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西遊記》的中心故事雖然是玄奘的取經,但是著者的想像力真不小!他得了玄奘的故事的暗示,採取了金元戲劇的材料(?),加上他自己的想像力,居然造出一部大神話來!這部書的結構在中國舊小說之中,要算最精密的了。他的結構共分作三個部分:
- 第一部分:齊天大聖的傳。(第一回至第七回)
- 第二部分:取經的因緣與取經的人。(第八回至第十二回)
- 第三部分:八十一難的經歷。(第十三回至第一百回)
我們現在分開來說:
第一部分乃是世間最有價值的一篇神話文學。我在上文已略考這個猴王故事的來歷。這個神猴的故事,雖是從印度傳來的,但我們還可以說這七回的大部分是著者創造出來的。須菩提祖師傳法一段自然是從禪宗的六祖傳法一個故事上脫化出來的。但著者寫猴王大鬧天宮的一長段,實在有點意思。玉帝把猴王請上天去,卻只叫他去做一個未入流的弼馬溫;猴王氣了,反下天宮,自稱「齊天大聖」;玉帝調兵來征伐,又被猴王打敗了;玉帝沒法,只好又把他請上天去,封他「齊天大聖」,「只不與他事管,不與他俸祿」!後來天上的大臣又怕他太閑了,叫他去管蟠桃園。天上的貴族要開蟠桃勝會了,他們依著「上會的舊規」,自然不請這位前任弼馬溫。不料這饞嘴的猴子一時高興,把大會的仙品仙酒一齊偷吃了,攪亂了蟠桃大會,把一座莊嚴的天宮鬧的不成樣子,他卻又跑下天稱王去了!等到玉帝三次調兵遣將,好容易把他捉上天來,卻又奈何他不得;太上老君把他放在八卦爐中鍊了七七四十九日,仍舊被他跑出來,「不分上下,使鐵棒東打西敲,更無一人可敵,直打到通明殿裏,靈霄殿外」!玉帝發了急,差人上西天去討救,把如來佛請下來。如來到了,詰問猴王,猴王答道:
花果山中一老猿,……因在凡間嫌地窄,立心端要住瑤天。靈霄寶殿非他有,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
他又說:
他(玉帝)雖年劫修長,也不應久住在此。常言道,「交椅輪流坐,明年是我尊」。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與我,便罷了。若還不讓,定要攪亂,不得清平!
前面寫的都是政府激成革命的種種原因;這兩段簡直是革命的檄文了!美猴王的天宮革命,雖然失敗,究竟還是一個「雖敗猶榮」的英雄!
我要請問一切讀者:如果著者沒有一肚子牢騷,他為什麼把玉帝寫成那樣一個大飯桶?為什麼把天上寫成那樣黑暗,腐敗,無人?為什麼教一個猴子去把天宮鬧的那樣稀糟?
但是這七回的好處全在他的滑稽。著者一定是一個滿肚牢騷的人,但他又是一個玩世不恭的人,故這七回雖是罵人,卻不是板著面孔罵人。他罵了你,你還覺得這是一篇極滑稽,極有趣,無論誰看了都要大笑的神話小說。正如英文的《阿梨思夢游奇境記》(Alice in Wonderland)雖然含有很有意味的哲學,仍舊是一部極滑稽的童話小說(此書已由我的朋友趙元任先生譯出,由商務出版)。現在有許多人研究兒童文學,我很鄭重的向他們推薦這七回天宮革命的失敗英雄「齊天大聖傳」。
