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會撫平災情 - Time Heals All Internet Complaints

quill mark

今年年初,我在 Thom Hogan 的網站上(www.bythom.com)看到一篇文章,當時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但過了一段時間後想找那篇文章來看,卻怎麼也找不到了。

可能是 Thom Hogan 在整理文章時的疏忽,他網站上「短評與舊聞」的存檔,去年的只儲存到 12 月 15 日;而今年的,則是從 1 月 20 日起,所以這篇文章,就莫名地消失了。

抱怨文與災情文

前幾天,我又忽然想到那篇文章,經過努力地 Google 後,先是只找到 YouTube 上關於這篇文章的「評論」:


多添加一點關鍵字下去 Google,總算是在某個 RSS 的庫存備份檔中找到了全文。

我提到的這篇文章,是 Thom Hogan 於去年(2010)12 月 28 日發表在他網站上的短評,標題為 "Time Heals All Internet Complaints",談的是在 Nikon 新機 D7000 剛問市時,各大攝影論壇上湧現的「抱怨文」現象。這種伴隨新機出現的抱怨文,感覺上就和我們這邊的「災情文」類似。

真正的解答

"Time Heals All Internet Complaints",大概可翻成〈時間是治癒網路災情文的良藥〉,要看原文的,恐怕得自己想辦法找了,以下是我的譯文。

Time Heals all Internet Complaints,12 月 28 日 (評論)-- 為弄清問題有多嚴重,我對幾個網路論壇做了點非正式研究。根據我最新的單週統計資料,現在 D7000 的過曝問題,比起兩個月前減少了 78%,對焦後移減少了 70%,而熱噪點則令人驚訝地降了 85%。

為何會如此?

差不多每一項新品上市時,都會有這種情況。大批輕率的抱怨文,幾乎是立即地從首批收到相機的使用者當中傳出。在還沒完全了解產品特性前,每個人都急著拿起相機,做了一堆隨興的測試,而當他們遇到他們不了解或是沒料想到的狀況後,就發了「我的 D7000 會過曝」或「我看到熱噪點」的文。在這些抱怨文的背後,有時是真正的問題(例如 P5000 的對焦問題和某些狀況下的鏡頭辨識失誤(?),或 D7000 錄影時的熱噪點,這兩者都已有了韌體上的更新)。

為了將這些抱怨文降到 0%,以下是真正的解答:

  • D7000 過曝問題。我還沒遇過哪一台會這樣。事實上,在 D7000 上採用 UniWB 後(按:請見:UniWB - 讓白平衡也歸零),你可能發現 D7000 會曝光「不足」。在相機設定的預設值裡,設了一個非常明亮的 Gamma 值,使用了高對比的設定,相機的 LCD 調得過亮,還有測光並不如舊款 Nikon 相機般,在處理高對比場景時,以較激進的方式拉低亮部細節。但相機本身並不過曝。是使用者過曝(按:也指將問題過度放大)。
  • D7000 的熱噪點問題。我所測試過的機子上,都沒看到。在高 ISO 之下,曝光時間介於 1/15 秒至 1 秒之間,D7000 常會產生一些輕微的熱噪點,尤其是在熱機狀態下。但當我要他們提供所指的熱噪點影像時,我所收到的,絕大多數是像 ISO 6400、快門 1/2 秒、光圈 f/11 且鏡頭蓋蓋上的影像。這並非常見的拍攝狀況(即使是取下鏡頭蓋:你為何要在 ISO 6400時,用上 f/11 光圈、1/2 秒的快門?)。如同我在評論中所說,D7000 在熱噪點方面的表現,在 Nikon 相機當中是屬於中間的那個等級。它並非最佳,也並非最差。
  • D7000 對焦後移(或前移)問題。這是最難探究的問題。所有現代自動對焦系統中,都內定有寬容值,所以,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正確無誤的對焦結果,原本就是很困難的。但我在導致這些抱怨文的測試結果中,常可看到某些錯誤的假定。舉例來說,D7000 的對焦感應器,比先前 Nikon 機種都還要大(在 CAM4800 中的 4800,指的是感測點的偵測區域,這個區域比 D3sD3x、D300s 上的 CAM3500 大)。除非你在測試時,對焦點是對在一個與相機對焦區平行的平坦表面上,否則你可能得到誤導的結果。

在此同時,一些本該被討論到議題,卻得不到該有的關注:對於鄰近紅外線的阻隔較為嚴苛,因而改變了紅/藍色頻的平衡,而且不僅於此。當然,這些也都不算是「問題」;這些只是你需要知道的事,如此你才能了解 D7000 是如何去解讀一個場景,而你唯有先得到正確的曝光和對焦,才有需要去了解這些東西:~)。

所以,正當我們要邁入寒冬,而瘋狂、輕率的災情文也從網路論壇中消失之際,且讓我們都走出去,拿起相機來拍照,如何?

新機新災情

Nikon 於昨天又發表了新機,是入門級的 D5100D5100 採用了和 D7000 相同的感光元件,而且對焦系統是已經很穩定的 Multi-CAM 1000,所以當某些「問題」出現時,應該是不會像 D7000 這樣地讓人意外,而引發那麼多的「災情」吧!不過,誰知道呢?




Category: 0 意見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