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誕頌歌中的頌歌 -- 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

quill mark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名著 "A Christmas Carol",書名就是一本頌歌,在這首頌歌的第一節(Stave),為了突顯主角 Scrooge 的冷酷,作者特別安排了一個小男孩,在耶誕夜前夕對著 Scrooge 唱起了耶誕頌歌:

寒冷的天氣把孩子的鼻子凍麻了,就像是被狗啃過的骨頭般。他走到史古基的店門口,對著門上的鑰匙孔唱起了聖誕頌歌,但當他唱到「上帝保佑你,快樂的紳士,願你事事順心!」時,史古基憤怒地抓起直尺,那男孩嚇得向鑰匙孔後面跳了一步,立刻逃走了。


這首《耶誕頌歌》當中被唱出的頌歌,是 "God Rest You Merry, Gentlemen" 。這首歌似乎沒有統一的中譯名,Google 了一下,至少就有「快樂的上帝」、「先生,願主賜給您們歡欣」、「諸位朋友主賜快樂」、「喜樂的善民,願上帝賜你們平安」、「主保佑你幸福,先生」……等等。

若參照 Wiki 上的說明,我個人是比較傾向於「先生,願主賜給您們歡欣」這個譯名。這首歌,也常常寫成 "God Rest Ye Merry, Gentlemen",但 Wiki 上面說這是不正確的寫法。這是一首古老的耶誕頌歌,在 1833 年於英國正式出版前,至少已經流行了好幾世紀。這種流傳許久的歌曲,自然也會出現許多版本的歌詞;試想,連歌名都有好多種說法,更何況是歌詞?

小氣財神 - A Christmas Carol

quill mark

每年到了這個時候,西方基督教世界開始籠罩在過節的氣氛中。而今年,這氣氛好像提早開跑,迪士尼的耶誕電影《聖誕夜怪譚》(A Christmas Carol ,請見:聖誕夜怪譚 - A Christmas Carol (2009)),早在這個月初就上映,三周以來累計票房收入約八千萬美元,表現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最受歡迎的耶誕故事

說到 "A Christmas Carol",這應該算是史上最受歡迎的耶誕故事了,自從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在1843年出版這本小說以來,這個故事就不斷地被改編,以各種形式搬上劇院、電影、廣播和電視,影響之所及,"Merry Christmas" 成了耶誕節共通的問候語,而小說中的主角 Scrooge,也成了英語世界中「吝嗇鬼」、「守財奴」的代名詞。

我最怕找這種常被歸類為「兒童文學」的中譯本了。因為台灣對這類型的書,往往只出版專給兒童閱讀的版本——被刪得只剩少少的內容、斗大且標有注音的簡單文字,加上附有彩圖的硬卡紙精美印刷。這種給兒童閱讀的版本,基本上已不算是翻譯本,而是改寫本,讀者只能知道大概的情節,而無法一窺原著的全貌。

還好這種情形,在這本 "A Christmas Carol" 上,還算不嚴重,至少我一下子就找到原文的中譯本。此書的中譯名是《小氣財神》,嚴格說起來,這書名並不很合適,但好像已經是約定俗成的譯法了,或許因為作者是狄更斯,故很早就有名家為之定名吧!

我看的譯本是「雅書堂」出的,資料如下:

小氣財神 ──感受人性善惡、體會生活真諦的經典之作

A Christmas Carol

作者:查理斯.狄更斯

原文作者: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

出版社:雅書堂

出版日期:2008年12月05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648427

裝訂:軟皮精裝

定價:199元

本書特色

《小氣財神》主角史古基是個心胸狹窄、吝嗇貪婪的老頭,他認為過聖誕節是一個荒謬可笑、讓人揮金如土的陰謀。聖誕節前一天,史古基已故的生意夥伴——馬力的鬼魂來拜訪他,並告訴他在這個聖誕夜中將會有三個幽靈來找他,並為他指明了過去、現在和未來他為人處事的錯誤之處。

在三位幽靈的幫助下,看到了自己過去自私和冷酷無情的真相,也看到了自己目前的真實情況,他也因此明白,如果以自己的方式繼續生活,未來將會是什麼結局。在聖誕節早晨醒來時,他終於大徹大悟了,決定不做金錢的俘虜,他選擇改變自己,不僅變得慷慨大方,也有了仁慈的好心腸,並從樂善好施中的善行中,體會到了什麼才是生活的樂趣。而此書的流行,也使聖誕節及其蘊涵的精神情操再次受到人們的重視。

