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 - Osamu Tezuka Part II

quill mark

從《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一書中,我整理了一部分手塚治虫的成長、成名經過。以下就簡單看一下這位有著「漫畫之神」稱號的大師,是如何成為日本最具影響力的漫畫家。

愛攝影的醫師老爸

手塚治虫於昭和三年(西元 1928 年)十一月三日,誕生於現在的大阪府豐中市,父親手塚粲,母親手塚文子。手塚治虫原名「治」,因為他的誕生日正是明治節(明治天皇的誕辰),故取名為「治」。五歲時舉家遷居至寶塚。

手塚治虫 手塚家是醫生世家,父親行醫,但酷愛攝影,而且是靜態和動態兩種都喜歡。書上說,手塚粲「身為萊卡愛用者之一的他,甚至打造出一間暗房自己洗相片。」而且「他還購置了一台九點五釐米、名叫派對寶貝的法國製幻燈投影機,時而在家裡放映漫畫電影,或用攝影機拍攝家族影像。」

(註:9.5mm filmPathé Frères 於 1922 所發展的業餘底片格式,Pathé Baby 則是其系統名稱。)

手塚治虫的母親鋼琴彈得很好,她培養了手塚治虫對古典音樂的興趣,同時也教會他彈鋼琴。手塚日後還常在公開場合展露他的琴技。

從小就看迪士尼卡通

手塚看的第一部迪士尼動畫,是父親買的米老鼠短篇動畫《米奇的急速列車》(不曉得是不是 "Mickey's Choo-Choo")。

Oswald the Lucky Rabbit此外,手塚家還有《遺失的世界》(The Lost World)電影膠卷和《黃金狂時代》(The Gold Rush)等多部卓別林的短篇電影。他父親所買的影片中,還有迪士尼的《幸運兔奧斯華》(Oswald the Lucky Rabbit),以及《菲力貓》(Felix the Cat)和奇斯東警察的短篇電影(不知是不是指 Keystone Kops)。在戰前好像還收藏了德國表現主義的電影膠卷。

手塚家中藏書也很多。手塚說他「反覆讀過三十遍以上的《罪與罰》。」他坦言,《罪與罰》是「我在作品構成方面一本很棒的教科書。它啟發了我將角色多樣、關係錯綜複雜的所謂大河物語搬進漫畫裡。」

在如此富裕環境下成長的手塚,從小就是看迪士尼動畫、經典電影,加上文學名著,和戰前日本出版的漫畫書長大的。

昆蟲、歌劇、舞台

而曾在寶塚居住,也影響了手塚日後故事舞台的設定,歌劇的潛移默化、與昆蟲的相遇等,都是手塚漫畫中的元素和主題。

800px-Carabus_auratus_with_prey手塚對昆蟲相當著迷,四年級時,有一次他看著《原色千種昆蟲圖譜》,同學們紛紛聚攏過來爭著一同觀看,當看到一隻又瘦又長的蟲時,有人問那是什麼蟲,手塚唸著圖片下方的文字回答:「牠叫Osamusi。(オサムシ)」另一位愛開玩笑的同學立刻回說:「Osamusi?那不就是『手塚治蟲』嗎?」(日文 Osamusi 指的是步行蟲。手塚本名治,治的日文唸作 Osamu,而蟲唸作 Musi,兩字合起來就成了 Osamusi。)

手塚很滿意這個名字,以後他在畫上都署名「手塚治蟲」,進而成為他的筆名。

進入醫學專門部就讀

手塚在繪畫上表現出色,但身體卻很虛弱。中學時代的馬拉松訓練讓他練就了體力和意志力。1945 年 3 月,他考上大阪帝國大學附屬醫學專門部,他之所以選擇從醫,是因為在畢業之前可以免除兵役;而即使擺脫不了兵役,也不會被送上前線。

但他此時就已經醉心於漫畫創作了,1946 年,日本戰敗後的頭一年,他在《每日新聞》的兒童報《少年國民新聞》(在戰前即已創立)上連載《小馬的日記本》(マアチャンの日記帳),這是簡單的四格漫畫,從 1946 年 1 月 4 日連載至 3 月 31 日(共 73 集),這可說是手塚治虫的初試啼聲之作。

這次連載的機會,是手塚先至報社毛遂自荐,失敗之後,透過女性鄰居的引荐,才找到門路。

新宝島在《小馬的日記本》的連載預告中,說「手塚治蟲」是個年僅十九歲的年輕人,但實際上的手塚比介紹詞還要年輕,因他當時只有十六歲多。

而從這個介紹中也可以看出,手塚似乎比較喜歡用「治蟲」,而不是「治虫」,因「虫」意指蛇。可是由於日本在戰後刪除了「蟲」這個漢字,以致後來印刷刊物上不能如他所願。

紅皮漫畫《新寶島》

1947 年 1 月,真正可稱為手塚治虫成名作的《新寶島》(新宝島)出版。這是一本由育英出版社出版,以「 原著.構成酒井七馬  作畫手塚治虫」的名義所發行的 192 頁長篇紅皮漫畫(赤本漫畫)。據說,這部漫畫發行了三、四十萬冊。

