節奏竟然出乎意料的緩慢,笑點的銜接也顯得笨拙,教人懷疑是演員未能進入狀況,還是導演的理念未能貫徹。

Billy Bob Thornton 是個比較年輕、帥氣的 Buttermaker,他貪戀女色的性格是舊作中所沒有的,而且他頹廢、擺爛的程度,也不如前作來得徹底。

但很奇怪,他遠不如 Walter Matthau 的演出那麼混蛋,卻也遠不如 Walter Matthau 那麼教人喜愛。

Buttermaker 還只是小問題而已,全片最失敗的,是其他小童星的演出。

球技重於演技

據說,本片在選角時,是在各地找尋有棒球底子的小孩來試鏡,不知是不是太過注重童星的棒球技巧,而忽視了他們的演技呢?

Amanda例如,飾演 Amanda 的 Sammi Kane Kraft,很明顯有著更具說服力的體格和球技,但她的演出卻是純業餘的,使得這個選角顯得非常失敗。

Tatum O'Neal 的 Amanda,仍帶著小女生的清純與可愛,她的言談和一些小動作,也處處顯示和其他同年齡隊友一般的天真與稚氣,我想這是舊作中 Amanda 最讓人憐愛的特質。

新版的 Amanda 太過老成,隊友與她之間似乎有著某種隔閡,而觀眾和她之間也是。

其他的童星,也找不出多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他們在球場上的動作是比較專業,但也因此少了原作中引人發噱的笨拙。總而言之,這一群新的 Bears,並不是一支能夠教人心疼、喜愛的組合。

Bad News Bears Poster

更加保守的尺度

另外,有點時空錯置的尺度問題,也教人困惑,而這應該不是演員或教練所能控制的。舊版中,並不刻意排除一些「劣行」,Amanda 會投不合法的唾液球,球員們除了滿口髒話以外,更會衝、撞敵對球員,Buttermaker 即使是在休息室裡,也是啤酒一罐接一罐……

Hooper經過了三十年後,許多行為反倒都不能在銀幕上出現了。Buttermaker 的酗酒問題被淡化,小球員們更加無邪。感覺上,除了談論到「性」的話題有稍微比較開放以外,其他各方面都要比過去保守得多。

而新加入的元素,亦不算成功。我不明白坐著輪椅的小男孩 Hooper,是為了搞笑還是為了引起觀眾同情與共鳴,總之這個新加的人物,效果有點令人哭笑不得。Buttermaker 好色的個性,未曾壞事,沒有造成災難,也沒有達到足以影響劇情的效果或笑果,顯得多餘且無趣。

Ted Williams 到 Mike Schmidt

我對於少棒規則已不熟悉,但最後一局熊隊換上替補球員,造成打序的調動,最後原本排在 Kelly 前一棒的小球員,會變成排到 Kelly 的下一棒,這在我們所認知的棒球規則裡,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舊版中的 Buttermaker 只是小聯盟球員,他的豐功偉蹟,是曾在熱身賽時三振泰德.威廉斯(Ted Williams);新版的 Buttermaker 是曾上過大聯盟(水手隊)的投手,他風光的過去,則是在熱身賽中三振掉史密德(Mike Schmidt)。或許這也反映出這三十年來的變遷,由於職業球隊的隊數增加,自由球員制度的盛行,球員的流動性和汰換率都提高不少,僅有小聯盟資歷的球員,已經不足以成為小鎮英雄了。

本片的配樂,保留了《卡門》的鬥牛士之歌,但屬於 Amanda 的優美配樂就不曾聽聞了。

Fafner's Rating

總評價:★★½

導演: ★★½ 編劇: ★★★
演員: ★★

 

若沒有舊版,這片的評價還可能會高上一點點(只是一點點);但有一個經典的舊版放在那,很難讓人不拿來比較。


沒看過舊版,或許會覺得新版還不錯,但請記得,不錯的只是故事的軸線,而不是整體影片的水準。若看過舊版,那這個新版就可以直接略過,而不會有什麼損失。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