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L 與 TTL BL 閃燈有何不同?

quill mark

上個星期,我接了一個 Case,是要幫忙拍「全家福」的相片。

嗯,所謂的「Case」,只是說給自己爽的。其實是我小姪女幼稚園的作業,需要一張他們家的「全家福」照片;我有相機、有閃燈,就被「抓公差」了。

我的設備很簡陋,只有 D90,SB-600,一個布質柔光罩(楔石買的,供 SB-600 用)和一個內閃柔光罩而已。我在屋子裡找了一面乾淨的白牆當背景,打算用無線離機閃燈(SB-600)當主要燈源,而內閃則減 EV 幫忙照亮陰影。

無法掌握閃燈效果

拍第一張,太暗了!嚴重曝光不足。是閃燈沒亮嗎?是設定錯誤嗎?進到 D90 選單東調整、西看看。再拍一張,還是不行,進選單調整 Group A 的閃燈補償;又試一次,還是不夠亮,再進到選單裡去調整……

這時,場面就變得有點尷尬了。閃燈不聽話,出力老是不夠,我每拍一張,就要進到選單調 EV,拍攝節奏變得很緩慢,我哥他們一家三口就杵在那,他和他老婆的笑容已經有點僵掉了,小姪女也開始擺起臭臉。我只好立即把 SB-600 移回 D90 的熱靴座上,改用跳燈來拍。

這樣又拍了一張,雖然還是曝光不足,但是調整閃燈 EV 只要按住閃燈鍵再轉動撥盤即可,速度快多了,也不會有被攝者無所事事的尷尬場面。在確信拍到了可用相片後,我又試著用無線閃燈多拍了好幾張,這才收工。

以上都是廢話。這次的拍攝經驗,讓我體會到對閃燈效果無法掌控的無力感。原本,一直聽人說 Nikon TTL 閃燈「怎麼打,怎麼準」,但我從過去 SB-400 用到現在的 SB-600,卻老是無法達成這種境界。我決定再進修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TTL? TTL-BL?

關於閃燈,我曾經寫過不少新手測試的文章:


在上列文章中,我曾介紹過一個網誌: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該網誌主人 Russ MacDonald 是網路上 Nikon CLS 閃燈的「權威人士」。我所理解的,他對於 Nikon 的 TTL 和 TTL BL 的試驗和結論,大致說來是這樣的:

  1. 標準 iTTL(簡稱 TTL)和 平衡補充 iTTL (簡稱 TTL BL),皆是以預閃的效果,來決定閃燈的出力,所以被攝主體必須在構圖中央,否則無法得到正確的閃燈曝光。
  2. TTL 並不會把鏡頭(D鏡或G鏡)回傳的距離資訊列入計算,而 TTL BL 則會。
  3. TTL BL 會儘量平衡拍攝主體和背景光線,因此必須得在背景亮度大於拍攝主體時使用; 若背景亮度比主體暗,TTL BL 就無法正確指示閃燈出力(沒有環境光可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