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盜王子羅賓漢 - 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 (1991)

quill mark

本片的製片 Pen Densham 說,連他的這一部在內,當年至少有三部羅賓漢電影要同時開拍。而凱文.科斯納(Kevin Costner)則說,其中有兩部都想爭取他當男主角,他在看過劇本之後,跳過福斯的那一部(就是後來由 Patrick Bergin 主演的那部,請見:羅賓漢 - Robin Hood (1991) ),選擇了這一部。

我的推薦版本

我不知道一般人的品味如何。我在看過這兩部電影後,我的結果和凱文.科斯納比較接近。如果要我重看,或者是推薦一部「羅賓漢」電影,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這部 1991 年的《俠盜王子羅賓漢》(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

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 (1991)


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 - Poster User Rating: 6.7/10
Director: Kevin Reynolds
Writers: Pen Densham, John Watson

Cast:
Kevin Costner... Robin Hood
Morgan Freeman... Azeem
Mary Elizabeth Mastrantonio... Marian Dubois
Christian Slater... Will Scarlett
Alan Rickman... George - Sheriff of Nottingham
Geraldine McEwan... Mortianna
Michael McShane... Friar Tuck (as Micheal McShane)
Brian Blessed... Lord Locksley
Michael Wincott... Guy of Gisborne
Nick Brimble... Little John
Soo Drouet... Fanny
Daniel Newman... Wulf
Daniel Peacock... Bull
Walter Sparrow... Duncan
Harold Innocent... Bishop of Hereford
Jack Wild... Much the Miller's Son
Michael Goldie... Kenneth of Cowfall
Liam Halligan... Peter Dubois
Sean Connery... King Richard

這部電影的評價很兩極,但當年觀眾的反應則很一致——它是 1991 年年度賣座第二名的強片,僅次於《魔鬼終結者續集》(Terminator 2: Judgement Day)。

Prince of Thieves - The Split 本片中,那以羽箭為主觀視角,一路破風飛馳的刺激鏡頭,和《魔鬼終結者續集》當中的「液態金屬人」T-1000,都是當年最具開創性的銀幕特效。

血腥?越戰?

某些評論者最不滿的,是電影的調性過於陰沉,尤其是某些殘酷、血腥的畫面,會讓小朋友看了睡不著覺;另外,片中對於黑色巫術的闡述,也會對幼童產生不良的影響——畢竟,對某些人而言,「羅賓漢」的故事應該是歡樂、有趣,而老少咸宜的,任何會讓小朋友「不安」的元素,都不該在這部電影中出現。

或許這些評論者,該去看一看早期羅賓漢的歌謠,例如 15 世紀的 "Robin Hood and Guy of Gisbourne",歌謠裡的羅賓漢,在殺死吉斯本後,以利刃將其五官剁碎,並割下他的頭顱插在長弓上,然後帶著這顆人頭回去找諾丁漢郡長……

而某些針對社會現象的分析,也是極為有趣的。例如當年焦雄屏在中時晚報所發表的影評,裡面提到了《時代雜誌》分析此片受歡迎的原因,是「是羅賓漢故事因應了美國在越戰挫敗後,希冀英雄的心理。……至於這幾年的經濟大衰退,更使老百姓渴望勇敢、正義、誠實的領袖,能重新分配財富,讓生活能自重稅中喘一口氣——這也是羅賓漢在雪吾森林的職志。」

「越戰」的梗,從六○年代末用到七○年代、八○年代,甚至九○年代,真是令人絕倒。1991 年初,波灣戰爭才剛結束,而本片是 1991 年 6 月上映,美國大眾會放著波灣戰爭的勝利不論,而去鑽越戰的牛角尖?那 1938 年艾洛弗林版《羅賓漢》的大受歡迎,這又怎麼說呢?

劇情簡介:


在耶路撒冷的地牢裡,被俘的十字軍羅賓漢和彼德等人,受著嚴厲的酷刑。羅賓漢趁隙攻擊守衛,帶著彼德和另一死囚逃出。彼德不幸於途中被守衛射死,臨終前囑咐羅賓漢,代為照料家鄉的妹妹瑪莉安。

救出的另一死囚為回教徒摩爾人Moors)阿辛,他堅持羅賓漢對他有救命之恩,他要追隨著他,直到大恩得報後才會離開。

人事全非的歸鄉

羅賓漢回到家鄉後,發現家裡的城堡被毀,父親被殺,只留一個瞎眼的老僕鄧肯。他接著去找彼德之妹瑪莉安,瑪莉安為理查國王的表妹,他們從小就是玩伴,而羅賓漢小時候是個惹人厭的公子哥。