第二部分(取經因緣與取經人物)有許多不合歷史事實的地方。例如玄奘自請去取經,有詔不許;而《西遊記》說唐太宗徵求取經的人,玄奘願往:這是一不合。又如玄奘本是緱氏人,父為士族,兄為名僧;他自身出家的事,本傳記敘甚詳;而《西遊記》說他的父親是狀元,母親是宰相之女。但是狀元的兒子,宰相的外孫如何忽然做了和尚呢?因此有殷小姐忍辱報仇的故事造出來(參看《太平廣記》一二二陳義郎的故事),作為玄奘出家的理由:這是二不合。但這種變換,都是很在情理之中的。玄奘的家世與幼年事蹟實在太平常了,沒有小說的興趣,故有改變的必要。況且玄奘既被後人看作神人,他的父母也該高陞了,故陞作了狀元與相府小姐。玄奘為經義難明,異說難定,故發憤要求得原文的經典:這種考據家的精神,是科學的精神,在我們眼裏自然極可佩服;但這也沒有通俗小說的資格,故也有改變的必要。於是有魏徵斬龍與太宗遊地府的故事。這一大段是許多小故事雜湊起來的。研究起來,很有趣味。袁天罡的神算,自然是一個老故事(參看《太平廣記》七六,又二二一)。秦叔寶,尉遲敬德做門神,大概也是唐人的故事。涇河龍王犯罪的故事,已見於唐人小說。《太平廣記》四一八引《續玄怪錄》,敘李靖代龍王行雨,誤下了二十尺雨,致龍王母子都受天譴。這個故事是很古的。唐太宗遊地府的故事,也是很古的。唐人張鷟的《朝野僉載》有一則(王靜菴先生引《太平廣記》所引)云:
唐太宗極康豫。太史令李淳風見上,流淚無言。上問之,對曰,「陛下夕當晏駕。」……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見一人云,「陛下蹔合來,還即去也。」帝問君是何人,對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見判官,問六月四日事,即令還。向見者又迎送引導出。淳風即觀乾象,不許哭泣。須臾乃寤。及曙,求昨所見者,令所司與一官,遂注蜀道一丞。
此事最有趣味,因為近年英國人斯坦因(Stein)在敦煌發現唐代的寫本書籍中,有一種白話小說的殘本,僅存中間一段云:
「判官懆惡,不敢道名字。」帝曰,「卿近前來。」輕道,「姓崔名子玉。」「朕當識。」言訖,使人引皇帝至院門,使人奏曰,「伏維陛下且立在此,容臣入報判官速來。」言訖,使者到廳前拜了,啟判官,「奉大王處太宗是生魂到領,判官推勘,見在門外,未敢引。」判官聞言,驚忙起立。(下闕)(引見《東方雜誌》十七卷,八號,王靜菴先生文中)
這個故事裏已說到判官姓崔名子玉。我們疑心那魏徵斬龍及作介紹書與崔判官的故事也許在那損壞的部分裏,可惜不傳了。崔判官的故事到宋時已很風行,故宋仁宗嘉祐二年加崔府君封號詔有「惠存滏邑,恩結蒲人;生著令猷,沒司幽府」等語(引見《東方雜誌》,卷頁同上)。這個故事可算很古了。
如果上文引的《納書楹曲譜》裏的「西遊記」是吳昌齡的原本,那麼,殷小姐忍辱復仇,唐太宗徵求取經人,等等故事由來已久,不是吳承恩新加入的了。
第三部分(八十一難)是《西遊記》本身。這一部分有四個來源。第一個來源自然是玄奘本傳裏的記載,我們上文已引了最動人的幾段。那些困難,本是事實,夾著一點宗教的心理作用。他們最能給小說家許多暗示。沙漠上光線屈折所成的幻影漸漸的成了真妖怪了,沙漠的風沙漸漸的成了黃風大王的怪風和羅剎女的鐵扇風了,沙漠裏四日五夜的枯燋漸漸的成了周圍八百里的火燄山了,烈日炎風的沙河漸漸的又成了八百里「鵝毛飄不起」的流沙河了,高昌國王漸漸的成了大唐皇帝了,高昌國的妃嬪也漸漸的成了托塔天王的假公主和天竺國的妖公主了。這種變化乃是一切大故事流傳時的自然命運,逃不了的,何況這個故事本是一個宗教的故事呢?
