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好手 - The Natural (The Movie)

quill mark

我想,大部分看過這部發行於1984年電影的人,看的應該都是原始的劇院版。本片在去年有出一套 2 DVD的特別版,把當初剪掉大約十分鐘的畫面重新加了回去。我還沒看過新的導演版,目前,先僅就劇院版來談談觀影心得。

通常,面對這種把原著結局完全改寫,使之成為皆大歡喜的好萊塢式電影,是不該有什麼好評價的。但,或許是因為在看原著小說之前,我就已經喜歡上了這部電影,所以我仍然認為《天生好手》是一部相當出色的「改編」電影。

聖杯傳說

我會這麼認為,主要是因為,原著 "The Natural" 雖大量援用了「聖杯傳說」中的象徵符碼,但在故事的發展上,作者 Bernard Malamud 並沒有忠實地遵循聖杯傳說的精神;而電影《天生好手》,相對於原著小說而言,只能算是「鬆散改編」,但卻比原著更忠實地傳達出聖杯故事的意涵。於是,小說 "The Natural" 偏離了它的原著(聖杯傳說),電影《天生好手》反而將故事導回「原著的原著」上,以這個角度來看,本片當算是另一種的「忠於原著」。

The Natural - 天生好手 

The Natural134 mins IMDB: 7.4    Columbia TriStar (1984)
Director: Barry Levinson
Writers: Bernard Malamud (novel), Roger Towne, Phil Dusenberry
Cast:
Robert Redford... Roy Hobbs
Glenn Close... Iris Gaines
Kim Basinger... Memo Paris
Wilford Brimley... Pop Fisher
Barbara Hershey... Harriet Bird
Robert Prosky... The Judge
Richard Farnsworth... Red Blow
Joe Don Baker... The Whammer
John Finnegan... Sam Simpson
Alan Fudge... Ed Hobbs
Paul Sullivan Jr.... Young Roy
Rachel Hall... Young Iris
Robert Rich III... Ted Hobbs
Michael Madsen... Bartholomew 'Bump' Bailey
Jon Van Ness... John Olsen

關於原著,我已經寫了一篇心得(請見:「天生好手 – The Natural」),所以在這就不在重複劇情的介紹。以下主要是用角色比較的方式,對原著和電影的差異之處提出討論。

Roy Hobbs - 真正的聖杯騎士

電影中的主角 Roy Hobbs,經歷了十六年的漂泊、流浪,當他重回到棒球場時,已經是一位成熟內斂的智者,他淡泊名利,有自己的原則,清楚自己的目標,不再是小說中那個從頭到尾都魯莽短視的大草包。這一點,和聖杯騎士 Perceval 的傳說是比較契合的。

電影改變主角的個性,也改變了結局,Roy Hobbs 最後擊出再見全壘打,為自己,也為荒原中的受苦者帶來救贖。那最後的全壘打,球打中了外野的照明設備,燈泡破碎又造成電路短路,引發了連鎖反應,變成如同慶典般的煙火效果,其下閃耀著一張張喜悅滿足的臉龐。若你曾實地去棒球場看過球,當知道全壘打球要擊中外野照明設備的燈泡,那球要打得多高、多遠!

以下五張就是Hobbs經典的再見全壘打擷圖:

The Natural - Last Shot 1 The Natural - Last Shot 5
The Natural - Last Shot 2 The Natural - Last Shot 3
The Natural - Last Shot 4  

小說中並沒有特別強調 Roy Hobbs 與父親的關係。在電影裡,一開場,我們就看到 Roy Hobbs 和父親接、傳球;片子結尾,我們又看到一對父子在接、傳球,這回是由 Roy 扮演父親的角色。這個「書架」效果,是電影的巧思,和原著中的「淚水」書架相映成趣。

↓ 開場時的小 Roy。
The Natural - Playing Catch
↓ 結尾前 Roy 的兒子。這是棒球的傳承。
The Natural - The End

Roy 的父親在樹下突然發病去世,當晚那棵樹就被閃電擊中,他以其木料製成「神奇小子」(Wonderboy)球棒。閃電在此可視為父親在天之靈傳達下來的守護力量,後來「神奇小子」斷裂,表示父親已安然地帶著他的力量離去,Roy不久前剛得知他已為人父,某種程度上,他這時才真正地長大成人,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站起來,並且去呵護他的下一代。

