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am Stew - 奶油燉菜(クリームシチュー)

quill mark

我在過年前割傷了手指頭(左手食指),傷口還蠻深的,到現在都沒完全復元。這個小傷,只對生活造成些許的不便,但最討厭的,是不能雙手 Key in,這讓我回到很久以前只用「一指神功」輸入時窘態。

日劇的後遺症

會割傷自己的手指頭,這都是因為前陣子看了一些日劇之後的後遺症。

クリームシチュー クリームシチュー 2

クリームシチュー 3「奶油燉菜」是一種日式料理,日文是「クリームシチュー」,應該是從英文的 "Cream Stew" 的譯音而來。我是在看《幸福鐵板燒》(てっぱん)時,被小孩子吃這道菜時那滿足的笑容給引得「食指大動」,這才會想自己下廚來煮一鍋吃看看……

劇中演的烹調手續看來頗為麻煩,要用麵粉和牛油在熱鍋上不停地攪拌,使之成為均勻的麵糊,稍有停頓就有燒焦之虞。

黑色的奶油燉菜……

這道菜在《交響情人夢》(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的第一集也有出現,不過絕對不會有人看了那個「慘狀」之後還想要吃吧……

星星銀幣 - Die Sterntaler

quill mark

日劇《白色之戀》的日文劇名為《星の金貨》,這是取自《格林童話》(Grimms Märchen)裡的一則故事。

Die Sterntaler - The Book劇中有出現一本名為《星の金貨》的故事書,上頭的字依稀為:「GRIMMS MÄRCHEN 星の金貨 グリム童話集 Ⅱ」。

短篇的小故事

我覺得這本書,可能是劇組特製的「道具書」,市面上是不太可能有這麼一本故事書的。

因為〈星の金貨〉這則童話,德文原名為 "Die Sterntaler",是一則篇幅很短的小故事,它的英譯名稱為 "The Star Money" 或是 "The Star Talers",在 Project Gutenberg 裡,可找到英譯的全文

153 The Star-Money

There was once on a time a little girl whose father and mother were dead, and she was so poor that she no longer had any little room to live in, or bed to sleep in, and at last she had nothing else but the clothes she was wearing and a little bit of bread in her hand which some charitable soul had given her. She was, however, good and pious. And as she was thus forsaken by all the world, she went forth into the open country, trusting in the good God. Then a poor man met her, who said, "Ah, give me something to eat, I am so hungry!" She reached him the whole of her piece of bread, and said, "May God bless it to thy use," and went onwards. Then came a child who moaned and said, "My head is so cold, give me something to cover it with." So she took off her hood and gave it to him; and when she had walked a little farther, she met another child who had no jacket and was frozen with cold. Then she gave it her own; and a little farther on one begged for a frock, and she gave away that also. At length she got into a forest and it had already become dark, and there came yet another child, and asked for a little shirt, and the good little girl thought to herself, "It is a dark night and no one sees thee, thou canst very well give thy little shirt away," and took it off, and gave away that also. And as she so stood, and had not one single thing left, suddenly some stars from heaven fell down, and they were nothing else but hard smooth pieces of money, and although she had just given her little shirt away, she had a new one which was of the very finest linen. Then she gathered together the money into this, and was rich all the days of her life.

我過去有下載過《格林童話》全書的中譯,來源好像是對岸的翻譯,至於譯者是誰,或版權何屬,我並不知道。以下是這則故事的中譯:

AV 女星的《白色之戀》

quill mark

在很偶然的機會下,我在搜尋時看到了一份 1995 年日劇《白色之戀》(星の金貨)的完整演出名單,裡面竟然有 AV 女星 葉山レイコ新堂有望,於是我就去找了這部懷舊日劇來看。

AV 的發展模式不同

yumi-shindo葉山レイコ(葉山麗子)我曾經貼過她的圖(請見:處女宮的第一任女星:葉山レイコ - Reiko Hayama)。其實說她是 AV 女星有點不太妥當,因為她唯一一部 AV 作品《處女宮第一章》,裡面只有一場借位演出的男、女性愛場面,而且還拍得相當含蓄,連女對男的愛撫、口交演出都沒有,感覺上就只是尺度稍微開放一點點的限制級影片。

