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 Google 資料時,無意間下載了一本電子書,書名是 "Real World Image Sharpening with Adobe Photoshop CS2",作者是 Bruce Fraser。
我一看到是 "Photoshop",就沒有去管它了,因為我處理相片時,都只用 Capture NX 2。我對 Photoshop 的功能和操作方式,還停留在十年前所殘留下的印象,因此除非想要重新學習,否則書中所示範的方法,我一定看不懂。
銳化的觀念和技巧
幾天前,在外國攝影論壇上,看到有人提到這本書,也提到了 Jason Odell 提出的銳化觀念和技巧,都是從本書延伸出來的,我這才想把這本書給找出來看看。
大致翻完後,我覺得本書前半部講述的觀念,的確和 Jason Odell 所提出的很相似,看了 Bruce Fraser 更深入的闡述,讓我覺得獲益良多;而後半部的處理流程和方式,則大量使用到 Photoshop 的「遮罩」(mask)來幫忙除噪和銳化,這可供我參考的地方就比較有限了。
以下記一些心得和筆記。
Unsharp Mask
首先,我們最常用的銳化工具 Unsharp Mask(USM,遮色片銳利化),直譯乃為「不銳利遮罩」,這是怎麼來的呢?
冼鏡光在《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書中,是這麼說的:
銳化是從傳統底片暗房技術演變而來,基本想法是把兩個區域之間的分界線變得更明顯,於是畫面看起來就比較銳利,這是古埃及與希臘畫家早就知道的手法。暗房中常見的做法是把底片拷貝成倒色(白變黑),在放大照片時兩者之間加一片薄玻璃,於是照片中相鄰區域之間就會出現一條不仔細看就分不出來的線條,使照片看來更清晰。
——冼鏡光著《數位相機:觀念、技巧與原理》,H-36 頁
Bruce Fraser 在他的書中講得比較詳細一點點。他解釋說,原片和倒沖的負片拷貝片,與夾在中間的薄玻璃,組合成一個底片三明治;而在放大時,放大器(enlarger)的焦點,是對在後方的原片上,因此在最前方的倒色拷貝片,就形成了一個失焦而不銳利(unsharp)的遮罩(mask),這個遮罩讓原影像中物體邊緣的暗部更暗、亮部更亮,也就是加強了輪廓區域的對比,使得影像看起來比較銳利。
列入考慮的項目
成功的銳化,需考慮到下列三個大項目:一、影像來源;二、影像內容;三、影像用途。
其中「影像來源」,可分為掃描和數位擷取兩大類,若只管 DSLR 所拍攝的相片,那問題就很單純,只要看數位擷取這部分就可以了。
「影像內容」,是要判斷所攝相片是屬於「低頻率」或是「高頻率」的影像(Low-Frequency or High-Frequency Images)。「高頻率」是指其色調值分布在比較大範圍的狹小的區域,換句話說,就是影像有著較窄的邊緣(書上的示範圖,是一張有著許多建築物的遠景照);「低頻率」則其色調比較一致,且轉換比較平順(示範圖是一張小女生的臉部人像照)。
「影像用途」,是指影像最終是要在網路上(LCD 或 CRT)觀賞,還是要印刷、列印、輸出。這每一種用途,所適用的銳化設定都不一樣。
這三大項目,我一和三都可將其暫時單純化,因我只管以數位擷取的影像,和在電腦螢幕上的顯示效果。而第二項目,我覺得大致可分為「風景」和「人像」兩大類。
多階段銳化
Bruce Fraser 認為,過去一般人所主張影像的銳化,是延遲到後製最後,影像已縮放到輸出大小時再做。而這種一階段銳化法有許多缺點,他也不同意會有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銳化設定,可讓你機械式地套用在所有的影像上。
Bruce Fraser 推廣「多階段」的銳化,他的分法,和之前我看 Jason Odell 所闡述的是一樣的——或應該說,Jason Odell 是他的信徒。Jason Odell 是三步驟為:第一階段的「擷取銳化」,第二階段的「創意銳化」,最後的「輸出銳化」。
而即使是採用了「多階段銳化」,還是很有可能會掉進一些潛在的陷阱之中,使得銳化效果不佳。書中列出了四條陷阱,但第一個是講到輸出媒體的不同,所產生的誤差,這我就不去管了。另外三條是:
- 在第一輪的銳化時,沒有考量到「影像內容」,致使用了錯誤的銳化設定,讓想要加強的細節變得模糊,而不需要的細節或噪訊則被放大。
- 在第一輪銳化時,是對全體影像來銳化,而沒有利用遮罩將邊緣噪訊和結構平坦區域(如天空)隔開,使得這些部分也和一般輪廓一起被銳化,如此一來,在第二輪銳化時,整體影像就顯得銳化過了頭。
- 在第一輪銳化時,將全部色調範圍全給銳化處理,而沒有避開位於兩極端的亮部和暗部,這樣在下一輪銳化時,這些本來就快爆掉的亮部和暗部,保證會爆掉、黑掉。
因為 Bruce Fraser 在實驗後發現,Photoshop 的 USM 功能中的 Threshold 設定,並不能有效地保護他想要避開的區域,因此 Bruce Fraser 是用 Photoshop 的遮罩和混合模式時的 Blend if 設定,來限定銳化的範圍,以避開他所謂的陷阱。
Capture NX 2 的 USM 裡,並不能加上這些限定,而 Jason Odell 也只能以 Threshold 值的設定,來避開單一色調的區域不被銳化。
先記到這裡。
2 意見:
的確如國外論壇所說,Jason Odell所著作"The photographer's guide to capture NX2"裡面就有提到進階的銳化方法及原理可以參考這本書,我相信他的知識應該也多是源自於此。
我是好不容易有找到"謎版"(不良示範),有機會可以交流交流。自從瞭解銳化的方法後,感覺影像的品質提升不少...XD(一切都是自我感覺良好)
我是剛買DSLR時,上網到處找資料,看有人分享一堆電子書,就下載來看看,這本書應該就是當時下載的。但就如同我說的,一看到書名有Photoshop,我就沒想看了。
這本書後半部開始講到如何銳化,如何避開前面所提的一些缺點。我一直想著如何用CNX2來達成類似的效果,但目前為止,還都只能靠調整不透明度,來控制銳化的效果而已。或許,您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賜教?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