第二個來源是南宋或元初的《唐三藏取經詩話》和金元戲劇裏的「唐三藏西天取經」故事。這些故事的神話的性質,上文已說明了。依元代雜劇的體例看來,吳昌齡的「西遊記」雖為元代最長的六本戲,六本至多也不過二十四折;加上楔子,也不過三十折。這裏面決不能記敘八十一難的經過。故這個來源至多只能供給一小部分的材料。
第三個來源是最古的,是《華嚴經》的最後一大部分,名為「入法界品」的(晉譯第三十四品,唐譯第三十九品)。這一品占《華嚴經》全書的四分之一,說的只是一個善財童子信心求法,勇猛精進,經歷一百一十城,訪問一百一十個善知識,畢竟得成正果。這一部「入法界品」便是《西遊記》的影子,一百一十城的經過便是八十一難的影子。我們試看「入法界品」的布局:
- 一、文殊師利告善財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可樂,其國有山名為和合;於彼山中,有一比丘名功德雲。汝詣彼問,云何菩薩學菩薩行,修菩薩道,乃至云何具普賢行。」……
- 二、功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南方有國名曰海門,彼有比丘名曰海雲。汝應詣彼問菩薩行。」……
- 三、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男子,汝詣南方六十由旬,有一國土名曰海岸,彼有比丘名曰善住。應往問彼云何菩薩修清淨行。」……
- 四、善住比丘言,「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曰住林,彼有長者名曰解脫。汝詣彼問……」
這樣一個轉一個的下去,直到一百一十個,直到彌勒佛,又得見文殊師利,遂成就無量大智光明,「不久當與一切佛等,一身充滿一切世界。」這一個「信心求法,勇猛精進」的故事,一定給了《西遊記》的著者無數的暗示。
第四個來源自然是著者的想像力與創造力了。上面那三個來源都不能供給那八十一難的材料,至多也不過供給許多暗示,或供給一小部分的材料。我們可以說,《西遊記》的八十一難大部分是著者想像出來的。想出這許多妖怪災難,想出這一大堆神話,本來不算什麼難事。但《西遊記》有一點特別長處,就是他的滑稽意味。拉長了面孔,整日說正經話,那是聖人菩薩的行為,不是人的行為。《西遊記》所以能成世界的一部絕大神話小說,正因為《西遊記》裏種種神話都帶著一點詼諧意味,能使人開口一笑,這一笑就把那神話「人化」過了。我們可以說,《西遊記》的神話是有「人的意味」的神話。
我們可舉幾個例。如第三十二回平頂山豬八戒巡山的一段,便是一個好例:
那獃子入深山,又行有四五里,只見山凹中有一塊桌面大的四四方方青石頭。獃子放下鈀,對石頭唱個大喏。行者暗笑,「看這獃子做甚勾當!」原來那獃子把石頭當做唐僧、沙僧、行者三人,朝著他演習哩。他道:「我這回去,見了師父,若問有妖怪,就說有妖怪;他問甚麼山,我若說是泥捏的,錫打的,銅鑄的,麵蒸的,紙糊的,筆畫的,——他們見說我獃哩,若說這話,一發說獃了。我只說是石頭山。他若問甚洞,也只說是石頭洞。他問甚麼門,卻說是釘釘的鐵葉門。他問裏邊多少遠,只說入內有三層。他若再問門上釘子多少,只說老豬心忙記不真。」……
最滑稽的是朱紫國醫病降妖一大段。孫行者揭了榜文,卻去揣在豬八戒的懷裏,引出一大段滑稽文字來。後來行者答應醫病了,三藏喝道:
你跟我這幾年,那會見你醫好誰來?你連藥性也不知,醫書也未讀,怎麼大膽撞這個大禍?
行者笑道:
師父,你原來不曉得,我有幾個草頭方兒,能治大病。管情醫得他好便了。就是醫死了,也只問得個庸醫殺人罪名,也不該死,你怕怎的?
下文診脈用藥的兩段也都是很滑稽的。直到尋無根水做藥引時,行者叫東海龍王敖廣來「打兩個噴嚏,吐些津液,與他吃藥罷」。病醫好了,在謝筵席上,八戒口快,說出「那藥裏有馬……」行者接著遮掩過去,說藥內有馬兜鈴。國王問眾官馬兜鈴是何品味,能醫何症。時有太醫院官在傍道:
主公,
兜鈴味苦寒無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氣最能除血蠱,補虛寧嗽又寬中。
國王笑道:
用的當,用的當。豬長老再飲一杯。
這都是隨筆詼諧,很有意味。
我們在上文曾說大鬧天宮是一種革命。後來第五十回裏,孫行者被獨角兕大王把金箍捧收去了,跑到天上,見玉帝。行者朝上唱個大喏道:
啟上天尊。我老孫保護唐僧往西天取經,……遇一兇怪,把唐僧拿在洞裏要吃。我尋上他們,與他交戰。那怪神通廣大,把我金箍捧搶去。……我疑是天上兇星下界,為此特來啟奏,伏乞天尊垂慈洞鑒,降旨查勘兇星,發兵收剿妖魔,老孫不勝戰慄屏營之至!
這種奴隸的口頭套語,到了革命黨的口裏,便很滑稽了。所以殿門傍有葛仙翁打趣他道:
猴子,是何前倨後恭?
