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大哥有買過一張電影歌曲選輯,印象中裡面有《第一滴血》、《戰火浮生錄》,和《莉莉瑪蓮》等電影歌曲。
不知是錄音帶的標示錯誤,還是我自己看錯,我一直把《莉莉瑪蓮》這部電影,和一首一直不斷反覆、有點類似進行曲的旋律連結在一起,這個印象一直保留到現在,我只要一聽到那段旋律,想到的就是《莉莉瑪蓮》。
美麗的錯誤
這當然是錯的。我說的那個旋律,應該是拉斐爾(Maurice Ravel)的〈波麗露〉(Boléro),是《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電影裡的曲子。這個錯誤,我是在幾年前看了《莉莉瑪蓮》(Lili Marleen)這部電影之後才知道的。而 "Lili Marleen",本是一首二次大戰時期的流行歌曲。
↓ Lili Marleen (from the movie "Lili Marleen")
關於這首歌,我在網路搜尋的過程中,先找到了一個由呂鴻賓所寫的「誰演唱莉莉瑪琳」這篇文章(作者呂鴻賓為了找這首歌,花了三十年!),然後從文章裡提到的線索,找到了《名曲背後的故事》這本書,也看到了當年介紹這首歌的文章。現在網路資訊發達,Wiki 百科全書查閱方便,類似的資料可說一搜即得,這種為了找歌找上三十年的傳奇事蹟,自然是不會再發生了。
我本想參考資料,自己寫文來介紹這首歌,後發現網路上早已有不少這方面的中文資料(大多是來自中文維基),再寫也只是憑添一篇中文翻譯罷了。
數學博士的音樂故事
《名曲背後的故事》,原是《中國時報》的一個專欄,作者是張百青。張百青是山東青城縣人,畢業於台大電機系兼修數學,先後在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及普林斯頓大學完成數學碩士及博士學位,曾執教於普大及澳洲荷巴與柏斯兩大學,之後,應清大之聘,回國任教,惜於一九七七年春因突發性心臟病逝世,年僅三十六歲。(以上錄自書中的作者介紹)
鑑於《名曲背後的故事》這本書,市面上早就找不到了(我是透過台北市立圖書館,以通閱的方式等待了七、八個月,才將這本書給借到手),而我的祖籍是山東,勉強可算是張百青的小同鄉,於是我想,我就把張百青介紹這首歌的兩篇文章貼上來,來當作是對這位老鄉的緬懷之意,也讓更多人能欣賞到這位數學博士的音樂文章。
莉莉梅林
在這麼多世界名曲之中,我卻先來介紹一首國內一般人不曾聽過的莉莉梅林,想來我一定會有一個好的理由。事實也的確如此,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這首動聽的德文歌曲不單單是德國軍隊中最流行的歌曲。
最先唱出這一首歌曲的,是在柏林的一位金髮碧眼的美麗歌星,她的芳名是蕾兒安德生(Lale Andersen)。那時候,距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生還有好幾年,德國還正在一片繁榮之中,在柏林,有很多夜總會,每天晚上,當柏林市民們吃過晚飯以後,他們就會前往這些夜總會,在那裡一面喝著香檳美酒,一面欣賞著夜總會裡的節目表演。柏林夜總會的表演,可說是包羅萬象,所以歌唱很可能是最不受人注意的一項節目了。才初出道的蕾兒安德生,這個時候就在一家又一家的夜總會中,演唱著這首動人的「莉莉梅林」。
很可惜的是,當時很少有人注意到這首動人的新歌。過了一陣,這一首歌曲被人灌成了唱片,但是卻也很快地又被人遺忘了。
一直到了一九四一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打得天翻地覆,柏林的一些夜總會也早已紛紛歇了業。為了要奪取羅馬尼亞的石油,德國軍隊也大量地被調去攻打南斯拉夫,沒有多久,他們就佔領了南斯拉夫的首都貝爾格勒(Belgrade)。德國人在南斯拉夫大事掠奪,貝爾格勒的一些廣播電台也就完全落到他們的手中。他們開始利用這些電台來向德國軍隊廣播,除了經常播送一些教條、訓辭之外,不時也放出一些過時的流行音樂。就在這種情形下,「莉莉梅林」被人開始留意起來了。
事情的演變,是非常令人難以預料的。德國的軍隊,竟瘋狂地迷上了這首歌曲。他們一再地寫信給電台,要求再播放這首歌曲。沒有多久,有一家電台竟不得不在他們的要求之下,從早到晚,每隔二十分鐘就重播一次「莉莉梅林」。
然後,這種狂熱又逐漸由這些在南斯拉夫的德國軍隊,流傳到整個德國軍隊之中。沒有經過多久,在柏林的一家廣播電台就在向軍中的廣播時間之中,安排了一段特別節目,從頭到尾,一遍又一遍的重覆播送著這首歌曲。
即使如此,德國的軍隊還嫌不過癮,為了要滿足他們的慾望,在非洲作戰的德國坦克軍團,索性就以「莉莉梅林」做為他們的進行曲,然後,其他在非洲作戰的德國軍隊,在俄國作戰的德國軍隊,以及在意大利作戰的德國軍隊,一個接著一個地,也都採用了「莉莉梅林」作為他們的進行曲。
↓ Lili Marleen - Panzergranadier Division Version
不僅如此,以後德國軍人還又在蘇聯境內,一條通往史摩稜史克(Smolensk)的公路旁邊,替蕾兒安德生立了一座生動的銅像。在歷史上,從來還不曾有過其他任何一位演唱流行歌曲的歌星,受到過大眾如此的歡迎。
