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洋蔥,梵谷加了洋蔥…Still Life with a Plate of Onions

quill mark

這幅《畫板與洋蔥》的靜物油畫,是 Kröller-Müller 美術館的館藏。當我在找尋這次台北梵谷特展的展出名單時,找到了 Kröller-Müller 美術館的外借網頁,而我看到這幅畫在外借的名單當中。當時我不假思索,就以為這幅畫被借出給了歷史博物館,是在這次特展之列。

↓ Still Life: Drawing Board, Pipe, Onions and Sealing-Wax, Arles, 1889, F 604, JH 1656
Still Life: Drawing Board, Pipe, Onions and Sealing-Wax

英國學者的「大發現」

等我找了一些資料,準備要好好地預習時,這才發現,這幅畫的外借對象並不是歷史博物館,而是英國的「真實的梵谷:藝術家與他的書信」特展( "The Real Van Gogh: The Artist and His Letters"),以下是這次特展的中文報導:

梵谷私人書信與創作特展 倫敦40多年首見

(2010-01-26 10:39:36 中央社記者黃貞貞倫敦2010年1月25日專電 )

闊別40多年,荷蘭藝術大師梵谷經典畫作與極為罕見的私人書信,首次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展出,揭開這位英年早逝畫家細膩多彩、不平凡的內心世界。

特展籌劃人安.杜馬(Ann Dumas)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這項特展獨到之處在於,這是根據梵谷寫給他的家人、藝術界好友信件所描繪的畫作圖型,再搭配展出完成的作品,讓參觀者可以一覽梵谷縝密的構思與藝術創作過程。

特展共展出40封極少公開的原始信件,梵谷在信中將他正在創作或是已完成的作品,以素描方式畫在信上,並詳細說明,信函裡流露他對藝術及生命的熱情,流暢的文采改變外界對他罹患精神疾病,喪失心智的普遍錯誤認知。

杜馬表示,從書信的內容可以清楚看出,梵谷文筆蘊含豐富感情,是位很有才華的藝術家,沒有任何的藝術家像梵谷一樣,曾在書信往來中這麼仔細描述自己的作品。

這項名為「真實梵谷─藝術家與他的書信」(The Real Van Gogh: The Artist And His Letters)特展,共籌備5年,還集結65幅梵谷油畫及30幅素描畫作。 1880年梵谷27歲自學成為畫家,直到1890年自殺身亡,10年間他的創作量十分驚人,有1200幅素描及800多幅畫作,書信來往數量高達1000 封。

在展出的畫作中,杜馬特別推薦一幅梵谷知名的畫作「椅子」,這是他1888年居住在法國南部時的靜物畫,畫作以黃色調為主,造型簡單的椅子放著煙斗配上紅磚地板。

杜馬說,梵谷藉由畫作呈現他恬淡樸實的人格特質。

相對之下,和梵谷共居二個月的另一位畫家高更(Paul Gauguin)在同時期創作的同名作品,可以明顯看出他迥然不同的個性,畫作中的椅子造型較講究,油料顏色較深,主題選在華麗的地毯,深綠色的牆面有瓦斯燈,椅子上也有黃色封面的法國小說和蠟燭,凸顯高更世故與深沈的性格。

杜馬表示,這是高更的「椅子」畫作首次在英國展出,也是不容錯過的佳作。

另外,杜馬還高度推薦油畫作品「柏樹」(Cypresses),這是1889年梵谷離開精神療養院後所畫,試圖呈現大自然的生命力,非常難得的是,特展中除了有原畫作,還有梵谷寫給弟弟信中對這幅畫的素描。

杜馬說,這是梵谷的柏樹作品,首次以油畫、素描及書信三種方式呈現,極為特別。

特展還揭露,梵谷居住巴黎時感染當時的「日本熱」,1886年2月他開始收集一些日本畫作,畫中鮮明的色彩和美景,對梵谷之後的創作有很深的影響,現場也展出了三幅梵谷的收藏。

杜馬告訴中央社記者,梵谷曾說「所有我的畫作多少都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東瀛美學對梵谷潛移默化的改變,從現場展出的一些畫作也可以得到印證。

展區裡,有二幅一名婦女縫衣的素描畫,這位模特兒胡妮克(Sien Hoornik)曾是名妓女,1882年初梵谷見到她時,不僅身懷六甲,且貧病交迫。

出於憐憫,梵谷邀她同住,請胡妮克擔任模特兒,並支付費用,協助她和小孩得以溫飽,展現梵谷少為人知的人性關懷。

特展中其它必看畫作還包括:「黃色小屋」、梵谷自畫像、靜物畫「洋蔥」等。

這項特展將一直進行到4月18日。

可能因為這幅畫正在英國展出,因此前一陣子又有英國學者針對這幅畫發表高見,台灣的媒體,也由於台北有梵谷特展而跟著一起炒作,該新聞如下:

英學者新解:梵谷割耳… 因老弟娶妻

【聯合報 2009/12/28 】荷蘭畫家梵谷的割耳事件是藝術史上最著名的懸案,多年來他自殘動機眾說紛云,英國藝術史學家貝利 (Martin Bailey)提出新解,認為梵谷是因為聽到他視為支柱的弟弟西奧(Theo)要結婚的消息,心情狂亂下揮刀割下自己的耳朵。

梵谷在1888年12月23日晚上把自己的左耳割掉,過去普遍的說法認為,梵谷精神病發作拿刮鬍刀自殘,有人說他是因顏料含鉛而中毒發瘋。

貝利用放大鏡仔細研究梵谷在自殘後不久完成的畫作,由畫中信箋找證據,認為導火線是西奧婚事。

貝利在1月號的「藝術報」 (Art Newspaper)發表這項理論指出:「梵谷深恐失去西奧在精神和金錢上的支持。」

小梵谷4歲的西奧不論是在精神上或金錢上都鼎力支持哥哥,並擔任梵谷的藝術經紀人,外界公認「沒有西奧,就沒有梵谷」。梵谷一生寫了八百多封信,絕大多數是寫給西奧的,顯見兄弟情誼深厚。

