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一下目前手邊的資訊。
先介紹一個好站,那是 "The Photographer's Guide to Capture NX2" 作者 Jason Odell 架在 Nikonian.org 的 Blog:http://blog.nikonians.org/nikonian_jason_odell/(註:這個網誌已經很久沒更新了,Jason Odell 只會更新架在他自己網頁上的網誌:http://www.luminescentphoto.com/blog/。)
一系列教學影片
我曾經介紹過 Jason Odell 發表在 Youtube 的教學影片(請見:Jason Odell的Capture NX 2人像後製影帶教學)。一直在等他多發表些,但上了他的網站上看(http://www.luminescentphoto.com/),這才知道,他已錄製好一系列共 17 集教學影片,不過那是要付費才能下載(每片要價1.99美元,並不貴)。
放在 Youtube 上免費供大家觀賞的共有三片,算是給一般人試閱用的。他已經很有「佛心」了,因為我介紹過的 Youtube 上的那一篇,是很常用、且很重要的「人像教學」,裡面提到了很多 Capture NX 2 使用上的技巧。
銳利化的觀念與看法
上述 Jason Odell 的網誌,今年 1 月 20 日才開張,截至目前為止,只有 5 篇文章(比我還懶!),其中就有兩篇,是講到銳利化的一些觀念和他的看法(分別是:Understanding USM in Capture NX,和 Should you turn in-camera sharpening off when processing NEFs?)。這兩篇文章,剛好解答了我這新手操作時的許多疑惑,我於此做重點整理:
Jason Odell 建議 Capture NX 2 的使用者,在後製的第一步,就關掉原先相機「照片調控」(或影像最佳化)的「銳利度」設定,直到後製流程的最後,再進行「遮色片銳利化」(Unsharp Mask, USM)處理。他認為,相機內的銳化設定,和後製時的做的 USM 是差不多的事。
Capture NX 2 的「遮色片銳利化」(USM)有3個參數設定,分別為:
- 濃度(Intensity):銳化效果的總量。
- 半徑(Radius): 銳化效果的直徑(大小)。
- 臨界值(Threshold):需執行銳化效果的相鄰像素間之色階差異值。
在「照片調控」出現前(大概是 D300 吧)的相機,機身內部可供選擇的銳利化設定比較少;而具備「照片調控」設定的機子,機身內提供了從 0-9 的銳利化設定,其濃度設定值(Intensity)較過去稍低,而半徑值(Radius)較高。和軟體銳化的最大差異,在於無論是「照片調控」之前或之後的機子,機內銳利化的「臨界值」(Threshold)均為 "0",也就是說,每個色調差異值大於零的相鄰像素(幾乎是全部)都被銳利化了,包括了影像裡的「噪點」。
「臨界值」的設定,是限制銳利化處理的總量,適度的調整,可避免像光噪點,或是變化極小的單色背景(如天空),也被抓去一起銳利化。Jason Odell 的結論是,以影像處理軟體(如 Capture NX 2)做臨界值設定的 USM,可以得到較機身處理更為乾淨的銳化影像。
用 Capture NX 2 做USM銳化,其設定值可參考 Jason Odell 提供的免費設定檔(下載網址:http://www.luminescentphoto.com/nx2guide.html)。問題是,若用其他軟體,如 Photoshop 來執行USM,其設定值可套用嗎?
與 Photoshop 之間的套用
應該是可以的。但是,像我前一陣子,想套用 Scott Kelby 在《透視數位攝影技巧》一書中的建議值(參見:透視數位攝影技巧 (The Digital Photography Book)),卻發現 Photoshop 的 USM 的參數設定單位與 Capture NX 2 不同,名稱也有差異:
Scott Kelby 的建議值
- For people: Amount 150%, Radius 1, Threshold 10.
- For cityscapes, urban photography, or travel: Amount 65%, Radius 3, Threshold 2.
- For general everyday use: Amount 85%, Radius 1, Threshold 4 .
Jason Odell 在 Blog 中,有提出 Capture NX 2 與 Photoshop 的換算法。首先,在 Capture NX 2 稱為 Intensity 的,在 Photoshop 為 Amount。Photoshop 的設定值是從0-500%,所以把 Photoshop 的值除以5,就是 Capture NX 2 的值。
Radius 設定,在 Capture NX 2 的單位是百分比,而 Photoshop 的單位是像素。怎麼辦?Odell說,他只知道,在 Capture NX 2 中,5% 的效果,約等於 Photoshop 中 1 個像素的效果。所以,把 Photoshop 的像素值乘上 5,就差不多是 Capture NX 2 的百分比值。Threshold的設定單位,兩者相同。
最後,Jason Odell 也有提到,他的建議值,是以得到最自然的銳化效果為目的,根據的,是 Nikon 各相機的影像差異。但若要得到最佳的銳化效果,還是需要個人依不同需求來加以調整。
綜合一下上面的結果,例如我用 D40x ,Jason Odell 的建議 USM 值為 40/5/4。我若想用 Photoshop 得到相同的效果,應該設定為 200/1/4;而我若想試試看 Scott Kelby 對人像的建議值,在 Capture NX 2 裡,我該鍵入 30/5/10。
高 ISO 影像的銳化
但是,有一點是我在 USM 時遇到的問題。像我要幫一張高 ISO 的相片銳化,直接套用 Odell 建議值,卻發現銳利過頭了,影像邊緣出現嚴重的白邊!想到我過去也做過的新手測試:〈抑制雜訊的開與關 - High ISO Noise Reduction〉,D40x 拍的相片,抑制雜訊若關閉,在 Color Noice Reduction 欄裡,其 Sharpness 的設定值仍有5;而開啟的話,則提高到 6-7。我目前的想法是,當高 ISO 的雜訊抑制開啟時,機身又多做了額外的銳化處理,因此在套用 USM 設定前,先把上述的 Sharpness 值也調回機身 NR 關閉時的 5(這個值,可能各相機都不一樣),會是比較穩的做法。
而在 flickr 的討論區裡,有個 rich_gersh 的網友表示,若機身開啟了抑制雜訊(他的機子是 D700),他會以「低濃度,高半徑」的設定來USM,他的建議值是「Intensity: 5,Radius: 75-79,Threshold: 4-5」(詳情請見該討論)。我試過他建議的方法,覺得效果也不錯。
該如何銳利化最好?最終還是得取決於個人的偏好。
1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