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西遊記考證」之六

quill mark

周豫才(魯迅)

      我前年做「西遊記序」,還不知道《西遊記》的作者是誰,只能說:「《西遊記》小說之作必在明朝中葉以後」,「是明朝中葉以後一位無名的小說家做的」。後來見《小說考證》卷二,頁七六,引山陽丁晏的話,說據淮安府康熙初舊志藝文書目,《西遊記》是淮安嘉靖中歲貢生吳承恩作的。《小說考證》收的材料最濫,但丁晏是經學家,他的話又是根據《淮安府志》的,所以我們依著他的指引,去訪尋關於吳承恩的材料。現承周豫才先生把他搜得的許多材料鈔給我,轉錄於下:

      〔天啟《淮安府志》十六,人物志二,近代文苑〕吳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劇,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數奇,竟以明經授縣貳,未久,恥折腰,遂拂袖而歸。放浪詩酒,卒。有文集存於家。丘少司徒匯而刻之。

      〔又同書十九,藝文志一,淮賢文目〕吳承恩:《射陽集》四冊,□卷;「春秋列傳序」;《西遊記》。

      〔康熙《淮安府志》十一,及十二〕與天啟志悉同。

      〔同治《山陽縣志》十二,人物二〕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工書。嘉靖中歲貢生(查選舉志亦不載何年),官長興縣丞。英敏博治,為世所推。一時金石之文多出其手。家貧無子,遺稿多散失。邑人邱正綱收拾殘缺,分為四卷,刊布於世。太守陳文燭為之序,名曰《射陽存稿》,又續稿一卷,蓋存其什一云。

      〔又十八,藝文〕吳承恩:《射陽存稿》四卷,《續稿》一卷。

      光緒《淮安府志》廿八,人物一,又卅八,藝文,所載與上文悉同。又《山陽志》五,職官一,明太守條下云:「黃國華,隆慶二年任。陳文燭字玉叔,沔陽人,進士,隆慶初任。邵元哲,萬曆初任。」

焦循《劇說》卷五引阮葵生《茶餘客話》云:

      舊志稱吳射陽性敏多慧,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今不知「雜記」為何書。惟「淮賢文目」載先生撰《西遊通俗演義》。是書明季始大行,里巷細人皆樂道之。……按射陽去修志時不遠,未必以世俗通行之小說移易姓氏。其說當有所據。觀其中方言俚語,皆淮之鄉音街談,巷弄市井童孺所習聞,而他方有不盡然者,其出淮人之手尤無疑。然此特射陽游戲之筆,聊資村翁童子之笑謔。必求得修煉秘訣,亦鑿矣。(此條今通行本《茶餘客話》不載。)

      周先生考出《茶餘客話》此條係根據吳玉搢的《山陽志遺》卷四的,原文是:

      天啟舊志列先生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初不知雜記為何等書。及閱「淮賢文目」載《西遊記》為先生著。考《西遊記》舊稱為證道書,謂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園有序,稱此書係其國初邱長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謂出先生手。天啟時去先生未遠,其言必有所本。意長春初有此記,至先生乃為之通俗演義;如《三國志》本陳壽,而《演義》則稱羅貫中也。書中多吾鄉方言,其出淮人手無疑。或云有《後西遊記》,為射陽先生撰。

吳玉搢也誤認邱長春的《西遊記》了。邱長春的《西遊記》,虞集作序的,乃是一部記行程的地理書,和此書絕無關係。阮葵生雖根據吳說,且已不信長春真人的話;大概乾隆以後,學者已知長春真人原書的性質,故此說已不攻自破了。

長春真人西遊記  長春真人西遊記卷上 長春真人西遊記

      吳玉搢的《山陽志遺》卷四還有許多關於吳承恩的材料,今錄於下:

