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三部曲 - Potato Trilogy

quill mark

歷史博物館的「梵谷特展」已經快要結束,這一波梵谷熱,也即將進入尾聲,今天我們再來看一幅這次來台的油畫吧!

↓ (No. 82, palette_small3 7) Two Peasant Women Digging Potatoes, Oil on canvas on panel 31.5 x 42.5 cm. Nuenen: August, 1885 F 97 and 129, JH 876
Two Peasant Women Digging Potatoes

這兩位挖掘馬鈴薯的婦人,完成於 1885 年 8 月,時序上已經進入夏末秋初。「馬鈴薯」是 梵谷在努能(Nuenen) 時畫得最多的農作物了,若說梵谷的馬鈴薯油畫也有「三部曲」的話,這幅該算是第二部曲了——但以完成時間而論,這幅卻是最晚完成的。

汗流滿面才得餬口

梵谷在 1885 年的主要題材大概是馬鈴薯。他不但畫了吃馬鈴薯的人,也畫了好幾張馬鈴薯在籃子或箱子裡的靜物畫。還有,他觀察馬鈴薯的成長,從種植到挖出,在一系列作品中描寫人們挖掘馬鈴薯的情形。好比「農夫農婦種植馬鈴薯」跟「吃馬鈴薯的人」大約是同一時期的作品,都是在 1885 年 4 月完成的。從風格和規格可知道這只是一個初步習作。題材則回到梵谷在海牙時期所關注的內容上。他在那個時候(第 286 封信)寫道:「農民的耕種,令我覺得很親近,我也因此發現了天堂外的美好事物。在這兒『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的字面意思變得很明顯。」農民辛勤地孕育土壤中的果實以謀溫飽,在當時就提供梵谷自己奮鬥的隱喻,並且使他有了一個希望——他希望有一天,可以用他的藝術掙取一份基本的生活。

「兩名挖馬鈴薯的農婦」是一幅夏天的情景,呈現出辛勞的果實正在收穫,因而和四月的作品是一對。一個簡單的洞見使得這些作品成為同類中的小傑作:呈現出耕種過程的開始和結束都牽涉到了同樣的痛苦——辛勞彎腰,手上結繭,跟堅硬如石的土壤奮鬥。「汗流滿面才得餬口」是人生永恆的事實。……

——梅茨格、瓦爾特著《梵谷》第 52 頁,塔森出版

上文所提《農夫農婦種植馬鈴薯》,是馬鈴薯的誕生,可視為是「馬鈴薯」的首部曲。(馬鈴薯現身?薯光乍現?)

↓ Peasant and Peasant Woman Planting Potatoes, Nuenen: April, 1885, F 129a, JH 727 Peasant and Peasant Woman Planting Potatoes

這次來台的《兩名挖馬鈴薯的農婦》(最上圖),代表了收成,若依梵谷在繪收割者時所言,這也代表了「死亡」。這是《農夫農婦種植馬鈴薯》的續集,可視為是第二部曲。(雙婦奇謀?農婦大反擊?)

而最有名的《食薯者》(上文譯為《吃馬鈴薯的人》),則是農民的慶功,他們享用著辛勤工作後的成果,是為第三部曲。(薯農再臨?掘地大反攻?掰不下去了……)

↓ The Potato Eaters, Nuenen: April, 1885,F 82, JH 764
The Potato Eaters

這「馬鈴薯」的一生,是完整的輪迴。這三部曲,就象徵了農人一年生活的縮影,從春天的播種、耕作,到秋天的收穫,到冬日的休憩,每一階段都是「始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的農家寫照。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