Prince of Thieves - Duel 在瑪莉安家時,諾丁漢郡長的表弟基.吉斯本率眾前來追捕羅賓漢。羅賓漢是在回家途中與吉斯本結怨,他為了搭救一個盜獵的小男孩,而殺了數名吉斯本的手下。

羅賓漢帶著阿辛和鄧肯逃進雪伍德森林,甩掉吉斯本的追殺。在森林裡,他們遇上了一群攔路打劫的強盜,羅賓漢與為首的一個大個子在溪流之中比棍,這大個子就是小約翰。他和羅賓漢在激鬥之後結為好友,並讓羅賓漢成為他們一夥。

諾丁漢郡長是個魔鬼崇拜者,他的野心是登上英格蘭王位。趁著國王不在,他累積錢財、建制武力、殘害異己(羅賓漢的父親就是被他陷害),打算篡位。他壓迫百姓、強奪民產,逼得無家可歸的百姓紛紛逃進森林。

組織綠林好漢抗暴

羅賓漢號召森林裡的民眾,一起挺身抗暴。在羅賓漢的領導下,他們在樹上建立了樹屋基地,並製造大批弓箭兵器,且加強各項武藝技巧。這群人出沒於森林之中,打劫路過的富有貴族,並不時施捨救濟被壓迫的百姓。俠盜羅賓漢之名,遂廣被人民稱頌。

瑪莉安進到森林與羅賓漢見面,羅賓漢從劫來的財物中,推測郡長將有奪權的陰謀,他請瑪莉安以國王為念,冒險向遠在國外的理查國王示警;瑪莉安說她願冒危險寫信,但不為國王,只為羅賓漢。

要送進諾丁漢的財物不停被劫,郡長無力收買貴族,於是他結合北方的凱爾特人,向雪伍德森林展開掃蕩,並放火燒森林,大破綠林好漢的基地,大批綠林好漢和幼童、婦女在此役中被捕。

逼婚、絞刑、劫囚、報仇、報恩

郡長取回被劫的財物,並以幼童性命為要脅,向瑪莉安逼婚。他想經由與皇室的聯姻,讓擁有皇室血統的後代取得繼位資格,再藉此掌權。瑪莉安為救孩童不得不從。第二天正午,婚禮和盜匪絞刑將一併舉行。

Prince of Thieves - Hanging 羅賓漢和逃出的小約翰、阿辛等七人,打算於行刑前法場劫囚。阿辛的火藥,搭配羅賓漢的神射、小約翰的神力,及時救出了將被吊死的夥伴。郡長見局勢混亂,便挾持瑪莉安至城堡內,欲強行完婚、圓房。

羅賓漢與阿辛闖入城堡,經過激烈的打鬥,羅賓漢殺死郡長,救回瑪莉安,而阿辛也在緊要關頭時救了羅賓漢一命,完成了他報恩的心願。

羅賓漢與瑪莉安於森林完婚,理查國王及時返回祝賀,皆大歡喜。

故事上的創舉

在故事安排上,這部凱文版羅賓漢(本片的導演是 Kevin Reynolds,男主角是 Kevin Costner,兩人都是「凱文」),有許多羅賓漢電影史上的創舉。例如,引進了黑人(摩爾人)來當羅賓漢的搭擋;以宗教衝突,來取代族群的衝突(劇中完全沒提到薩克遜、諾曼等字眼);想奪權的,是諾丁漢郡長,而不是約翰親王。而除了 1976 年那算是羅賓漢後傳的《羅賓漢與瑪莉安》之外,本劇中的羅賓漢,也是唯一到過巴勒斯坦參加「聖戰」的羅賓漢。

羅賓漢的出身,在此幾乎是完全抄自《艾凡赫》(Ivanhoe)。他原屬貴族,但與父親決裂,後來參加十字軍。不同之處,在於本片的父親與羅賓漢,都想要彌補這段裂痕,只是時不我予罷了。

Prince of Thieves - Robin 羅賓漢的家庭關係,也是首次搬上銀幕。過去的羅賓漢,是個謎樣的人物;本片的羅賓漢,有父親,有早逝的母親,還有同父異母的弟弟。

他與父親的衝突,在於父親母喪後的移情別戀。感覺上這比較像是現代才會發生的家庭問題,而這個設定,讓羅賓漢這個中古時代的英雄,能與現代的觀眾產生立即的交感效應,拉近了一般觀眾與羅賓漢這個虛構人物間的距離。