新堂有望則不同,她是貨真價實以 AV 影片出道,而且以 AV 女星的身分走紅。幾年前,她還曾經復出 AV 界,真槍實彈地拍了許多很符合現今標準的 AV 片,聽說還有拍攝所謂的無碼片。

但我從以前就對新堂有望沒什麼興趣,不論是她早期的,或是比較近期的作品,我並沒有什麼印象,也沒動力去追。

跑龍套的演出

白色之戀》應該算是純愛日劇,我覺得這兩位 AV 女星,在片中所受到的待遇還蠻「慘」的。

怎麼說呢?她們的戲分都很少很少,導演連她們的臉都沒什麼帶到。大概是片中需要有半裸上陣的美女,找現役女星頗為麻煩,於是就找了這兩名對裸露比較不介意的豔星來跑跑龍套了。

DIY:我的 HP LaserJet 3300 復活記

quill mark

我用的印表機是 HP LaserJet 3300,這是一台多功能的事務機。大約十年前買的時候,這種雷射的多功能事務機還算是蠻新奇的東西,售價頗高,而且很大一台。

3300mfp-top我很滿意這台事務機,用它列印、影印了不少文件,特別是它的影印功能,讓我自此不再光顧影印店。

用久了,開始不靈光

但是用著用著過了好幾年,進紙匣逐漸變得很難用,紙張不是吃不進去,就是一次吞個好幾張;又過了一段時間,進紙功能幾近停擺,只能改用手動送紙。

曾想到要送修,上網查一下,有送修經驗的朋友,多是抱怨 HP 的收費高昂,現在一台事務機幾千塊就買得到了,根本就不划算!

而且我的這台舊型的事務機又特別大台,想到送修時得搬動這個龐然大物,就教我始終打不起精神來處理這種小故障。「反正還能手動送紙嘛!」我這麼自我安慰。

少用的裝飾品

但手動送紙得一張一張地塞,麻煩又沒效率。漸漸地,我視列印、影印為畏途,連掃描功能也越來越懶得去用了。這台多功能事務機先是變成了一台巨大的裝飾品,後來我開始在上頭堆放物品,吃的、用的、擺飾的,什麼都放過來,多功能的事務機就變成了小茶几。

Category: 0 意見

CNX2 - 銳化銳化,還是銳化……

quill mark

我又來講銳化了,仍是找一些老外的文章來看。

看的是 Jason Odell 發表在 Nikon Cafe 這個論壇上的文章:"CNX2 Fundamental Sharpening Tips"。

這篇文章在 Nikon Cafe 的 Capture NX 討論區被置頂,文章名字很是聳動,但內容並不多,且來看看 Jason Odell 怎麼說。

USM 30-7-3我個人認為,Capture NX 2 最為勝出的地方,在於它的銳化。

不同於 Aperture  和 LightRoomCapture NX 2 讓你可以用不同的工具(USM/ High Pass)來進行多重的銳化。儘管 Photoshop 有些技巧(如圖層的 "bend if" 模式)是用 Capture NX 2 所做不到的,但總的來說,用 Photoshop 來做選擇性的銳化,一直都是繁瑣的手續。

在銳化的設定上有著不少令人困惑之處,而我沒有時間一一解釋清楚,但我會盡可能地簡要說明。

  1. 所有影像都必須要銳化,看你是要透過相機內部的銳化功能,還是使用 USM/ High Pass 工具。別關閉你相機內的銳化設定……除非你想要在預覽時看到軟趴趴的影像!
  2. 銳化是一種調整細微對比的形式,且可能留下不自然的效果(光暈)。所以你得充分了解你所做的每一環節。
  3. 在「編輯清單」中的 USM (調整步驟),可能要比相機內部的銳化功能更優越,因為以下兩個原因:
    1. 可控制半徑(Radius)、濃度(Intensity)和臨界值(Threshold)等設定(相機只能設定濃度)。
    2. 可選擇性地採行銳化效果。

Capture NX2 的「調整相片」 - Fit Photo

quill mark

有時候,越是對完全不熟悉的事物,越是會抱著虛心學習的心情去研究、試驗;而自以為已經了解的事物,卻往往因本身的自負心態,以致產生錯誤的認知或做法,以致耍笨而不自知。

