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英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英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心碎如何補:Bee Gees -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

quill mark

1971 年 5 月,就在 Bee Gees 正要發行新單曲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 的前夕,RSO 的老闆,也是 Bee Gees 經紀人的羅伯.史提伍(Robert Stigwood)發布了一篇新聞稿,新聞稿的頭兩段寫道: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Lonely Days" 是吉布兄弟們在平息家庭紛爭後,所發行的第一首單曲。那是一張在十四個不同國家皆獲得榜首、並奪下美國排行冠軍,且銷售突破百萬張的金唱片,無論對誰而言,這都是令人無比喜悅的佳績。但這個喜悅當中卻有著一個小遺憾。在英國的樂迷們,或許是已受夠了他們幾乎每日見報的公開爭執,故沒有完全敞開雙臂地迎接他們的復合。

Robin Gibb 說:「拿下美國冠軍當然對我們意義重大。而以金錢的角度來說,其獲利要遠高於在英國的一首暢銷曲。但對我而言,我寧可放棄這一切,來換取本地樂迷們的原諒。我們希望這張新唱片(指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能幫助他們忘掉過去。這首歌對我們的意義,勝過我言語所能形容。」

……

與 “Lonely Days"  同一天創作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 沒有收錄在 Bee Gees 復合的首張專輯 "2 Years On" 裡,而刻意地保留到他們 1971 年的專輯 "Trafalgar" 才問市。在 Bee Gees 成員所接受的訪談和各項回憶、報導裡,都說這首歌和 "Lonely Days" 共同譜寫、錄製於同一晚;但 Wikipedia 上的資料,卻標明 "Lonely Days" 是錄於 1970 年 8 月,而 "How Can You Mend a Broken Heart" 則是在 1971 年 1 月 28 日。

Highwayman - 強盜的死亡情劫

quill mark

Highwayman Cover"Highwayman" 是英國詩人諾伊斯(Alfred Noyes)所寫的敘事詩,講的是一個攔路打劫的強盜,與客棧店主女兒的一段淒美愛情故事。

好強盜與惡官兵

原本在寫到羅賓漢(Robin Hood)的故事時,就想介紹這首詩,因為羅賓漢乃是史上最著名的攔路強盜。這首詩中的主角,雖不見得是一位「俠盜」,但故事裡的官兵,是更邪惡的反派,這種與傳統正、邪觀念互異的角色安排,和羅賓漢的傳說是極為近似的。

英國著名的插畫家齊平(Charles Keeping),曾特別為此詩繪製插畫(於 1981 年出版),格林文化公司則集結了齊平的三篇作品(除了這首 "Highwayman" 外,還有 "The Wedding Ghost" 和 "The Lady of Shalott"),出版了中文版的繪本詩集《魅影迷咒》,書中把 "Highwayman" 譯為〈死亡情劫〉,該書的簡介如下:

Highwayman      這是一本由三本文學經典所集結的繪本。作者不同,可是繪者是同一位大師:查爾斯濟平。三篇文章中有兩篇是詩,一篇短篇小說。

第一篇(死亡情劫)是押韻的詩,陳述一段淒美的愛情故事。攔路強盜在月光的小徑下,踢踏著馬蹄,前來找尋他心愛的姑娘,老客棧的女兒貝絲。他們互許承諾,要姑娘等他歸來。但他一直沒有回來,直到一群士兵有一天侮辱了姑娘以後,他及時現身報仇,但姑娘的生命已回天乏術。

第二篇是短篇小說(魔鬼新娘),用王子的角度來訴說睡美人的故事,內容離奇。實在可以列入縣疑幻想小說之列。故事開始在一個婚禮前的籌備會上,親人圍繞著新郎新娘,打開一個個結婚禮物。最後一份禮物令人驚訝,因為它只屬名給新郎,而且沒有送禮者的名字在上面,是一份沒有地名、沒有文字的地圖。新郎瞞著大家,偷偷的帶走這份禮物,想尋找地圖上的地方。他找到了傳說中睡美人的城堡,只是……他若是吻了公主,勢必得背判自己的婚姻;若是不吻她,想必自己的下場會和堆聚在城保外的屍骨一樣……。新郎吻了公主,生命從此起了變化……。