感人的戀情

同樣的方式,也應用在刻畫羅賓漢與瑪莉安的關係上。羅賓漢與瑪莉安的青梅竹馬,不是建立在彼此兩情相悅的基礎上(如艾凡赫與羅文娜一般),小時候的羅賓漢,是個令女生討厭、老愛欺負人的壞男生,這又是一種很令人熟悉的「不准超線」式的男女生關係。

而真正讓兩人相戀——或說讓瑪莉安對羅賓漢產生愛意的,不只是羅賓漢那劫富濟貧的「事業」,而是兩人在森林裡的經歷。羅賓漢向她傾吐與父親的關係,提到自己的年幼無知、衝動任性,這種深入的談話,往往是男女建立親密關係的基礎;之後兩人一起見證了新生命的誕生,並一起加入緊接來臨的歡樂慶典。到第二天,當瑪莉安說出 "I'll do it for you" 時,一切就顯得非常自然、合理。

Prince of Thieves - Do it for You Prince of Thieves - Do it for the King

雲雀般的瑪莉安

我個人覺得,凱文版的羅賓漢,是將羅賓漢與瑪莉安之間的戀情,詮釋得最深刻、真實的。凱文.科斯納不以演技見長,但飾瑪莉安的瑪莉.伊麗莎白.馬斯楚托尼歐(Mary Elizabeth Mastrantonio),則演活了這個堅強又多情的小女人。以容貌而論,她不是最美的瑪莉安,但整體而論,則是最令人喜愛,也是最動人的瑪莉安。

在訪談中,瑪莉.伊麗莎白說,她問導演凱文.雷諾,他希望看到什麼樣子的瑪莉安?凱文.雷諾回答,他希望瑪莉安像隻雲雀一樣。而她就按照導演的要求,努力地演出如同雲雀般的瑪莉安。我覺得她成功了。

Prince of Thieves - Wedding Howard Pyle 書中的威爾.史卡列特(Will Scarlet),是羅賓漢的姪子,但在歷年的電影版中,則從未描寫過這兩人有親戚關係。

新加入的兄弟關係

這一版羅賓漢,把威爾變成羅賓漢的弟弟,演出有如肥皂劇般的兄弟鬩牆情節。威爾的憎恨,只限於在旁冷眼冷語,並沒有破壞的實質行動,因此當他主動揭開身世之謎時,這爆炸性就不夠強烈。

另一個被安上兄弟關係的,是郡長和吉斯本(表兄弟),這也算是羅賓漢電影史上首創。這個吉斯本沒等到羅賓漢來殺,就被郡長給刺死了。郡長手刃親表弟,更增添了這個角色的邪惡。

本片將衝突點放在宗教上,而非過去的薩克遜、諾曼族群之間,也不是貴族、農民的階級之別。十字軍東征的「聖戰」,或強迫別人信奉自己的宗教,這是愚不可及的舉動,而這是羅賓漢父親的觀念,也是羅賓漢和父親在觀念上的衝突點。

Prince of Thieves - Azeem 當羅賓漢在異域征戰之後,自己體驗到他過去觀念的可笑之處,於是,他願意在逃獄時,出手解救那邪惡的「異教徒」。電影安排他從黑暗的牢獄中脫困,這代表羅賓漢的第一次蛻變。

偏見的消弭

而全片藉由摩根.費里曼(Morgan Freeman)所飾的阿辛,表達高尚的人格是不分宗教的,而從許多方面來看,這位「野蠻」的回教徒,要遠比「文明」的基督徒,還要更具智慧與忠誠。當塔克修士見識到阿辛剖腹接生的神技,他對這位異教徒伸出了他的和解之手,這象徵著宗教與文化偏見的消弭。

而很有趣的,我在上面所引述《時代雜誌》的評述,就是完全只想以美國人的心態,來看待這麼一部片子。當某些美國人還試圖用自己的「越戰」傷痕,來解釋國內或國外所發生的全部現象時,負責製作和編劇的 Pen Densham(他是英國人),已野心十足地為波灣戰爭之後的世界局勢預作防範了。

