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魂記:該死的洋基 -- Damn Yankees! (Part I)

quill mark

《失魂記》(DamnYankees Poster Damn Yankees)原是一齣音樂劇,1955年於百老匯首演,一共演出了1,019場,後於1958年以歌舞劇的形態搬上大銀幕,成為一部賣座電影。棒球被美國人稱之為「國家休閒活動」(The National Pastime),但就我所知,和棒球有關的音樂劇,這應該是唯一的一部。

(註:此劇似乎沒有統一的中文譯名,除了《失魂記》之外,根據陳煒智、陳芸芸合著《音樂劇史記》中的說法,亦有《可惡洋基佬》以及《洋基佬》等譯名。)

Damn Yankees!

我最早接觸 "Damn Yankees" 這個名詞,是1989年的「超級樂團」(Supergroup):Damn Yankees,但我當時不知道這個團名,乃是受到這個同名音樂劇的啟發。

約在十多年前,有一陣子我特別喜歡蒐集棒球音樂,當時郵購了不少和棒球有關的CD,其中有一張 "Baseball's Greatest Hits: Let's Play II",CD 第9軌的曲目為 "You've Got to Have Heart",CD 內頁對該曲的介紹是這樣的:

Baseball's Greatest Hits Vol. 2You've Got To Have Heart - Original Cast of Damn Yankees: Based on the novel The Year The Yankees Lost The Pennant by Douglass Wallop, Damn Yankees premiered on Broadway May 5, 1955. It tells of an avid Washington Senators fan who, tired of losing to the Yankees every year, sells his soul to the Devil and comes back as youthful slugger Joe Hardy. In 1956 Milwaukees Braves manager Fred Haney took a phonograph into the team's clubhouse and played "You've Got To Have Heart" before Braves games during the pennant race. Milwaukee finished in second place, nonetheless, one game behind Brooklyn; the next year the Braves won the World Series.

翻譯如下:

You've Got to Have Heart——Damn Yankees 百老匯首演卡司演唱:1955年5月5日於百老匯首演的《失魂記》,改編自 Douglass Wallop 的小說:《那一年,洋基輸掉聯盟冠軍》,劇情描述一個死忠的華盛頓參議員隊球迷,再也受不了參議員隊年年都輸給洋基,於是向魔鬼出賣他的靈魂,讓自己變成一名年輕的強打好手 Joe Hardy。1956年,密爾瓦基勇士隊的總教練 Fred Haney,在球季結束前的聯盟冠軍競逐戰中,於球員更衣室裡放了一台唱機,每場比賽之前都會播放 "You've Got To Have Heart" 這首歌。然而,勇士隊最後仍以一場之差落後布魯克林道奇隊,屈居聯盟第二;次年,勇士隊贏得世界大賽冠軍。

改編成歌舞電影

看了這個介紹,我就對這齣音樂劇充滿興趣,在進一步蒐集資料後,對上述搖滾樂團 Damn Yankees 的團名由來也霍然開朗了,因為該樂團的主要團員 Tommy ShawStyx)、Jack BladesNight Ranger)和 Ted Nugent,在組成 Damn Yankees 之前,都已是搖滾樂壇的知名樂手,這種滿是 All-Star 的組團方式,和洋基隊砸大錢簽明星球員的組隊手法,還真是極其相似。

我當然無緣觀看此劇初演時的舞台演出,只能在此介紹電影版,還好電影版和音樂劇版差別很小,算是非常忠實的改編。

Damn Yankees DVD CoverDamn Yankees! (1958)

Director: George Abbott, Stanley Donen

Writer: Douglass Wallop, George Abbott

Cast :
Tab Hunter...Joe Hardy
Gwen Verdon...Lola
Ray Walston...Mr. Applegate
Russ Brown...Benny Van Buren
Shannon Bolin...Mrs. Meg Boyd
Nathaniel Frey...Smokey
James Komack...Rocky
Rae Allen...Gloria Thorpe
Robert Shafer...Joe Boyd

 


背景簡介

Damn Yankees 的情節,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現代棒球版的「浮士德」(Faust)故事。史上最有名、影響力最大的「浮士德」,是文豪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所著的《浮士德》詩劇。

歌德的《浮士德》詩劇,取材自十五、六世紀煉金師浮士德博士傳說,相關傳說的來源,可能與更古老的神話故事有關:

浮士德式的叛逆之超人的主題在文學上的應用,淵源頗為久遠。最早的當推舊約聖書裡因人欲與上帝同樣能辨善惡的慾望所引起的伊甸樂園的悲劇。其次如希臘神話裡的坦達魯斯因忤神而受災;普羅米修士因盜火而被罰。埃及、波斯等民族相信善神和惡神的對抗。在希伯來傳說中,所羅門因奪取「智石」,而被惡魔亞特拉美勒希(Adramelech)放逐於沙漠。基督教裡有撒旦率眾背叛上帝的傳說,且有用種種魔術召惡魔或天使助人行事,或人以身心為抵押而與惡魔訂約,使其為人服務等民間的信仰。……

——周學普譯《浮士德》,譯者序

在歌德之前,馬羅(Christopher Marlowe)創作於十六世紀的劇作《浮士德博士的悲劇》(The Tragical History of Doctor Faustus),已是相當受到歡迎的戲目,該時期浮士德劇的劇情,大致如下:

窮究一切學術奧秘仍不能滿足的浮士德,得魔鬼之助,挖掘天地間的神秘,獲巨萬之富,享受一切樂趣,為了想成為一個暫且能與神匹敵的人物,而與魔鬼訂下了契約。魔鬼為了使浮士德的慾望得以滿足,儘可能為浮士德服務二十年,但這期間一過,浮士德的靈魂即屬魔鬼所有。浮士由魔鬼領著漫遊世界,跨越天堂與地獄,藉魔法之力享受一切歡樂,停留公爵宮廷時喚醒死人,奪得公爵夫人的心,但內心仍不能滿足。他後悔,衷心求神寬恕。這決定性的瞬間,魔鬼為浮士德引見了希臘第一美人海倫,浮士德沉迷在她的美色中,又回歸那耽溺的生活。不久,契約期限已到,在淒厲的暴風雨之夜,他的靈魂在魔鬼誘導下墜入了地獄。

——周學普譯《浮士德》,〈浮士德解說〉

到了十八世紀,作家萊辛(Gotthold Lessing) 將原本浮士德傳說的悲劇結局,重新給予了新的詮譯,他肯定了啟蒙時期追求真理的渴求,讓浮士德故事有了新一層的涵意:

萊辛撰寫的戲劇結尾,跟以前的作品迥然有異,並不把浮士德當作魔鬼的犧牲,亦即在魔鬼奏凱歌攫住浮士德靈魂的剎那,一個天使出來呼喚:「凱歌可以停止了。你們對人類與知識並未獲得勝利。神不是為了使人陷於不幸才給予最高貴的衝動,你們眼前所見所得,只不過是一場夢幻。」

——周學普譯《浮士德》,〈浮士德解說〉

在此,受到誘惑的浮士德,已不是一個全然的罪人,反倒代表了一種永不自滿的自我突破精神。浮士德對知識、理想的追求與實踐,讓他成為史賓格勒(Oswald Spengler)在「《西方的沒落》(The Decline of the West)書中所謂的「西方文化的靈魂」。(參見:西方的沒落 - The Decline of the West

與魔鬼打交道

「魔鬼交易」或「出賣靈魂」,是浮士德故事中最吸引人的主題。這個題材,延伸至各領域,成為另類的「共謀理論」(Conspiracy Theory),也衍生出更多如真似假的都會傳奇。例如,著名的藍調樂手 Robert Johnson,傳說中他高超的吉他技巧,就是與魔鬼交易得來,而他的英年早逝,正是他所付的代價。(電影 Crossroads,就是取材自 Robert Johnson 的這個傳說。)

The Year the Yankees Lost the PennantDouglass Wallop 的小說 "The Year The Yankees Lost the Pennant" 則是把浮士德與惡魔交易的故事,從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搬到了現代的美國大聯盟。他的浮士德 Joe Boyd,與他的梅非斯特(Mephistopheles)Mr. Applegate 作成魔鬼交易,Joe Boyd 所追求的並不是人間真理,亦非高深的宇宙奧秘,乃是由執著與癡迷所轉化成的某種「悲願」——一種運動迷都會有的勝利期待。

這種「期待」,球迷無法憑藉個別力量來完成,一直是運動迷最深沉的無力感;因此,與惡魔交易的目的,乃是要拿回命運的主導權,由無力的球迷化身為足以影響勝負的強力打者,並由自己扛起「善」(支持的球隊)「惡」(邪惡的洋基)對抗的重責大任。

洋基隊——棒球的帝國主義者

美國聯盟的紐約洋基隊(New York Yankees),在此是強大、獨霸的邪惡帝國象徵。本劇故事發生的五○年代,洋基王朝正值顛峰,在總教頭 Casey Stengel 領軍下,1949至1953年,洋基連五年拿下世界大賽冠軍,這五連霸,至今仍是大聯盟紀錄;而整個五○年代,洋基一共擁有六座世界冠軍獎盃('50, '51, '52, '53, '56, '58)和八面美國聯盟錦標。它在成就霸業的同時,摧毀了其他球迷的夢想,否絕了他人快樂的權利。

洋基是棒球世界的帝國主義者,是貪得無厭、巧取豪奪的資本家,因此,成為俠士所要推翻的暴政、英雄所要屠宰的巨龍。

巨頭合作的產物

Damn Yankees 的音樂劇版本,是由百老匯著名導演兼製作人哈洛普林斯(Harold Prince)製作,編舞大師鮑伯佛西(Bob Fosse)負責編舞(他日後亦成為名導演),後來一度成為佛西夫人的關薇登(Gwen Verdon)擔綱演出女主角 Lola。比較年輕的朋友們,可能大多數沒聽過這幾個人的大名,但普林斯所導的《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和佛西編舞的《芝加哥》(Chicago),至今在世界各地都仍廣受歡迎,他們在娛樂界的影響力一直不減。

當我們仔細研究大家口中所謂的「佛西姿勢」,我們得到的是一系列違反人體自然生長姿態、違反古典芭蕾標準姿態的樣貌:微微聳起的肩頭、輕輕前翹的骨盤、弓形腿、內掀的膝蓋……整個人身被扭轉成一個「問號」,殊不知這樣的姿態其實是由鮑伯佛西和關薇登兩人原本的身體缺陷變化而成;佛西把他們的缺點化成獨特的「風格標記」,也同時把關薇登變成永恆的符碼。……

——陳煒智、陳芸芸著《音樂劇史記》第二部

這幾名音樂劇巨頭的合作,造就了 Damn Yankees 的賣座;1958 年改拍的電影版也頗為成功。電影中,鮑伯佛西和關薇登共同表演了一曲曼波舞 "Who's Got the Pain?",兩人為上述的「佛西姿勢」留下了最權威的註解。

↓ "Who's Got the Pain?" 中的 Bob FosseGwen Verdon

(電影的情節、歌曲,和觀後感,請見 Part II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