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40x, SB-400 與 i-TTL平衡補充閃燈

quill mark

我的閃燈是 SB-400,輕巧可愛,功能簡單。買來之後,試了好幾種打燈方式,比較過效果之後,我在使用時都是能跳燈就跳燈,因我覺得閃燈直打,光線實在太硬、太死,照出來的東西很不自然。

近來拍照,開始想到以閃燈「補光」,也想增加一點閃燈使用的常識。我花了一點時間研究,網路上關於閃燈的教學還不少,對於閃燈運作的基本概念和實務原則,我覺得講解得頗為詳細的,是這個從 Nikon Club 網站找到的「關於nikon閃燈的兩篇教學文」,以及一個英文的Blog: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上面兩篇連結,對於 Nikon 閃燈的原理和技巧,有相當精闢的解說。像上面第一個連結裡,譯者有一個小結論:

1. 大白天室外,閃燈用於補光,以閃燈正常出力再減個 1.3-1.7 EV 來補,以產生不著痕跡的完美補光。
2. 昏暗環境,手動曝光把快門設定在比主體曝光再暗個 1.3-2 EV 的快門檔位,來達成適當的背景曝光。

而對於 BL TTL 又愛又恨,請在標準 TTL 兩者之間自行取用。

我看過不少如何「補光」的介紹,都是建議減閃光補償,而 -EV 的值,也多在 -1.3 以上。 以下是我自己做的重點筆記:

  • TTL (Through The Lens),指的是藉由閃光燈的預閃,來決定閃燈強度的閃光燈機制。目前 NikonDSLR 是為 i-TTL,是在反光鏡升起後執行預閃。
  • i-TTL有兩種,一是標準i-TTL(Standard i-TTL),一是平衡補光i-TTL(Balanced i-TTL, BL i-TTL)。標準i-TTL,是針對拍攝主體,使之得到正確的曝光;而BL i-TTL,則會讓拍攝主體和背景亮度達到平衡,也就是一般說的「補光」閃燈。
  • 啟用閃燈時,因為TTL系統已讓主體得到正確曝光,故光圈、快門值,需以不同觀點視之。光圈決定主體亮度,但TTL已經調整閃燈出力來配合光圈,因此欲控制主體亮度,必需藉由調整閃燈補償或曝光補償來完成。快門速度,決定的是背景亮度,和拍攝主體的曝光無關(除非周圍的光線不弱,否則快門速度不會干擾到主體曝光)。
  • 閃燈模式下,閃燈補償是改變閃燈的曝光效果,也就是拍攝主體的曝光;而曝光補償,改變的是整體曝光,也就是拍攝主體包含背景的曝光。
  • 室內開啟閃燈時,改以手動曝光模式拍攝(M)會比較方便。此時,可先設定好光圈值,而快門速度則觀察曝光補償表(觀景窗下方的「+..0 ..-」,其實改成手動曝光時,應稱作Electronic Analog Exposure Display --「電子類比曝光顯示」,手冊第43頁)來調整。建議的快門檔位是在-1.3到-2之間,也就是說,讓主體和背景保持一格以上曝光效果的差距,如此背景才不會過亮(和主體一樣亮)。
  • 背景比主體亮(戶外、背光),用BL i-TTL;背景比主體暗(昏暗、室內),用標準i-TTL。

但這些觀念和操作,卻不是針對我手邊這種最入門的設備組合寫的。 D40D40x、D60這種入門的相機,有「補光」的閃燈設定嗎?好像是沒有。我用的 D40x 機身選單裡,閃燈的控制只有「手動」和「TTL」兩個選項;而 SB-400 閃燈上面,只有 on 和 off 的開關,除了從相機內部來操控以外,別無其他控制方法。那我的這個組合,除了手動控制閃燈出力外,到底可不可以利用TTL來補光呢?

查閱 D40x 中文說明書,在第117頁上有對這一點加以說明:

閃光控制(參閱99-101)

當CPU鏡頭和內建閃光燈或另購的SB-400、SB-800、或SB-600電子閃光燈一起使用時,相機支援以下幾種閃光控制類型:

  • 針對數位SLR的i-TTL均衡補充閃光:調節閃光輸出,以達到主要拍攝對象和背景之間的自然平衡。
  • 針對數位SLR的標準i-TTL補充閃光:只針對主要拍攝對象調整閃光輸出,而不考慮背景亮度。使用曝光補償時,在強調主要拍攝對象而忽略背景細節的拍攝中,或者使用SC系列的17、28或29同步線時,建議使用本選項。

    使用點測光或另購的電子閃光燈時,選擇標準i-TTL閃光控制。針對數位SLR的i-TTL均衡補充閃光則用於所有其他情形。

上面我畫底線的那句話,應該又是一則翻譯錯誤而造成誤解的例子。依據中文說明書的講法,在「使用點測光或另購的電子閃光燈時,選擇標準i-TTL閃光控制」,是說裝上了外閃後,就會採用「標準 i-TTL」。那到底能不能用「i-TTL 均衡補充閃光」呢? 對照 D40x 英文說明書 第117頁:

Flash Control (99-101)

The following types of flash control are supported when a CPU lens i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built-in flash or optional SB-400, SB-800, or SB-600 Speedlights

  • i-TTL Balanced Fill-Flash for Digital SLR: Flash output is adjusted for a natural balance between the main subject and the background.
  • Standard i-TTL Fill-Flash for Digital SLR: Flash output is adjusted for the main subject; the brightness of the background is not taken into account. Recommended for use with exposure compensation, for shots in which the main subject is emphasized at the expense of background details, or when using an SC-series 17, 28 or 29 sync cable.
    Standard i-TTL flash control is used with spot metering or when selected with the optional Speedlight. i-TTL balanced fill-flash for digital SLR is used in all other cases.

配合第100頁的表格來看:
SB-400_zh

英文版說明書的表格是:

SB-400_en

以我的理解,上面的敘述其實很簡單。當機身選擇「點測光」,或是從閃光燈上去選用標準TTL時,會採用標準 i-TTL;而其他狀況下(也就是從機身去選擇「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或閃光燈上沒有特別指定時),就會使用「i-TTL 均衡補充閃光」(BL i-TTL)。如前所述,SB-400 上並不能選擇閃燈模式,所以就是用機身的測光設定,來決定要採用標準 TTL 或 BL TTL;若是比較高階的閃燈,如 SB-800,閃燈上可以選擇閃燈模式,此時就會依閃燈上所指定的模式來打。

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D40xD40、D60 亦同)加 SB-400,還是可以用 i-TTL BL 的。雖然閃燈測光和相機測光是兩個不同的系統,但在控制上,卻是連動的。

...Part 2




2 意見:

匿名 提到...

謝謝詳細解說~~

Fafner 提到...

看說明書是最好的學習方式,但有時覺得,中文說明書的翻譯,讓我們連簡單的設定都搞不太懂。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