本片的盲點,在於背負弒父之仇的羅賓漢,要如何在這種「哈姆雷特」的處境之下與當權者對抗,而又能夠保有羅賓漢傳說中固有的愉悅、歡樂本質。

不甚公平的指責

凱文.科斯納自承,這是演技上的限制與考驗。我個人覺得,他最被人詬病的無表情演技,在此反倒有點陰錯陽差地,成為最適合的演出方式。他只要適時地發揮他的銀幕魅力,維持這個角色的英雄氣概,而其他的搞笑情節,就交給其他人去發揮。

Prince of Thieves - Kevin Coster as Robin Hood 這部電影的「口音」,也是許多評論者最愛批評的。幾名主要演員都是美籍,但也只有凱文.科斯納,以完全不經掩飾的純美國腔來演出。

據說,凱文.科斯納有請語言教練,也曾努力地想學好英國腔,但是效果不甚理想,而導演凱文.雷諾則同意他用原腔調演出即可。

用此來苛責凱文.科斯納,是不太公平的。當在拍攝本片之時,他集製、導、演於一身的《與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仍在後製階段,他一方面得為影片後製費神,一方面又得配合本片趕工的進度(為了與另一部羅賓漢拼時效),他並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準備這個角色。

帶來喜感的邪惡郡長

本片另一位光芒四射的演員,是飾演諾丁漢郡長的艾倫.瑞克曼(Alan Rickman)。導演為了爭取他來演出,特別允諾,准許他以即興的方式來詮釋這個角色。艾倫在片中可說是盡情揮灑,將這個一身都是壞水的郡長,演得令人又愛又恨。他的行為令人恨得牙癢癢的,但看到他的陰謀被破壞,又覺得有點捨不得。

要不是有艾倫.瑞克曼的演出,那這部調子偏向寫實、陰鬱的片子,絕不會讓人覺得如此輕鬆、有趣。另外,綠林好漢們的演出,也是另一個喜感的來源,這組綠林好漢的組合,我認為是相關電影中最成功的。

製片兼編劇 Pen Densham,在講評中不止一次提到 Joseph Campbell 的英雄概念(請見:千面英雄),也說到他在構思劇情時,受到 Joseph Campbell 的影響至深。我覺得他在角色創造上和劇情架構上,把這個觀念發揮得還算不錯,但在細部上,則有點太刻意了。例如羅賓漢在墜入火海後下落不明,這就有點沒有必要(應該沒人會相信羅賓漢在那個時候會死),而所要強調的第二次蛻變,效果也不明確。

人物群像

↓ 瑪莉安(Maid Marian
Prince of Thieves - Marian
↓ 獅心王理查一世(King Richard
Prince of Thieves - King Richard

 
綠林好漢(Merry Men):

↓ 威爾.史卡列特(Will Scarlet
Prince of Thieves - Will Scarlet
↓ 塔克修士(Friar Tuck
Prince of Thieves - Friar Tuck
↓ 小約翰(Little John)  
Prince of Thieves - Little John
↓ 磨坊工馬區(Much the Miller's Son
Prince of Thieves - Much the Miller's Son
↓ 大衛.唐凱斯特(David of Doncaster
Prince of Thieves - David Doncaster
 

 
反派人物:

↓  諾丁漢郡長(Sheriff of Nottingham
Prince of Thieves - Sheriff of Nottingham
↓  基.吉斯本(Guy of Gisbourne
Prince of Thieves - Guy of Gisbourne
↓ 赫瑞福德主教(Bishop of Hereford
Prince of Thieves - Bishop of Hereford
 

 

Fafner's Rating

總評價:★★★★

導演: ★★★★ 編劇: ★★★½
演員: ★★★★½

 

這部羅賓漢電影,成就或許不能與 1938 年的版本相比,但卻呈現出最接近真實的質感,與相對之下複雜、曲折的劇情;在娛樂效果上,我覺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學者不喜歡,可能在於劇情的改編幅度過大,但這幾乎是所有羅賓漢電影的共同毛病。如果不加點新的創意,或在劇情上加入新的詮釋角度,製片公司可不願意把大把鈔票丟進去。如今年雷利.史考特的新羅賓漢,就又是一個例子。

 

整體來說,我認為這是表現最均衡的版本了。它並不完美,但目前也找不到更好的了。




3 意見:

deepsgwai 提到...

您好,因為寫blog提到俠盜王子羅賓漢這部電影,想引用您的這篇文章作為電影的介紹連結。如有不便,還請告知小弟,我會將連結移除,謝謝您喔。
(文章網址:http://blog.roodo.com/deepsgwaiplus/archives/21143208.html)

Fafner 提到...

也謝謝您的厚愛。

Unknown 提到...

我也想當當俠盜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