      嘉靖中,吳貢生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吾淮才士也。英敏博治,凡一時金石碑版嘏祝贈送之詞,多出其手。薦紳臺閣諸公皆情為捉刀人。顧數奇,不偶,僅以歲貢官長興縣丞。貧老乏嗣,遺稿多散佚失傳。邱司徒正綱收拾殘缺,得其友人馬清溪、馬竹泉所手錄,又益之以鄉人所藏,分為四卷,刻之,名曰《射陽存稿》(又有《續稿》一卷)。五嶽山人陳文燭為之序。其略云:「陳子守淮安時,長興徐子與過淮。往汝忠丞長興,與子與善。三人者呼酒韓侯祠內,酒酣論文論詩,不倦也。汝忠謂文自六經後,惟漢魏為近古。詩自《三百篇》後,惟唐人為近古。近時學者徒謝朝華而不知畜多識,去陳言而不知漱芳潤,即欲敷文陳詩,難矣。徐先生與予深韙其言。今觀汝忠之作,緣情而綺麗,體物而瀏亮,其詞微而顯,其旨博而深。收百代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沈辭淵深,浮藻雲駿,張文潛以後一人而已。」其推許之者,可謂至極。讀其遺集,實吾郡有明一代之冠。惜其書刊板不存,予初得一抄本,紙墨已渝敝。後陸續收得刻本四卷,並續集一卷,亦全。盡登其詩入《山陽耆舊集》,擇其傑出者各體載一二首于此,以志瓣香之意云。

據此,是隆慶初(約一五七○)陳文燭守淮安時,吳承恩還不曾死。以此推之,可得他的年代:

  • 嘉靖中(約一五五○),歲貢生。
  • 嘉靖末(約一五六○),任長興縣丞。
  • 隆慶初(約一五七○),在淮安與陳文燭、徐子與往來酬應,酒酣論文。
  • 萬曆初(約一五八○),吳承恩死。
  • 他大概生於正德之末(約一五二○),死於萬曆之初。天啟《淮安志》修於天啟六年,當西曆一六二六,去吳承恩死時只有四五十年,自然是可靠的根據了。

      最可惜的是我們至今還不曾尋到吳承恩的《射陽存稿》,也不曾見着吳玉搢的《山陽耆舊集》。幸得《山陽志遺》裏錄有吳承恩的詩十一首,我們轉載幾首在這裏:

平河橋

短蓬倦向河橋泊,獨對青旗枕臂眠。日落牛簑歸牧笛,潮來魚米集商船。

遶籬野菜平臨水,隔岸村炊互起煙。會向此中謀二頃,間搘藜杖聽鳴蟬。

隄上

平湖渺渺漾天光,瀉入溪橋噴玉涼。一片蟬聲萬楊柳,荷花香裏據胡床。

對月感秋四之一

湘波捲桃笙,齊紈扇方歇。秋來本無形,潛報梧桐葉。

啼蛩代鳴蟬,其聲亦何切!繁霜結珠露,忽已如初雪。

六龍驅日車,羲和不留轍。群生總如夢,獨爾驚豪傑。

大笑仰青天,停盃問明月。

二郎搜山圖歌

李在惟聞畫山水(李在,明宣德時畫家),不謂兼能貌神鬼。筆端變幻真駭人,意態如生狀奇詭。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揮部從揚靈風。星飛電掣各奉命,蒐羅要使山林空。名鷹攫拏犬騰嚙,大劍長刀瑩霜雪。猴老難延欲斷魂,狐娘空洒嬌啼血。江翻海攬走六丁,紛紛水怪無留蹤。青鋒一下斷狂虺,金鎖交纏禽毒龍。神兵獵妖猶獵獸,探穴搗巢無逸寇。平生氣焰安在哉?爪牙雖存敢馳驟!我聞古聖開鴻濛,命官絕地天之通,軒轅鑄鏡禹鑄鼎,四方民物俱昭融。後來群魔出孔竅,白晝摶人繁聚嘯。終南進士老鍾馗,空向宮闈啗虛耗。民災翻出衣冠中,不為猿鶴為沙蟲。坐觀宋室用五鬼,不見虞廷誅四凶。野夫有懷多感激,無事臨風三歎息:胸中磨損斬邪刀,欲起平之恨無力。救日有矢救月弓,世間豈謂無英雄?誰能為我致麐鳳,長享萬年保合清寧功?

這一篇「二郎搜山圖歌」很可以表示《西遊記》的作者的胸襟和著書的態度了。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