行者道:
不是前倨後恭,老孫於今是沒棒弄了。
這種詼諧的裏面含有一種尖刻的玩世主義。《西遊記》的文學價值正在這裏。第一部分如此,第三部分也如此。
八
《西遊記》被這三四百年來的無數道士、和尚、秀才弄壞了。道士說,這部書是一部金丹妙訣。和尚說,這部書是禪門心法。秀才說,這部書是一部正心誠意的理學書。這些解說都是《西遊記》的大仇敵。現在我們把那些什麼悟一子和什麼悟元子等等的「真詮」「原旨」一概刪去了,還他一個本來面目。至於我這篇考證本來也不必做;不過因為這幾百年來讀《西遊記》的人都太聰明了,都不肯領略那極淺極明白的滑稽意味和玩世精神,都要妄想透過紙背去尋那「微言大義」,遂把一部《西遊記》罩上了儒釋道三教的袍子;因此,我不能不用我的笨眼光,指出《西遊記》有了幾百年逐漸演化的歷史;指出這部書起於民間的傳說和神話,並無「微言大義」可說;指出現在的《西遊記》小說的作者是一位「放浪詩酒,復善諧謔」的大文豪做的,我們看他的詩,曉得他確有「斬鬼」的清興,而決無「金丹」的道心;指出這部《西遊記》至多不過是一部很有趣味的滑稽小說,神話小說;他並沒有什麼微妙的意思,他至多不過有一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這點玩世主義也是很明白的;他並不隱藏,我們也不用深求。
十二.二.四 改稿
Fafner 註:
遠流版的「胡適作品集」之十「西遊記考證」一書中,「《西遊記》考證」正文之後,有一則附錄和兩段後記。附錄是董作賓寫的「讀西遊記考證」,此篇文章不見於對岸掃出的文字檔中,而僅附有胡適回應董作賓文的兩段後記,茲附於下。
另,對岸文檔中,還有胡適後來針對這一主題所寫的兩篇文章,一篇收於「胡適文存」三集卷六,一篇載於「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五卷三號。「胡適文存」三集卷六,應該是收錄於遠流「胡適作品集」之十三「中國古典小說研究」,這部分我以後有機會再找來校對。
後記一(適)
董先生供給我這些好材料,使我十分感謝。他所舉的吳承恩遺詩,也都承他鈔給我了。《淮安府志》裏「隄上」一首,《明詩綜》裏「楊柳青」一首,皆與《山陽志遺》相重。今補錄「田園即事」一首於下:
田園即事(吳承恩)
大溪小溪雨已過,前村後村花欲迷。老翁打鼓官社裏,野客策杖官橋西。
黃鸝紫燕聲上下,短柳長桑光陸離。山城春酒綠如染,三百青錢誰為攜?
後記二(適)
這篇跋登出之後不多時,董先生又去檢查康熙年間修的《汝寧府志》,他在卷八「官師(名宦)」裏尋得這一條:
徐中行(嘉靖四十一年至四十二年任)……丁巳(嘉靖三六,西一五五七)出守汀州,以外艱歸。壬戌(嘉靖四一,西一五六二)起補汝寧。……官僅一載,竟中忌者之口,以京察左遷去。
這一條可以證明我上文的假設:徐中行丁憂回籍,果在嘉靖三九至四一年,大概我猜想吳承恩作縣丞也在此時,是不錯的了。
現在可以修正我「考證」裏擬的年表如下:
- 嘉靖二三(一五四四) ,吳承恩歲貢。
- 二九(一五五○),徐中行進士。
- 三九(一五六○),至四一(一五六二),徐中行丁父憂,在長興。
- 三九(一五六○),至四五(?),吳承恩作長興縣丞。
- 隆慶初(約一五七○),吳承恩在淮安,與陳文燭、徐中行往來酬應,酒酣論文。
- 萬曆六(一五七八),徐中行死於江西布政任上。
- 七(一五七九),吳承恩作「瑞龍歌」。
- 約萬歷七八年(約一五八○),吳承恩死;以他歲貢之年推之,他享壽當甚高,約七十多歲。生時當在弘治、正德之間(約一五○五)。
這個表精密多了。我們不能不感謝董作賓先生的厚意和助力。
十二.三.九
2 意見:
閣下這幾篇〈西遊記考證〉的排版、配圖十分精美,讀來比看書本更有意思,很能使人增廣見聞,引起對相關知識的興趣,實是引介文章的楷模啊!
不少陰謀論指孫悟空能贏是因為神仙們為了不同的原因放水...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