(以上資料取材自博客來: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22124

Nothing Like the Sun -- 一點也不像太陽

quill mark

當我買《好詩大家讀》(彭鏡禧、夏燕生譯)這本翻譯詩集時,最引我注意的,是本書的第一首詩——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我情人的眼一點也不像太陽〉(William Shakespeare, "My Mistress' Eyes Are Nothing Like the Sun");因為,史汀(Sting)1987 年的專輯,名稱就叫 "...Nothing Like the Sun"。

台灣唱片公司對這張專輯的官方翻譯名稱是《太陽萬能》,所以,這又是一則誤譯。這張專輯,爵士風格濃厚,是張不是很合流行品味,但聽了會上癮的專輯。

Sting 為本專輯命名的靈感,自然是來自莎士比亞的詩,而在他專輯裡的 "Sister Moon" 這首歌,最後一段歌詞,就直接引用本詩的第一句:"My mistress' eyes are nothing like the sun"。如果按照台灣唱片公司的翻譯邏輯,那這句歌詞,似乎該翻為「我情人的雙眼,像太陽一般無敵」了。

Sting 現場演唱的 Sister Moon

Category: 0 意見

Return to Pooh Corner - Kenny Loggins 的小熊維尼之歌

quill mark

這篇是很久以前寫的,剛才不小心又在 YouTube 看到了幾段音樂影帶,就把舊文找出來,加上圖和連結一併介紹。

逛唱片行的時候,看到一張 Kenny Loggins 的專輯,名曰《重回天真童夢II》("More Songs from Pooh Corner")。這張專輯我沒有,但第一集 "Return to Pooh Corner" 發行於1994年,多年來一直是我很喜歡的一張專輯。

About the Book : House at Pooh Corner

Disney: Winnie the Pooh 1920年代有個英國作家 A. A. Milne,早期以寫作童詩聞名,在1926年時,他以他兒子 Christopher Robin 為主角,寫了一本小孩與其動物玩偶的冒險故事,書名叫做 "Winnie-the-Pooh"。這本書造成轟動後,同樣的主題他又寫了 "House at Pooh Corner",一樣大受歡迎。這兩本書被視為是兒童文學中的名著。

1966 年時,華德‧狄斯奈(Walt Disney,現在都改叫「迪士尼」了)把這個故事帶進了他的卡通王國,成了現在眾所週知的「小熊維尼」。

About the Song : House at Pooh Corner

生於1947年的 Kenny Loggins,從小就拜讀過 "Winnie-the-Pooh" 系列小說,對這個故事十分著迷。在他高中畢業的那一年(1966年),他幻想自己在森林裡與 Christopher RobinWinnie the PoohEeyoreOwl 等書中角色一同玩耍,並以書名為歌名寫成了一首童趣十足的歌 "House at Pooh Corner"。他表示,這首歌是他告別童真的作品。

"House at Pooh Corner" 在1971年時被鄉村/民謠樂團 Nitty Gritty Dirt Band 唱進排行榜,名列第53名,而 Kenny Loggins 也在這一年和 Jim Messina 組成二重唱闖蕩樂壇,後於70年代晚期單飛,唱過不少知名的歌曲。

Category: 0 意見

Nikon Girl...

quill mark

這是今天才看到的一支 MV,非常有趣,是關於 Canon 男孩和 Nikon 女孩的歌曲,擁有這兩種品牌相機的朋友,看了應該都會發出會心的一笑吧:


這首歌太趣了!搞笑之中又有點發人深省,語帶雙關又帶點情色,還有辣到不行的性感美女!昨天做字幕做出了點心得,今天看到這首不到四分鐘的歌,也順道弄了中文字幕,配上原始影片上傳,只是不知會不會侵權?

Category: 0 意見

Capture NX 2 人像後製教學影帶的…字幕

quill mark

我網誌有放 Google Analytics,這玩意兒倒底怎麼用,我也不太清楚,反正就和 AdSence 一樣,別人都放了,我也放上來玩一玩。這個 Google Analytics,我只會查看網誌中點閱數最高的是哪些網頁;有時候,發現最花時間、最用心寫的,點閱數卻少得可憐,這種打擊是蠻大的……

不過,現在卻發現,當初有一個花了不少時間寫,而初期點閱數很慘的網頁,卻已慢慢成為本站點閱數最高的網頁了!那篇是:「Jason Odell的Capture NX 2人像後製影帶教學」。