活該多走冤枉路

像我用 Capture NX 2 已經兩、三年了,只有在剛開始用的時候曾 K 說明書、學基本操作和設定,然後就開始四處找尋各種「高深」的編修手續來進修。這種好高鶩遠的學習心態,就讓我嘗到了苦頭,只能怨歎過去不勤看說明書,多走了不少冤枉路。

image 事情是這樣子的。以前我要縮圖,都是用「編輯/大小/解析度」這個功能,從中設好相片的寬度和高度來縮。

橫、直得分開來縮

一般相片我習慣縮成 1,800 x 1,200 像素,因為這是洗成 300 dpi、6 x 4 吋相片時的大小。我把縮圖、銳化、色彩設定檔等編修的最後步驟做成一個設定檔,以便批次套用。

但若是直立的相片怎麼辦呢?我只好再設一組 1,200 x 1,800 的設定檔,然後每次批次處理時,在全選檔案後,接著幫直立的相片取消選取,套用 1,800 x 1,200 設定;轉完後,得另外選取直立的相片,套用另一組 1,200 x 1,800 的設定來轉。反正,只要一批相片中有直拍的,我都得要分兩次各別轉檔。

就這樣我很「愉快」地用了兩、三年。前一陣子才發現,原來在「編輯」選項之下有一個功能叫做「調整相片」(Fit Photo),就是讓我們一次就搞定的功能!

天涯不獨行 - You'll Never Walk Alone

quill mark

羅傑與漢默斯坦(Rodgers and Hammerstein)是音樂劇史上最著名的創作搭擋,他們 1945 年的音樂劇《旋轉木馬》(Carousel)裡,有一首重要的結束曲 "You'll Never Walk Alone",直至今日仍在運動場上被萬千群眾所傳唱,這恐怕是當初他們在創作時所始料未及的。

對未來抱持希望

Original Soundtrack - Carousel 《旋轉木馬》在 1956 年被好萊塢片廠改拍成歌舞電影 "Carousel",中譯片名為《天上人間》。"You'll Never Walk Alone" 這首歌在劇中出現兩次,首先是在劇中男主角死去時,身旁的妻子感到傷心、絕望,與她相依為命的姑母以此曲來安慰她,新寡的妻子只試著唱了兩句就泣不成聲,姑母接著從頭唱完全曲。

而在終劇前,在男、女主角女兒的畢業典禮上,致辭的老醫師再度用這首歌,來鼓勵那些即將步入社會的年輕男女,全劇即在這充滿希望的大合唱中結束。

紅到了英國

這部電影的原聲帶唱片在美國 Billboard 專輯榜最高曾獲得亞軍,並成為一張白金唱片;而在英國,該原聲帶更是一張蟬聯多週冠軍的冠軍專輯。

在利物浦,當地居民對這張原聲帶似乎特別情有獨衷,人們在家裡播放這張唱片,在社區聚會時一同演唱劇中的歌曲。

Gerry and the Pacemakers - You'll Never Walk Alone - Single1942 年生於利物浦的 Gerry Marsden,他組了 Gerry and the Pacemakers 樂團,在 1959 年的某天下午,他看了《天上人間》這部電影,和其他當地居民一樣,他非常喜歡電影裡的歌曲,尤其是 "You'll Never Walk Alone" 這首歌 。

出了電影院後,他立即找尋這首歌的歌譜,並說服樂團的其他成員一同演唱此曲,"You'll Never Walk Alone" 遂成為他們巡迴表演時的招牌曲之一。

與披頭四是同鄉師兄弟

有「披頭老闆」之稱的經紀人 Brian Epstein,看中了這支與披頭四(Beatles)一樣來自利物浦的樂團,與他們簽下了經紀約—— Gerry and the PacemakersBrian Epstein 所簽下的第二個藝人(第一個是 Beatles)。1963 年,他們的第一首單曲 "How Do You Do It?" 成了 Brian Epstein 旗下藝人的首支英國冠軍曲,比 Beatles 還早一步嘗到冠軍滋味。

Category: 0 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