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婆婆與孩子王(Nonnonba to Ore)- Part I

quill mark

因為看了《鬼太郎之妻》,於是想找劇中漫畫家水木茂水木しげる)的傳記或介紹來看。水木茂是以畫「怪奇漫畫」聞名的漫畫家,這類型漫畫在台灣畢竟不是主流,因此「水木茂」的知名度不算高,有關他的中文書籍或傳記,並不好找。

漫畫家的兒時記趣

2009 年時,遠流出版社有出版《鬼婆婆與孩子王》一書,這應該是除了《鬼太郎之妻》這部電視劇的原著以外,目前所能找到唯一關於水木茂的繁體中文書了。 

鬼婆婆與孩子王(のんのんばあとオレ)


Nonnonba to Ore Cover
  • 作者:水木茂
  • 譯者:彭士晃
  • 出版社:遠流
  • 出版日期:2009年04月30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573264736
  • 裝訂:平裝 
  • 定價:250元

內容簡介

誕生於1954年的【鬼太郎】,是妖怪大師水木茂的超人氣代表作,靈感源自於日本古老傳說「百鬼夜行」。敘述幽靈族末裔「鬼太郎」、父親眼珠老爹,與週遭個性鮮明的妖怪們所發生的精采故事。動畫在日本富士電視台播出後,老少咸宜的奇幻風格,融合日本鄉野民間傳說及人情味。本書為大師水木茂的童年往事。上課只會打瞌睡,課餘活躍於「孩子王」為目標的攻防戰。雖然學校成績很重要,可是總是心不在焉。拜鄰居老阿嬤「鬼婆婆」引領,,徘徊在妖怪和幽靈等眼睛看不見的世界。暢快的少年生活、懷念的舊時代、溫馨的人情味。

作者簡介

水木茂

1922年出生於日本鳥取縣境港,是一位漫畫家,更是一位妖怪研究家。在世界大戰時,於臘包爾港(Rabaul,太平洋戰爭時的日本海軍基地)失去了一隻胳臂。戰後,當過魚販、腳踏車夫,還經營過出租公寓等,之後開始作畫(說故事用的連環畫劇),後來又轉行開設出租漫畫屋。1965年,作品《電視君》獲頒第六屆講談社兒童文化賞,之後的作品,如《鬼太郎》、《惡魔人》、《河童三平》等都深獲好評,便成人氣作家。1990年更因為《昭和史》(共8本)獲頒第十三屆講談社漫畫賞。1991年獲頒紫綬褒章。

(簡介取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這本書是水木茂的童年回憶錄,文字和插畫都是出自他本人之手,中譯者是彭士晃。原著名為《のんのんばあとオレ》(直譯的話應該是「濃濃婆與我」吧?),出版於 1977 年。這本書好像還有漫畫版,而在 1991 年時,也曾經拍成電視劇播出;對岸的中央電視台則在 1992 年播過普通話配音版,劇名譯為《童年軼事》。

年輕化的文字風格

這本中譯的《鬼婆婆與孩子王》,封面內折上說,譯者「大一起便在日文界展露鋒芒」、「是全台灣第一位接受完整翻譯學教育之專業中日文口筆譯員」。我不懂日文,自然看不出中譯本裡有沒有翻譯錯誤的地方,但我很肯定,該譯者的翻譯手法,並不是我所喜歡的那一型。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品味而已。如果你喜歡在書中,看到像「不優的」、「有『LP』的」、「難過到不行」、「超廣泛」、「海扁」、「幹走」等等的一些「年輕化」用詞,那或許這本書正合你的胃口。

我想,或許是譯者想藉由這些年輕化的文字,來表現出原作中的童言、童趣吧!但我覺得,這是一本現年八十九歲的老爺爺,回顧他二、三○年代(距今七、八十年前)孩童時期的生活記趣,而一些刻意「年輕化」的文字,使得這本書倒像是現今大學、高中生的打屁閒話。

「儂儂」與「鬼婆婆」

文字風格,只是我不喜歡的因素之一。另一點我認為更重要的,是這種傳記類的書籍,應該要能提供足夠的資訊,來幫助讀者了解所介紹的傳記人物;也就是說,人物的背景解說、注釋,應該要比一般文學類的創作更為詳盡。即使不能提供書本裡沒有提到的額外資訊,那至少書中所敘及的事、物,在翻譯時也該有較為清楚的說明。

例如,書中一開始就說:「……家鄉境港一帶,我們管那些服務神佛的人叫『儂儂』;如果對方是上了年紀的歐巴桑,就會稱她為『鬼婆婆』。」

のんのんばあとオレ(表紙) 這一句話,從「儂儂」跳到「鬼婆婆」,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因果關係。比較清楚的譯法,或許應該先從「儂儂」,到「儂儂婆」,再用加註的方式說明,原書名中的「儂儂婆」,在本書中引申其義,譯為「鬼婆婆」,這樣就清楚多了。

「摸摸」與「咯咯咯」

還有,看過《鬼太郎之妻》就會知道,水木茂幼時的綽號叫做「ゲゲ」,這個「ゲゲ」演變成漫畫中蟲蛇們歌頌「鬼太郎」時的聲響「ゲゲゲ……」(咯咯咯),也成為「鬼太郎」的另一種代稱。《鬼太郎之妻》的日文原名,就是《ゲゲゲの女房》(「咯咯咯的妻子」,或「怪怪怪的妻子」)。

中文版裡,把這個綽號的由來,翻譯成:「我則因為大舌頭的關係,說話不輪轉,即使連我自己名字的『茂』,也會說成『ㄇ……ㄇ……茂』,所以大家都叫我『摸摸』。……」

日文的「茂」,唸作「Shi-ge-ru」,因為被取笑口吃而被唸成「ge...ge...」;中譯版將其完全中文化,把「ㄇㄠˋ」的口吃唸法改為「ㄇ……ㄇ……茂」,再從「ㄇ」轉化為「摸」,「ge ge」也就變成了「摸摸」。

我並不是反對這種全中文化的譯法,但既然「ゲゲゲ」已經是一種慣用的代稱(任何與水木茂有關的東西,大多會冠上「ゲゲゲ」),那這個語詞的翻譯,似乎應該更嚴謹一些;或者,書中應以注釋的方式加以說明。否則,要一般讀者從「摸摸」連想到「ゲゲゲ」,實在太過苛求了些。

不夠用心

「摸摸」我覺得有點過度翻譯了,而書中對於軍階,卻是翻譯不足。或許譯者沒當過兵,或是覺得軍階的翻譯並不重要,因此並沒有特別指出日軍的「士官」,與國軍的「士官」,其實是不太一樣的;更偷懶的是,書中的「佐官」(大佐、中佐、少佐),「下士官」(曹長、軍曹)等日式軍階,全都沒有中譯,如果是為了維持書中的「日本味」,而不將其譯為「校級軍官」、「士官長」或「班長」,那至少也該加註說明呀!

總而言之,這本水木茂回憶童年的著作,是本輕鬆、有趣的書,也難怪在日本會廣受歡迎。但遠流出的中譯版,我卻不認為是一本用心的翻譯作品,這點是相當可惜的。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