更令人感到驚訝的是,這時正在西非和德國軍隊作戰的英國第八坦克軍團,也和德國的軍隊一樣地迷上了這一首歌曲,沒有多久,他們也正式採用「莉莉梅林」作為他們的進行曲。現在,英國和德國的坦克軍團竟在敵對的狀況之中,唱出了同樣的進行曲。
關於這首曲子的傳奇故事,到這裡還並沒有結束,因為,也就正當這一首動人的「莉莉梅林」風靡著英國和德國雙方軍隊的時候,消息傳來,德國的納粹黨卻以「不忠」的罪名,逮捕了蕾兒安德生,並且還把她送進了集中營。
無可否認的,納粹黨的這項舉動可以說是大大的失策。它一方面打擊了德國軍人的士氣,另方面卻更堅定了英國軍人和納粹作戰到底的決心,誰也無法估計,在以後德國軍隊之所以被打敗的許多原因之中,這一點又佔上了多少的分量。
蕾兒安德生就這樣地被關在集中營裡,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她才又被釋放出來。後來她不但恢復了自由,而且還大大地贏得了大眾的愛戴。也許是因為大家想要忘記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慘痛,所以漸漸地就沒有人再去唱這首動人的莉莉梅林了。蕾兒安德生後來在德國成了極受人歡迎的一位歌星,在一九六一年的時候,她用德文所唱的「痴漢嬌娃」(Never On Sunday)也成了那年在德國最暢銷的一張唱片。只是我們仍舊相信,從來不曾有過任何的一首歌曲,能夠像「莉莉梅林」一樣,風靡過這麼多的聽眾。(文/張百青)
註:文中的 YouTube 連結和圖片是我自己添加。圖片中的雕像其實位於德國的 Langeoog,那兒是 Lale Andersen 長眠的處所。我想,當初立在俄國的雕像,應該和這個很近似。
以下是這首歌的德文歌詞:
Lili Marleen
(Hans Leip 1915)
1. Vor der Kaserne
Vor dem großen Tor
Stand eine Laterne
Und steht sie noch davor
So woll'n wir uns da wieder seh'n
Bei der Laterne wollen wir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2. Unsere beide Schatten
Sah'n wie einer aus
Daß wir so lieb uns hatten
Das sah man gleich daraus
Und alle Leute soll'n es seh'n
Wenn wir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3. Schon rief der Posten,
Sie blasen Zapfenstreich
Das kann drei Tage kosten
Kam'rad, ich komm sogleich
Da sagten wir auf Wiedersehen
Wie gerne wollt ich mit dir geh'n
Mit dir Lili Marleen.4. Deine Schritte kennt sie,
Deinen zieren Gang
Alle Abend brennt sie,
Doch mich vergaß sie lang
Und sollte mir ein Leids gescheh'n
Wer wird bei der Laterne stehen
Mit dir Lili Marleen?5. Aus dem stillen Raume,
Aus der Erde Grund
Hebt mich wie im Traume
Dein verliebter Mund
Wenn sich die späten Nebel drehn
Werd' ich bei der Laterne steh'n
Wie einst Lili Marleen
↓ 這是Lale Andersen 1968年現場演唱的版本
再談莉莉梅林
自從我介紹過「莉莉梅林」這首曲子以後,我收到了一些讀者的來信,希望能把它的曲調和歌詞也發表出來,甚至希望我能夠找到電台把它播放給大家聽聽。
我在今年六月底重遊美國時,就一直沒有忘記這項任務。當我走進第一家唱片行時,出乎意料的順利,在一堆德文唱片中,居然讓我找到了四種有莉莉梅林這支歌的唱片,其中還包括了最先唱這首歌曲的歌星蕾兒安德生所灌的那張。
有一點也許我們必須弄清楚,那就是「莉莉梅林」並不是一支鴛鴦蝴蝶派的情歌,而是由一首詩改編的歌曲。
西元一九一五年,有一位德國青年漢斯萊普(Hans Leip)應征入伍。在他受訓的那段日子裡,他和好友常常在休假時,和兩位少女約會,這兩位少女一位叫做莉莉(Lili),另外一位叫做梅林(Marleen)。
在戰時,青年人的感情往往格外地豐富。所以當漢斯萊普受完訓被派往俄國作戰時,他一直回憶著過去幾個月,和好友,以及莉莉、梅林,一同渡過的時光。那些平凡的約會,如今竟顯得如此珍貴,使他不能自己地寫下了這首詩:「莉莉梅林」。
如果我們用中文把英譯的它再翻譯出來,大意是這樣的:
「在軍營外,轉角的路燈下,我時常在夜裡等待著妳。為了我們兩人的相聚,我等待時是充滿著喜悅;為著妳,莉莉梅林,為著妳,莉莉梅林!