↓ 再貼一次 YouTube 上該教學影帶的連結。

或許這結果和文章內容無關,只不過是那篇的標題剛好取對了。有不少來訪者是搜尋「Capture NX 2 教學」,才進來一探究竟的。

我一直認為,Jason Odell 的那一段教學影片,可以讓 Capture NX 2 的初學者學到很多東西。不單只是他告訴我們如何修飾人像,而是他示範了黑、白控制點,彩色控制點,Double Threshold,Shadow Protection,Show Selection ……等功能的操作方式,讓我們知道如何用 Capture NX 2 著手去進行影像的後製。

我在那一篇文章中,簡單翻譯了影片的內容,當時就曾想過,都打了那麼多字了,何不更進一步弄成字幕檔呢?但這個念頭一閃即過。

既然該文已儼然是本網誌的「一哥」,我想我還是把當初「字幕化」的念頭給完成好了。用 FireFox 的擷取外掛把 YouTube 上的檔案抓下,用 KMPlayer 將 flv 檔轉成 avi,重新校訂上次的翻譯文字,補充成完整的文字解說,再用 DivXLand Media Subtitler 做出時間碼,這樣就完成了該教學影片的字幕檔了。以下是用 KMPlayer 播放時的擷圖:

Jason Odell Portrait Capture 1

Jason Odell Portrait Capture 2

教學影片檔請自行從 YouTube 上面去抓,字幕檔我放在這裡。下載解壓後,改成與 flv 影像檔同名(或將影像檔改成  'Jason Odell Portrait.flv"),兩者置於同一資料夾內,再用可以吃 flv 和可播字幕的軟體播出就行了(我是用 KMPlayer)。

本想這教學短片只有十分鐘,頂多花個一、兩個小時就可以搞定了。沒想到在轉檔時又出了問題,DivXLand Media Subtitler 不吃 flv,而抓下的 flv,除了 KMPlayer 外,又都無法播出(上次「真珠美人魚」的惡夢又重演一次!),無法播就無法轉檔,繞了一大圈,又用回上次的老方法:以 KMPlayer 擷取影音。好在上次美人魚事件累積了一點經驗值,這次才沒被搞瘋掉。

有下載的朋友,可以的話請留個言,我好知道大概有多少人看。不想出聲也無所謂啦,反正弄這個只是做爽的而已!

截至 2009/12/17,只確定有一人留言下載。本來就是做爽的,但沒人下載,就不太爽了,故移除檔案。

大毀滅計畫中止 -- 再見了,Project Mayhem III…

quill mark

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中,那個反社會組織所進行的破壞計畫,就叫做 "Project Mayhem" -- 「大毀滅計畫」。而玩 XBMC 的社群裡,也有一個「大毀滅計畫」,這個計畫,是官方桌面(skin)的名稱。

Project Mayhem 桌面共有三代,說真的,我對一、二代的印象已經很模糊了,好不容易從舊網誌裡,才找到幾張擷圖,但我已忘了那是一代,還是二代了。

↓ Project Mayhem,這可能是一代,也有可能是二代:

↓ 系統設定的畫面:

Project Mayhem 的一代和二代,大約是在 2005 年 4 月下旬停擺,全面由三代的 Project Mayhem III 取代,這個三代的大毀滅計畫,一發動就是四年半……

Category: 0 意見

TTL-BL Myth Uncovered -- 揭開「均衡補充閃光」的奧秘

quill mark

這個標題不是我取的,而是在 Nikon Cafe 討論區的一個討論主題。其實呢,這是我上次提到的紐西蘭業餘攝影師 Desmond Downs,在一連串實驗之後,發展出一套他推論出來的 Nikon  TTL-BL 閃燈的運作理論(請見:TTL 與 TTL BL 閃燈有何不同?),而他以 "The TTL/BL myth uncovered !" 為標題(「揭開『均衡補充閃光』的奧秘」),重開了一個討論串,把他的心得 Post 上去。

另一方面,以網誌 Nikon CLS Practical Guide 而被認為是閃燈專家的 Russ MacDonald,對 Desmond Downs 的推論則頗不以為然,從 Desmond Downs 過去的發言可看出,兩人曾為了彼此的論點不同而鬧得不太愉快。

前一陣子,Desmond Downs 曾表示,他現在和 Russ MacDonald 會通 Email,和善地討論事情。而上個月,Desmond Downs 則在上述的討論串裡,貼出一封 Russ MacDonald 針對 TTL-BL 運作解說的 Email。他說他雖然不同意其中的一些論點,但覺得 Russ MacDonald 的解說,對有興趣的網友應該很有幫助。

