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 - Osamu Tezuka Part I

quill mark

這本《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是去年我在寫完〈手塚治虫的動畫長片「クレオパトラ」- Cleopatra (1970)〉 後就看的,當時覺得這本傳記性質的書,在內容的安排上顯得有點「頭重腳輕」——關於手塚治虫早期生涯著墨較多,而對他中、晚期則是幾筆就帶過。

我那個時候想看的,是手塚治虫踏入動畫電影領域的部分,我想更進一步了解他在創造 《クレオパトラ》時的一些想法或花絮,但是書上幾乎完全沒有我要的。

再看一次!

而這一次因為水木茂的關係,我又把這本書找出來看,因為我記得,本書對於日本在二次戰後的漫畫發展,有過蠻詳細的介紹,因手塚治虫可說就是二戰後日本漫畫的活歷史——或者是說,他見證、創造了大部份這個時代的漫畫史。

不過很好玩的是,從 7 月 9 日起在台北的中正紀念堂有手塚治虫的世界特展,我是在誤打誤撞之下,趕上了這一波可能來臨的「手塚治虫熱」……  

不要做藝術家 cover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
(手塚治虫:アーチストになるな)

  • 作者:竹内オサム
  • 譯者:鐘嘉惠
  • 出版社:臺灣東販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20日
  • 語言:繁體中文
  • ISBN:9789862510681
  • 裝訂:精裝
  • 定價:420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回顧這位創作出多達十五萬張原稿的戰後漫畫界巨人的一生,重心擺在誕生到昭和三十年代中期這段期間。為什麼要聚焦在手塚的前半生呢?無非是因為深受讀者喜愛的傑作多半是昭和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期的作品。

即作者二十初頭到三十歲前後這段期間。這時期的手塚憑藉自己年輕旺盛的精力和一顆柔軟易感的心,創作出一本又一本被稱為代表作的漫畫,堪稱成果豐碩期。同時,手塚在這段期間克服萬難勇往直前的身影也格外吸引人。再加上這個階段的創作生涯至今仍有許多為人不解之處。過去雖然有為數甚多的手塚治虫專書問市,也解開了不少疑點,但這段時期仍留有部分未解之謎。

期許透過本書的問世,能讓更多人深入了解手塚的世界,並深深喜愛上這位20世紀的漫畫之神!

本書特色

作者以極具深度的筆法,深入描寫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的一生,從家庭背景、求學過程,乃至於出道為漫畫家的過程與其後續努力的創作生涯到逝世,為這位漫畫之神的一生留下一筆完美的紀錄。

作者簡介

竹内オサム

本名為竹內長武,大阪人,為日本知名漫畫研究家,同時也深入研究兒童文化與漫畫歷史,文字描述細膩,以客觀的觀察深入描寫漫畫之神手塚治虫,曾以おさ・たけし為筆名發表漫畫作品,是個手塚治虫資深漫畫迷!

(資料取材自新絲路網路書店

這本臺灣東販所出版的《手塚治虫:不要做藝術家》,是本質感相當好的書。

手塚治虫 - アーチストになるな上到日本的 Amazon 看原文本的預覽頁,可發現中文版和日文版幾乎是沒有分別的。無論是標題、插圖、字體、編排、附錄,都是原版移植,連封面也是一模一樣(見左圖)。

唯一不甚完美之處,大概只有售價。質感優,書也就賣得貴,《手塚治虫:不要作藝術家》定價新台幣 420 元,與市面上其他同種的書籍相較,是稍微貴了一點。

平實的翻譯風格

雖然我不懂得日文,也不知道書中有沒有誤譯的地方,但書中譯文讀起來還算通順,以中文的角度來看,比上次我所介紹的《鬼婆婆與孩子王》(請見:鬼婆婆與孩子王 - Part IPart IIPart IIIPart IVPart V)要合我的口味。

既然講到了譯文,我就把日文預覽頁〈前言〉的第一頁原文,佐以中譯本的譯文來對照。若你懂得日文,當可以自行判斷其翻譯的品質如何,以及翻譯風格是不是合你的意。

這是原文擷圖:
手塚治虫 - はじめに

中譯文:

前言

手塚治虫熱  平成元(一九八九)年手塚治虫逝世。死因是胃癌,享年六十歲。眾多粉絲為他的早逝而惋惜。大眾傳媒也一致盛讚這位創作家的豐功偉業,並多次在電視、雜誌等媒體上製作他的專輯。

手塚辭世幾年後,手塚治虫記念館在寶塚開幕。之後,諸如朝日新聞社創設手塚治虫文化獎之類的相關事業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熱潮至今不墜。尤其是平成十五(二○○三)年四月七日適逢原子小金剛誕辰,各地舉辦慶祝活動,電視台也播映全新製作的「原子小金剛」動畫等,掀起一陣話題討論,令人至今印象深刻。在出版方面也是如此,將他過去的作品重新再版成豪華版,以饗熱愛手塚的粉絲們。

頌揚手塚治虫偉大成就的人很多。他是戰後故事漫畫的先驅,在留下眾多作品的同時,也對其他漫畫家造成莫大的影響,這些功績,時至今日應該不必由我再來複述。

『文春週刊』(平成七年五月四、十一日合併號)在「我最愛的一百大少年漫畫」企畫中,嘗試針對戰後出生的一百七十六位知名人士做問卷調查。排名第一的是「小拳王」,第二是手塚的「原子小金剛」,接著還有第四名的「火鳥」、第八名的「怪醫黑傑克」、三十名的「多羅羅」、四十九名的「三個阿道夫」等多部手塚的作品上榜。據說前五十名之中,得票最多的漫畫家就是手塚治虫。

在看過《鬼太郎之妻》後重看這本書,發現上一次覺得索然無味的早期打拼過程,以及相關時代背景、惡書追放運動、紅皮漫畫和出租漫畫的興衰、劇畫派和手塚派的競爭,甚至被派至手塚工作室盯稿的編輯「手塚班」等等, 都變得非常有趣且引人入勝了呢!

相互交錯的命運

手塚治虫水木茂是命運截然不同的兩種人。手塚家境富裕,成名又早,二戰期間他還在就學,沒有上過戰場,之後就一直以漫畫維生,年紀輕輕就名利雙收,還曾經是繳稅大戶。

水木茂手塚治虫年長,但他們成名差了約末十五年,水木茂等劇畫派的漫畫家,在貸本(出租漫畫)興盛時期,曾經給予手塚治虫極大的壓力,而等到貸本式微(被手塚等雜誌漫畫家打敗?),劇畫派一度失去戰場,但後來漸漸轉戰漫畫雜誌,掀起了另一波雜誌與雜誌、畫派與畫派、漫畫家與漫畫家的競爭。

水木茂等寫實的劇畫漫畫家,在畫風上略作修正以迎合青少年口味,進而成為漫畫主流,手塚治虫等可愛型的符號派漫畫家幾乎要被淘汰。手塚等人也在壓力下陸續調整腳步,在部分畫風上向寫實的劇畫派靠攏,才能繼續在漫畫界生存。《怪醫黑傑克》(ブラック・ジャック),就是手塚轉變畫風後最成功的作品。

藝術家與藝匠

對了,這本書的書名,出自手塚治虫告誡他助理們的話:「不要做藝術家,要做藝匠。」,據作者竹內オサム的觀察,他認為在手塚治虫如超人般亮麗表面的背後,隱藏著的是在藝術與大眾文化夾縫間徬徨猶疑的身影。

「曲高和寡」,吃著「通俗藝術」這口飯的漫畫創作者,要如何在流行和品味之間找到平衡點,一直是這些漫畫家最艱難的課題。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