今晚的軍喇叭一直沒有吹出我們所熟悉的曲調,再過一個小時,夜幕即將深沉。這一次當我們說再見時,我們將會真正的分離,我只有將妳牢牢記在心田,這樣地跟著我,莉莉梅林,跟著我,莉莉梅林。
妳送我一朵玫瑰花,並在它的莖上綑上一束妳的金髮,好讓我長記心中。明天當妳傷心時,請妳別忘了,我正以真摯的感情在思念著妳。念著妳,莉莉梅林,念著妳,莉莉梅林!
當我們在寒風和泥沼中行軍的時候,背上的包裹會逐漸地沉重起來。只有藉著對於妳的思念,我才振奮起力量,身體也暖和了,背包又漸漸地輕了下來。只有妳,莉莉梅林,只有妳,莉莉梅林。」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漢斯萊普竟然幸運地活著回到了德國,但是他的那位好朋友,卻不幸戰死在俄國,而莉莉和梅林也都不知流落到了何方,在德國住了幾年後,漢斯萊普去了瑞士,在那裡的一個鄉下定居下來,從此大家就再也沒有聽過他的消息。
一九三七年,德國的一位作曲家羅伯特修茲(Robert Schultze)為這首詩譜下了曲子,然後由蕾兒安德生,首次將它公開演唱。在平常,這種歌曲,也許是不會太引一般人的,所以在當時並沒有真正流行起來。
關於這首歌曲後來的故事,在上面已經介紹過了,我只在這裡再補充一點蕾兒安德生被捕的經過。在納粹極權政府下,他們是不能容忍一個元首以外的人,受到太多人的愛戴。蕾兒安德生本來並不出名,但此時卻被納粹黨注意到。當時在德國也有不少厭戰人士,他們往往偷渡到瑞士,以躲避納粹的統治。本來,納粹黨也並不在乎他們的離去。但是當他們發現了蕾兒安德生也正前往瑞士時,他們採取行動了,因為他們擔心她會在瑞士向德國的軍隊作反戰的宣傳。
在盟軍方面,他們後來主要是收聽瑪琳蓮德黛(Marlene Dietrich)用英文唱的莉莉梅林。在原來的德文中,梅林是拼成 Marleen,但是因為瑪琳蓮德黛的名字叫做 Marlene,而且她還在一部電影「上海快車」(The Shanghai Express)中主演過一個叫做上海莉莉(Shanghai Lily)的角色,所以在英文中這首歌變成了 Lily Marlene。
在惠美唱片公司所發行的唱片土風舞專輯的第十輯當中,我們可以聽到這一首動人的「莉莉梅林」。你聽到了以後,再來幻想一下當年在北非的沙漠中,隆美爾和蒙哥馬利的軍隊唱著這首歌曲作戰的情形吧!(文/張百青)
以下是英文版的歌詞:
Lili Marlene
Outside the barracks, by the corner light,
I'll always stand and wait for you at night,
We will create a world for two,
I'll wait for you the whole night through,
For you, Lili Marleen,
For you, Lili Marleen.Bugle tonight don't play the call to arms,
I want another evening with her charms,
Then we will say goodbye and part,
I'll always keep you in my heart,
With me, Lili Marleen,
With me, Lili Marleen.Give me a rose to show how much you care,
Tie to the stem a lock of golden hair,
Surely tomorrow you'll feel blue,
But then will come a love that's new,
For you, Lili Marleen,
For you, Lili Marleen.When we are marching in the mud and cold,
And when my pack seems more than I can hold,
My love for you renews my might,
I'm warm again, my pack is light,
It's you, Lili Marleen,
It's you, Lili Marleen.
↓ Lale Andersen演唱英文版的Lili Marlene。
↓ Marlene Dietrich演唱的英文版。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