手塚後來一直主張這部作品不是自己的創作,甚至不允許重新出版或收錄進《手塚治虫全集》裡,因為手塚覺得酒井七馬對作品的修改幅度太大,已經不是他的作品了。(後來收進《手塚治虫全集》裡的《新寶島》,是手塚憑印象重畫的,和紅皮漫畫版並不相同。)

那「紅皮漫畫」(赤本漫畫)是什麼東西呢?以下節錄幾段《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書上關於紅皮漫畫的描述:

……戰後的紅皮漫畫出現在昭和二十年代前半,即所謂兒童版的「糟粕雜誌」那樣的出版物,多半是使用劣質紙張印刷。……

紅皮漫畫主要是小出版社對抗大出版社所進行的游擊戰;東京的業者雖然也是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冒出頭,但關西畢竟是帶頭掀起這股風潮的一方,聲勢較大。大阪有出版學習用參考書的傳統,不過專業出版社親自出版參考書*的例子並不多,多半是松屋町的玩具零售商或臨時插花業者插手出版。可以搭出版流通之便的商品較受青睞;由於是在糖果鋪或夜市裡販售,據說還有業者把書塞進橘子箱裡賣呢。可以說是具有玩具性質的出版物。

……昭和二十年代初開始將碎紙混合漂白粉造紙,以為臨時因應之道。特別是不用受用紙管制的馬尼拉紙製成的粗劣紙張,漸漸用來印製大人看的八卦雜誌和兒童看的漫畫書。這種劣質紙俗稱「仙花紙」,除了用來印製紅皮漫畫就沒有其他用途了。……

註:* 個人懷疑是「紅皮漫畫」之筆誤。

(第 102 頁至 104 頁)

關於紅皮漫畫,還可以參見以下兩個連結的文章:日本的漫畫 (6) (赤本漫畫與惡書追放運動) ,日本的漫畫 (7) (從赤本漫畫到貸本漫畫的轉換) 。

融入迪士尼風格

此後,手塚治虫就以學生的身分,出版一本又一本紅皮漫畫。他的創作速度驚人,幾近一個月就出版一冊(此後四年多內畫了三十四部總計三十六冊漫畫)。

Dr Koronko在紅皮漫畫界嶄露頭角後,手塚治虫漸漸將迪士尼風格融進自己的畫風中。

他表示,「我最早是以田河水泡氏和橫山隆一氏的漫畫為師。自從迷上迪士尼之後,便拚了命地臨摹這個布偶式的造型,學會怎麼畫它,終至變成現在這樣的畫風。老實說,從我的畫風不可能發展出那種漏洞百出式的冒險故事。因為都被那個圓滾滾的可愛造型綁得死死的了。」

朝東京投石問路

手塚治虫第一次前往東京,是在昭和二十二年(1947 年),雖然他已在大阪小有名氣,但此次上京並沒有得到大出版社(講談社、小學館)的青睞。只有在同年十月,同盟出版社發行他在東京的第一本漫畫《怪人克隆克博士》(怪人コロンコ博士)。

Jungle Emperor Leo 1950 年夏天手塚再度上京,這一次促成了《森林大帝》(ジャングル大帝)的連載,而此後手塚的漫畫事業就一帆風順了。

1951 年 4 月,《小金剛大使》(アトム大使)開始在光文社的《少年》雜誌上連載,隔年四月改名為《原子小金剛》(鉄腕アトム)長期連載。七月,《洛克人冒險記》(ロック冒険記)在《少年俱樂部》連載。1953 年 1 月,《緞帶騎士》(リボンの騎士)在《少女俱樂部》(少女クラブ,講談社)連載。

留級一年才畢業

但也由於忙於漫畫,使得在學的手塚被留級一年,到了昭和二十六年(1951 年)才畢業。後在大阪大學附屬醫院實習一年,隔年搬去東京。他第一年醫師國考落榜,昭和二十七年七月十六日,他第二次應試才通過。

日本戰敗後的十年,當手塚治虫忙著唸書、畫漫畫,在漫畫界聲名大噪,並取得了醫師資格的同時,在戰爭中失去一隻手臂的水木茂,則當過魚販、三輪車伕,上過美術學校,表演過連環畫劇(紙芝居)……

我忽然想起黑澤明的電影《天國與地獄》(天国と地獄)裡那極端的兩個世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