第三篇(夏洛特之女)是英國詩人丁尼生(1809-1892)在1832年出版的敘事詩,他的詩被公認為最足以代表維多利亞時代的風格。廣受歡迎的影集「清秀佳人」中,安在白沙旅館裡朗讀的正是這篇(夏洛特的處女)。

這是一篇典型維多利亞時代風格的詩,充滿陳腐偽善的道德標準和華麗藻飾的文辭。主角是一位處女,被父親監禁在夏洛特島上的城堡,為了純潔的愛而殉情。詩中敘述的是亞瑟王傳奇中,單戀圓桌武士藍斯洛而為其殉情的女子憶藍。丁尼生透過嚴謹的音韻和格律,道出他的女主角似夢般的單調生活。

(簡介取材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上面的介紹,仍是維持國內各種簡介的一貫水準——鬼扯一通。這種不知所云的介紹,看看就好,千萬不能當真。

羅蘭之歌 - La Chanson de Roland - 兵器譜 Part II

quill mark

繼續看史詩《羅蘭之歌》中,著名人物的兵器譜。加納隆(Ganelon)、羅蘭Roland)、奧里維(Oliver)和大主教杜平(Archbishop Turpin)等人,請見 Part I:羅蘭之歌 - La Chanson de Roland - 兵器譜 Part I


5. 查理曼 Charlemagne, Charles [F], CARLES [AF]

法蘭西國王。法蘭克的卡爾大帝(查理曼Charlemagne)。羅蘭是他妹妹的兒子,她再嫁給背叛的加納隆(Ganelon)。

Charlemagne

神助劍 Joyeuse, Joyeuse [F], JOIUSE [AF]

查理曼的佩劍(首次出現在 2501行)。黃金劍柄上端有著被稱為 "Spear of Longinus" 的矛,那是當耶穌在十字架上被刺過的矛(因此矛上浸有寶血),這就是為何此劍名為 "joyous" (2509 行)。同時,法軍的戰呼 "Monjoie!" (意為 "my joy") 也源於此。(2510行)

註:一柄相傳為查理曼持有的法國加冕寶劍現存於羅浮宮。

丹雙渡 Tencendor, Tencendor [F], TENCENDUR [AF]

查理曼的座騎 (首度提及、如何得到:第 2993 行)。其意不明?

紀龍德盾 Shield of Girunde, ESCUT DE BITERNE [AF](皮丹納?)

查理曼掛在胸前的盾牌。(2991 行)文中說此盾是在皮丹納 "Biterne" 所製造。

Category: 4 意見

羅蘭之歌 - La Chanson de Roland - 兵器譜 Part I

quill mark

La Chanson de Roland 上次有網友留言,提到了《羅蘭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我看的《羅蘭之歌》,是大陸出版的簡體中譯文,和《貝奧武甫》(《貝奧武夫》,Beowulf)等史詩合訂成一冊。當時看的時候,為了幫助閱讀,我找了一些資料,還繪製了戰鬥序列表。

人物的兵器譜

我從一個網頁找到了關於《羅蘭之歌》中主要人物的兵器、座騎等資料,姑且稱之為「兵器譜」吧。該網頁請見:La Chanson de Roland Items

我大概地翻譯整理了一下,現在放在網誌裡。同樣的,這是筆記性質的快速翻譯,主要是給自己看的,也提供有需要的朋友作為參考。

譯名和譯文,都是取自大陸「譯林出版社」的譯本(《羅蘭之歌》部分,是由馬振騁所譯)。

(註:名字後方的 [F],表示為現代法文;[AF] 則表示 Anglo-French。)


1. 加納隆伯爵 Count Ganelon; Ganelon [F]; GUENES, GUENELUN [AF]

羅蘭Roland)之母(查理曼之妹)為妻而成為羅蘭的繼父。此叛徒與敵薩拉遜人Saracen)秘謀誘殺羅蘭,使之於龍塞沃(Roncevaux)之役中喪生。事後因叛國罪被四馬分屍。

劈石劍 Murgleis, Murgles, Murgleys Murgleis [F], MURGLIES [AF].

