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空都在研讀 Nikon D90 的相關說明書,可能的話,我會貼一些「讀書心得」。先研究的,是高 ISO 相關的東西。
買 D90,有很大的因素就在於它的高 ISO,否則,是真的很習慣 D40x 那塊 CCD 的表現了(同於 D200、D80 的CCD)。我以前曾對 D40x 以及其高 ISO 雜訊抑制(NR)有過小測試(請見:抑制雜訊的開與關 - High ISO Noise Reduction),當時有製一個表格:
ISO | 機身NR開啟時NX2資訊 | 機身NR關閉時NX2資訊 |
400 | OFF (I: 0%, S: 5) | OFF (I: 0%, S: 5) |
800 | ON, Normal (I: 15%, S: 7) | OFF (I: 0%, S: 5) |
1600 | ON, Normal (I: 27%, S: 6) | ON, Low (I: 13%, S: 7) |
3200 (HI 1) | ON, Normal (I: 50%, S: 6) | ON, Low (I: 27%, S: 6) |
* 資訊欄的訊息為:Metadata的High ISO NR和程度(ON或OFF,Normal或Low), 括號內的是Color Noise Reduction的Intensity值與Sharp值。
這個表格,是我決定關閉機身高 ISO NR,並於 Capture NX 2 後製時的 NR 設定參考。而我在看 Thom Hogan 所寫的 D90 電子書中,發現他對 D90 也有類似的測試,而他所製成的表格如下:
ISO | 機身NR Off | 機身NR Low | 機身NR Normal | 機身NR High |
Lo 0.3-1, 200 | 0%, 5 | 0%, 5 | 0%, 5 | 0%, 5 |
800 | 0%, 5 | 4%, 6 | 6%, 6 | 14%, 7 |
1000 | 0%, 5 | 4%, 6 | 7%, 6 | 17%, 7 |
1250 | 0%, 5 | 4%, 6 | 8%, 6 | 20%, 7 |
1600 | 0%, 5 | 4%, 6 | 9%, 6 | 23%, 7 |
2000 | 0%, 5 | 5%, 6 | 12%, 7 | 26%, 7 |
2500 | 0%, 5 | 6%, 6 | 15%, 7 | 29%, 6 |
3200 | 0%, 5 | 7%, 6 | 19%, 7 | 31%, 6 |
Hi 0.3 (4000) | 6%, 6 | 9%, 6 | 21%, 7 | 33%, 6 |
Hi 0.7 (5000) | 7%, 6 | 10%, 7 | 23%, 7 | 36%, 6 |
Hi 1.0 (6400) | 8%, 6 | 12%, 7 | 25%, 7 | 40%, 6 |
上面表格的數值排列,和我的表格一樣,是先Intensity,後Sharp值。有了這個表,我就不用自己再重新測試、記錄一次了。
而Thom Hogan 對於 D90 ISO 的操作建議為:
- 儘可能用最低 ISO(200)。倘若覺得所拍攝場景會產生摩爾紋(Moiré),就只用最低的 ISO 值來拍。一旦噪訊和摩爾紋纏繞在一起,這兩者就都變得非常難移除了。
- 偏右側曝光。D90 在曝光不足時會產生額外的噪訊,特別是當使用低速快門和 ISO 1600 以上時。讓你的曝光直方圖(histogram)向高光區推展(但不要推得太過,使得高光資訊超出右側邊緣而爆掉)。是的,為了讓直方圖的高峰處偏向右側,是要讓影像中的灰色區域過曝,在低對比和灰色區域將因而產生少量噪訊,而後得用 Capture NX 2 或 Photoshop 將曝光重新拉回中心處(拉曲線、設Gamma值、曝光補償等等)。在 D90 上你最該避免的,是沒有利用到直方圖中間到右側的全部區域(例如曝光不足時)。
- ISO 400,甚至ISO 800,事實上和 ISO 200 的畫質相當接近,所以別害怕去用它們。你通常不願意犧牲掉任何畫質,但在 ISO 400 和 ISO 800 所增加的少量噪訊,不會讓你感到難過:如果這樣能讓你拍到你想要的畫面,那就用吧!說真的,用 ISO 800,比起曝光不足的 ISO 200 會是更好的選擇。
- 在必要時,可用 ISO 1600,但要有喪失些許色彩飽合度,和大範圍色塊中(如天空)出現一些可見噪訊的心理準備。後者可能需要如 Noise Ninja、dFine,或 Neat Image 等軟體的修飾處理(或考慮開啟機身的雜訊抑制選項)。ISO 1600 下的適當曝光,明顯好過 ISO 400 下的曝光不足。對了,在這個 ISO 水準下,曝光不足將在暗部產生明顯的噪訊,而這是在較低 ISO 時所看不到的。
- 迫不得已時,才用 ISO 3200,但你幾乎總是要開啟雜訊抑制選項,且於後製時做銳利化(相機的銳利化別設太高,不然會讓機身內兩種目的相斥的設定互鬥)。你可能還需要對 ISO 3200 的影像,做一點色彩校正和對比調整,雖然這些都只是微量的調整。
- ISO Lo 0.3 到 Lo 1.0 效果很棒,不過有但書。這些低 ISO 值比起 ISO 200,即便沒有更好,也是一樣好的,但只在你能避免高光過曝的情況下。這些設定,有著非常容易高光過曝的傾向,故需要一點曝光不足。
- 可能的話,盡量別用 Hi 0.3 到 Hi 1.0。就一般的拍攝來說,這些設定產生過多的噪訊,使得它們難以使用。這些設定只能在照明極度不佳時使用,且要知道,其邊緣成像和解析度已被嚴重地妥協掉了,你需要對影像進行大量後製。
- 先用慢速快門,才調高 ISO。不同於 D80,D90 在長曝時並沒有那麼容易產生熱噪點的傾向,所以我通常的建議,使用慢速快門優先於調高 ISO,在此是成立的。
- 把自動 ISO 的最大值設為800。在一般情況下,D90 的 ISO 在800以下,都足以讓你放心地開啟自動 ISO(你當然也可毫不費心地把 ISO 設為400)。只在你需要更高快門速度時(像運動攝影),才調高這個設定值,而且是調整到可達到你目的的最低值(例如拍攝運動時,快門1/500)。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