貝利發現1888年耶誕節前梵谷割耳之後,在1889年初完成的一幅「靜物:畫圖板、洋蔥」 (Still Life: Drawing Board with Onions) 中,桌上擺著一封信。貝利認為,梵谷在他受傷一個月後的作品中故意把這封入畫,因為信函意義重大。

貝利認為,畫中信是西奧於12月21日寫給母親,要求母親允許他迎娶女友喬安娜‧邦格,而梵谷一定馬上聽到消息。另一佐證是西奧寫給喬安娜的信,西奧在聽到梵谷自殘的消息,在耶誕節由巴黎搭乘火車趕到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探望。西奧寫到:「我向他提到妳,他顯然知道妳是誰、我在說什麼。我問他是否贊成我們的計畫,他說婚姻不應該是生命中的主要目標。」

這種猜測,帶有英國八卦報的風格,是一廂情願的譁眾取寵式推斷。其實從現存資料來看,梵谷是在割耳事件之後,才得知西奧的婚事,不太可能未卜先知地自割耳朵。

與自畫像同時創作

而這一幅靜物畫,據推論,是梵谷出院之後首度作畫的產物。在 1889 年 1 月 17 日的信件中,他寫道:

然而我再度開始工作了,除了送給雷伊先生當紀念品的肖像之外,我已在畫室裡完成三張習作。因此,撇開一點折磨和隨之而來的不幸之外,此次並未鑄下更糟的傷害。可是我覺得虛弱,覺得頗為恐懼不安。……

(雨云譯《梵谷書簡全集》第 459 頁)

上述的三張習作,應是下面兩張纏著繃帶的自畫像,和這張《畫圖板與洋蔥》的靜物畫。

↓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1889,
F 527,JH 1657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and Pipe, 1889, F 529, JH 1658
Self-Portrait with Bandaged Ear and Pipe

而此不久前,梵谷才畫了一組他和高更的空椅子,這兩張椅子的象徵意涵,又剛好可以和這張靜物畫相對照。

↓ Vincent's Chair with His Pipe, 1888, F 498, JH 1635
Vincent's Chair with His Pipe

↓ Paul Gauguin's Armchair, 1888, F 499, JH 1636
Paul Gauguin's Armchair

《梵谷書簡全集》書末所附的〈梵谷名畫解說〉中,關於這兩張椅子的部分,作者說:「這兩幅畫並不僅僅是靜物畫而已,更暗示了十七世紀荷蘭靜物畫的主題寓意手法。好比說,蠟燭的火焰象徵光明和生命,就是個例證。但是這些繪畫也蘊含間接性畫像意味。在高更的椅子上,梵谷擺了兩本書,由書本封面的色澤推斷是當時的法國小說。而在他自己的椅子上,擺的是煙斗和煙草袋,背景是些發芽的洋蔥。高更的椅子是夜景;而他自己的那幅則是日景。」(第 553 頁)

而在論及《有畫板和洋蔥的靜物畫》時,作者則說:「……燃燒的蠟燭,這在『高更的椅子』一畫中也曾出現,它源於靜物畫的象徵慣例,同時也表示了光明和生命。相反的,熄滅的蠟燭代表靜物畫的死亡象徵……燭焰所傳達的樂觀基調,加上他曾在『黃椅子』一畫中也畫過的發芽的洋蔥,以及拉斯斐爾的『健康年鑑』一書,更加強了效果。另外,梵谷還畫了煙斗、煙草和一個原本可能裝滿苦艾酒的空瓶子,這些東西都有損他的健康。……至於那塊上面放滿物品的畫板,則暗示梵谷重新創作的決心。……這幅畫所用的色彩顯得較協調而少有強烈氣氛,較為收斂而少有放任之性,這和一八八八年夏天及秋天高更還在而他尚未發病前的畫風是大不相同的。」(第 593 頁)

Still Life: Drawing Board, Pipe, Onions and Sealing-Wax

安慰、幸福的允諾

在另一本塔森出版社出版,由賴訥.梅耶格和英戈.瓦爾特合著的《文生.梵谷》一書中(Rainer Metzger and Ingo F. Walther, Vincent Van Gogh, Taschen),關於這幅畫,則是這麼寫的:

Vincent Van Gogh, Taschen寧靜、安慰,和以日常事物呈現的生活成為特殊的關注,梵谷堅定地立志要把事物的多元性轉化成質感的一致。在安排圖像要素時,他心中仍牢記在目前的處境下,什麼是對他有助益的和適切的。我們看到了法蘭斯瓦.拉斯拜爾(François Raspail)的醫學自助年鑑《養生年鑑》(Annuaire De La Santé)、洋蔥(拉斯拜爾建議用此來解決失眠問題)、梵谷心愛的煙斗和煙草袋、一封來自遠方弟弟關心和支持的信,以及一根點燃的蠟燭,大膽地表示生命的火焰尚未熄滅。旁邊的紅色封蠟宣誓梵谷跟朋友保持聯絡的信心;還有一瓶空酒瓶,暗示他已經戒酒。從構圖的角度來說,這些元素置得並不太成功。梵谷只是費心地描繪細節,來記錄他對這些事物的情感,它們提供了安慰、幸福的允諾並灌輸新的樂觀精神。

——《文生.梵谷》,第 169 頁

忽然覺得這幅畫沒能來台,實在可惜。而如果來了台灣,那名英國學者,應該就不會發表那種比較像是炒作的研究結果了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