劍柄球為黃金製,和其他騎士的劍一樣,劍球裡置有聖物。

赤花馬 Tachebrun [E, F, AF]

此名字面上的意思為「棕點」,或許因「雜點」或「棕花斑」的馬性格多粗暴(mean)。

Count Ganelon

Category: 0 意見

我歌頌帶電肉體 - 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quill mark

"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是一首詩,也是一首歌;雖然,歌的內容不是取材自詩,但歌名是從詩名而來,這是無庸置疑的。

歌,是 亞倫.派克(Alan Parker)執導,1980 年電影《名揚四海》(Fame)的最終畢業演出曲,這段歌、舞表演,是整部電影的最高潮:

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Music: Michael Gore, Lyrics: Dean Pitchford)

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I celebrate the me yet to come
I toast to my own reunion
When I become one with the sun

And I'll look back on Venus
I'll look back on Mars
And I'll burn with the fire of ten million stars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We will all be stars

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I glory in the glow of rebirth
Creating my own tomorrow
When I shall embody the earth

And I'll serenade Venus
I'll serenade Mars
And I'll burn with the fire of ten million stars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We will all be stars

We are the emperors now
And we are the czars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We will all be stars

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I celebrate the me yet to come
I toast to my own reunion (my own reunion)
When I become one with the stars

And I'll Look back on Venus
(I'll look back on vanity)
I'll look back on Mars
(Ill at this path)
I'll burn with the fire
(burn)
Of 10 million stars
(fire inside)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And in time
WE WILL ALL BE STARS

而詩,則出自美國詩人惠特曼(Walt Whitman)的詩集《草葉集》(Leaves of Grass)。"I Sing the Body Electric" 原詩在初版時沒有標題,故一般皆以詩的起首句稱之;直到稍後再版的版本,才列為正式詩名。

這首詩頗長,歌頌的是人類的肉體之美。我會介紹這首詩,乃是因為在著名的棒球電影《百萬金臂》( Bull Durham)裡,女主角 Annie 把年輕的投手 Nuke 綁在床上,就是唸著這一首詩給他聽。

Dream Weaver - 織夢者

quill mark

梵谷畫了不少「織工」(weaver)。不過講到「織工」,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古老的民謠樂團 The Weavers,他們的那張卡內基廳的重聚演唱專輯 "The Weavers Reunion at Carnegie Hall",是張名列發燒榜的經典專輯。

再來,就是 Gary Wright 這首 1976 年的名曲〈織夢者〉—— "Dream Weaver" 了。

"Dream Weaver" 是 1976 年美國 Billboard 排行三週亞軍曲(在 Cash Box 則是冠軍),這是 Gary Wright 的第一首單曲,出自他同名的首張專輯 "Dream Weaver"。

差一點就被捨棄

但令人驚訝的是, "Dream Weaver" 差一點就不被收錄在專輯裡面,更別說是成為 Title Song 了。因為當 Gary Wright 在錄製他首張專輯時,"Dream Weaver" 是最後錄下的歌,他不確定專輯中該放這首歌,還是放另一首 "Empty Inside",於是他將這兩首歌放給後來成為超級製作人的 David Foster 聽,請他來做決定。

有著極佳流行嗅覺的 David Foster 選了 "Dream Weaver",間接造就了 Gary Wright 個人單飛後的演唱事業。

Gary Wright 創作 "Dream Weaver" 這首歌的靈感,來自於一首有「瑜伽之龍」之稱的瑜伽大師尤迦南達Paramahansa Yogananda)所寫的詩 "God! God! God!"。

星夜 -- Starry Night by Anne Sexton

quill mark

忘了是從哪本詩集抄下來的了,以為是《美國詩選》,但剛把書拿出來翻了一下,又不是。

純為欣賞,若有侵權,請告知,將立即刪文。
Starry Night

STARRY NIGHT

Anne Sexton (1928-1974)

星夜

賽克斯頓夫人

That does not keep me from having a terrible need of -- shall I say the word -- religion. Then I go out at night to paint the stars.