↓ 被閃電擊中的樹。
The Natural - Lightning
↓ 與 Iris 私訂終身。
The Natural - Making Love to Iris

電影還補足了小說中劇情的漏洞。例如在小說中,我們看不出 Roy 和 Harriet Bird 的糾纏,這在日後有什麼不好啟齒的,或是犯了什麼樣道德上的錯誤;他的遭遇,只能說是運氣不好罷了。

無法癒合的傷口

電影中把 Iris 變成是他青梅竹馬的小情人,兩人在出發的前一晚私訂終身,並且發生了關係。如此一來,Roy 不能抗拒 Harriet 的吸引,哪怕只是精神上的一時情動,這都是非常不應該的行為。這個額外的劇情,突顯了Roy Hobbs 年少輕狂、不知節慾克制的個性,因此才會招致橫禍,需要長時間承受苦難來懺悔、贖罪。這個遭遇,和聖杯傳說中的漁夫王是類似的。

The Natural - Bloody Shirt電影還讓 Harriet 的銀彈留在 Hobbs 體內,我們從 Hobbs 的動作看來,那舊傷仍會影響他的行動,所以,這就是漁夫王那未癒的傷口。聖杯傳說中,有的說刺傷漁夫王的長矛,就是刺傷耶穌的「隆基努斯之槍」(Lance of Longinus),其槍頭在拔出之後,在每年的聖杯儀式中還會流血(「槍」是陽具的象徵,流血代表射精;聖杯是子宮的象徵,湧現的食物和美酒則代表生產);另有說槍頭一直留在漁夫王體內,以致傷口無法癒合。

不管是那一種說法,流血的槍頭和一直留在體內的銀彈,都是對漁夫王和 Hobbs 的一種罪惡提示,讓他在痛苦中不斷地懺悔他犯的過錯。電影裡,Hobbs 在那最後一擊之前,側腹流出的血染紅了球衣,更加強化了這個象徵。

孩童的純真

電影版特別塑造 Roy Hobbs 和小孩的親密關係。他在賭局中將 Whammer 三振,在跳上火車前,他把那顆球拋給了一個追上來的小男孩(我一直懷疑,電影最後,那個被換上來與他對決的投手,就是當時的那個小男孩);在宣傳片中的 Hobbs,從不拒絕孩子們的簽名要求,當被問到成為大聯盟球員的條件時,他說:「You need a lot of little boy in you...」。

The Natural - Savoy Special最明顯的,就是他和騎士隊的隨隊球僮 Bobby Savoy 的關係了。他曾答應球僮,只要他去找一塊好木頭,他會和他一起做一支好球棒。我們沒看到這個承諾是否被實現,只知道在「神奇小子」斷掉後,Hobbs 要 Savoy 去幫他找一支好球棒給他,Savoy 拿的是一支上面刻有「Savoy Special」的球棒(如下圖),Hobbs 就以這支新球棒轟出再見全壘打。我們幾乎可以斷定,那支球棒球就是 Hobbs 和 Savoy 一起動手做的。

電影裡面,Roy Hobbs 穿9號球衣,這應該是向 Ted Williams 致敬。飾演 Hobbs 的勞伯.瑞福(Robert Redford),他的揮棒動作刻意模仿 Ted Williams,這可能因為勞伯.瑞福本身就是紅襪迷,另外就是小說中借用到了 Williams 的志願,而電影改過的劇情,讓 Hobbs 球員身涯的最後一擊是支全壘打,這也和現實中 Williams 的狀況相同(原著中 Hobbs 最後的遭遇,和 Joe Jackson 比較接近)。

Iris Gaines - 貞婦潘妮洛普

The Natural - Iris在電影首、尾的父子接傳球畫面中,那個在一旁旁觀的女子,一直都是 Iris。她是讓那兩幕景象變得更加完美的重要調和因素。電影版的「天生好手」,融合了不少希臘神話的要素, Iris 守著兒子苦候 Hobbs 出現的情節,就和荷馬Homer)史詩「奧德賽」(Odyssey)裡的貞婦潘妮洛普(Penelope)近似。