--Vincent Van Gogh in a letter to his brother

那並不能阻止我感到一種急切的需要,需要——我是否該說——宗教。於是我在夜間出去畫星。

——梵谷致弟書

The town does not exist

市鎮並不存在,

except where one black-haired tree slips

除了有一影黑髮的樹溜

up like a drowned woman into the hot sky.

上去,像溺水的女人,溜進炎熱的夏空。

The town is silent. The night boils with eleven stars.

市鎮沉沉。  夜煮沸十一顆星。

Oh starry starry night! This is how

啊星光星光夜!  我願

I want to die.

像這樣死去。

Nothing Like the Sun -- 一點也不像太陽

quill mark

當我買《好詩大家讀》(彭鏡禧、夏燕生譯)這本翻譯詩集時,最引我注意的,是本書的第一首詩——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我情人的眼一點也不像太陽〉(William Shakespeare, "My Mistress' Eyes Are Nothing Like the Sun");因為,史汀(Sting)1987 年的專輯,名稱就叫 "...Nothing Like the Sun"。

台灣唱片公司對這張專輯的官方翻譯名稱是《太陽萬能》,所以,這又是一則誤譯。這張專輯,爵士風格濃厚,是張不是很合流行品味,但聽了會上癮的專輯。

Sting 為本專輯命名的靈感,自然是來自莎士比亞的詩,而在他專輯裡的 "Sister Moon" 這首歌,最後一段歌詞,就直接引用本詩的第一句:"My mistress' eyes are nothing like the sun"。如果按照台灣唱片公司的翻譯邏輯,那這句歌詞,似乎該翻為「我情人的雙眼,像太陽一般無敵」了。

Sting 現場演唱的 Sister Moon

Category: 0 意見

Nothing Gold Can Stay - 黃金事物不久留

quill mark

電影《小教父》(The Outsiders)中,少年不斷地吟誦著一首詩,那是美國詩人 Robert Frost 的 "Nothing Gold Can Stay",我手上有兩個版本的中譯,特錄下供對照。

一、彭鏡禧.夏燕生的中譯:

(出自《好詩大家讀》,書林出版社)
A young Robert Frost, circa 1910 
↑ Robert Frost

Nothing Gold Can Stay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But only so an hour.

Then leaf subsides to leaf.
So Eden sank to grief,
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Nothing gold can stay.

黃金事物難久留

自然的初綠是為金,
她這種色彩最難存。
她的新葉像朵花;
但也只能保剎那。

之後葉復褪為葉。
同理伊甸淪悲切,
同理清晨沉為晝。
黃金事物難久留。

二、夏菁的中譯:

(出自《美國詩選》,台灣英文雜誌出版)

Nothing Gold Can Stay

Nature's first green is gold,
Her hardest hue to hold.
Her early leaf's a flower;
But only so an hour.

Then leaf subsides to leaf.
So Eden sank to grief,
So dawn goes down to day.
Nothing gold can stay.

黃金時代不久留

大自然的新綠呈金黃色,
這是最不能持久者。
她初生的樹葉像花兒一朵;
何奈其瞬息即過。

然後是落英的繽紛。
伊甸園淪為愁城,
黎明降成了白晝。
黃金時代不久留。

Category: 3 意見

為女兒祈禱 - A Preyer for My Daughter

quill mark

在 BBS 的 CSI 板閒逛,看到有人問到關於 Lady Heather 和 Grissom 曾引用的英文詩句。我想到,我在初看這一集的時候,就曾經上網找過這首詩:那是 葉慈W.B. Yeats)的 "Preyer for My Daughter"。幾年過去,已忘了存在電腦的哪個資料夾裡了。

CSI_-_3x15_-_Lady_Heathers_Box_Yeats_Quote1 CSI_-_3x15_-_Lady_Heathers_Box_Yeats_Quote2

趁著這個機會,再把這首詩找了出來,意外的還找到了對岸的中譯網「譯言」有這首詩的中譯(簡中),譯者是王道余先生。我將簡體中文轉成繁體,加上英文原詩的對照,這樣比較好閱讀。放在Blog裡,以後要找就方便多了!

Category: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