Iris 在電影版裡不姓 Lemon,她所代表的自然特性,電影用其他的方式另做連結。例如她和 Hobbs 在芝加哥的會面,兩人喝的是「檸檬汁」,老闆在送來飲料後,還加了一句「Ain't she a peach?」來讚美Iris。

Memo Paris – 邪惡的女妖

小說裡的 Memo,儘管不是正面的角色,但至少是深情、單純的。電影版剝奪了這個角色唯一可取之處,取而代之的是完全的邪惡。電影裡,她等於是組頭手下的一位高級妓女,初時是引誘 Bump Bailey,讓 Bailey 故意不盡力打球,干擾 Pop Fisher 的救贖之路。Bailey 死後,組頭的目標轉往 Hobbs,她也就轉換她色誘的對象。她沒有對任何人動情,她只是金錢的奴僕,她是 Hobbs 史詩旅程中的女妖Siren),代表的是沉淪的誘惑。

The Natural - Seduction電影也和小說一樣,用對比的手法來突顯 Memo 和 Iris 的差異。Hobbs 和 Memo 在一起時,Hobbs 迴避所有關於他過去的問題,而兩人身處的場景多在飯店、房間、夜總會,時刻總是在夜晚。兩人出遊時,在黑暗的海濱,一根根樹立水中的木樁,創造出一種監禁、封閉的意象(下圖左);Hobbs 和 Iris的相處,都是在白晝,他們多年重逢後,兩人從球場內部(小熊的瑞格利球場 Wrigley Field)走出,迎向的是極為光明的開放空間(下圖右),且漫步於球場周邊極具田園風味的住宅區。Hobbs 很快地就對 Iris 傾訴他從不告訴別人的秘密,Iris 則帶著 Hobbs 回家,後來還提到,她仍保有家鄉的農場。封閉與開放、黑暗與光明、臨時的住所與永恆的家園,這些對照都以影像呈現。

The Natural - Polluted Water The Natural - Coming out of the Dark

Pop Fisher - 獨裁的統治者

電影的 Fisher 比較惡劣,導演並沒有花太多功夫去著墨於他所受的苦(他唯一的苦,來自於球隊權利喪失的威脅,和「救贖」似乎無關)。漁夫王的主題,轉變成了 Hobbs 的自我救贖,所以這位小說中的「漁夫王」,變得可有可無。他對 Memo 的批評,完全屬於迷信性質,而少了小說中較為深刻的解釋,或許這是為了突顯他和 Memo 關係的惡劣,以便合理化 Memo 幫助 Judge 奪取 Fisher 股權的背叛行為。

Fisher 不讓 Hobbs 參加打擊練習,這也非常不合常理。一般來說,球員熱身練球,這並不是權利,而是義務,因個人喜好而不排某位球員上場,這很正常;但剝奪球員練球的義務,等於是付薪水請人白吃白喝,完全解釋不通。總之,電影中沒有營造出 Fisher 的悲劇性特質,所以另一老闆 Judge,必須得借助其他反派人物,如組頭和 Memo,來強化其邪惡的形象。

↓ Hobbs 來前,Fisher 著眼前的荒原。The Natural - 15 Years Later ↓ 被打掉球皮的棒球。
The Natural - Dead Bird

天生好手》這部電影,在歷來各媒體所公布的運動類或棒球類電影排名中,總是可以擠進前十名,被打掉球皮的棒球、如煙火般絢爛的再見全壘打,都成了留名影史的著名場景,也是棒球迷津津樂道,幻想有朝一日也能在現實中看到的夢幻景象。聖杯的主題,神話的意涵,則被淹沒在經典的畫面中,等待有心人士的發掘和體會了。

Fafner's Rating

fafner

總評價:★★★★½

導演: ★★★★ 編劇: ★★★★½
演員: ★★★★

故事結構和人物性情與原著有很大的出入,但仍能顧及情節上的說服力,並從原著精神中另闢徒徑,發展出另一層可能更為深刻的內涵,因此是個相當傑出的改編。勞伯.瑞福飾天生好手,可看出下了一番苦功,打擊時的力道雖然不足,但姿勢上還頗具說服力;不過他少年時的投球動作就不及格了。配角都十分稱職,除了演技平板的金貝辛格以外。

 

「天生好手」The Natural 系列文章: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