某些論點的修正

我在 Russ MacDonald 的網誌上,還只是看到他過去的理論;而他寄給 Desmond Downs 的說明,已明顯有了「更新」的說法(加入「門檻測試」來解釋 TTL-BL 現已經可用於暗黑的環境之下)。雖然兩人對於「對焦點」是否有偵測環境光的功能,以及拍攝主體需不需要置中,這兩方面的看法依然南轅北轍,但從 Russ MacDonald 修正他的理論,而 Desmond Downs 貼出 Russ 的說法上來看,兩人似乎也都承認,他們各自的理論都有其不足之處。

我現在把 Russ MacDonald 的信中,關於 TTL-BL 運行模式的部分翻譯出來,並等待未來能有更完善的理論出現。

Inside of My Guitar - Bellamy Brothers

quill mark

已經忘了最開始的時候,是要在 YouTube 上搜尋什麼了,但找來找去,竟然找到了這首八○年代初期在台灣很走紅的英文歌—— "Inside of My Guitar" :

這應該是從當年的電視綜藝節目錄下來的,難得的是,畫質還不錯。演唱者是黃鶯鶯,她出過很多張英語唱片,多是翻唱一些動聽的西洋抒情曲。在台灣,有不少她唱紅的西洋歌曲,原曲在國外卻不怎麼知名;或者是,國外流行的版本,在國內的知名度,遠遠不及黃鶯鶯的翻唱版

這首 "Inside of My Guitar" ,是上述兩者的綜合體——在國外幾乎無人知曉,而國內的樂迷,大多也只聽過黃鶯鶯的版本。

伴我的吉他

這首歌在台灣流行的時候,記得很多人都稱這首歌為〈伴我的吉他〉,不知這是不是唱片公司「官方」的翻譯。我算是比較與眾不同的,我聽的卡帶是夜市買的盜版帶,歌名的翻譯比較符合字面的意義:〈溶入吉他中〉。台灣的歌迷,大多推崇黃鶯鶯的演唱,這一點我也和一般人的看法不同,可能因為我的盜版卡帶中,在黃鶯鶯的翻唱版之後,還放了 The Bellamy Brothers 的原唱版,故從一開始,我就是愛聽原唱版的少數。

Category: 2 意見

用「照片調控」調出舊相機的色彩(實作)

quill mark

上次提到一個 Nikon 官網上的表格,標明了 Nikon 較舊型 DSLR 所採用的照片風格,與新近採用的「照片調控」之間的轉換參考值。(參見:用「照片調控」調出舊相機的色彩。官網連結:Picture Control Guidelines for Creating Images Taken with Cameras That Do Not Support Picture Control

實際套用比較

這次是針對這些參考值,用 D40x 的舊檔來套用、比較。這個比較,我今年三月就做過一次(請見:Optimize Image vs. Picture Control - 影像最佳化與照片調控),當時是以兩者之間名稱看來相近的風格模式,完全以預設的設定(不做任何微調)來比較,例如 Normal vs. Standard、Vivid vs. Vivid、More Vivid vs. Landscape、Portrait vs. Portrait、Softer vs. Neutral。

這一次,改用表格中的參考設定來套用。該表格關於 D40x 的部分,是這樣子的:

色彩模式/影像最佳化 照片調控 銳化Sharpening 對比Contrast 亮度Brightness 飽合度Saturation 色相Hue

Normal

Standard

3

0

-1

0

0

Soft

Standard

1

-2

-1

0

0

Vivid

Vivid

4

-1

-1

0

0

More Vivid

Vivid

5

1

-1

0

0

Portrait

Standard

2

0

-1

-1

0

註:表格中 Normal 和 Portrait 的飽合度值疑似弄反了,上列數據是我更改過的。

XBMC 9.11 Camelot 已經阿法吐了…

quill mark

新版 XBMC(9.11)的代號將是「卡美洛」(Camelot),也就是傳說中亞瑟王(King Arthur)和「圓桌騎士」(Knights of the Round Table)居住的城堡。XBMC 第一版叫做「亞特蘭提斯」(Atlantis),第二版則為「巴比倫」(Babylon),很好奇再下一版輪到 D 字頭時,會用什麼代號?

現在 Camelot 版還在測試階段,11月4日出現的是 Alpha1,兩天前 Alpha2 也已經放上官網提供下載。下載網址為:http://xbmc.org/download/

我會等到正式版推出時再安裝試用。以上資訊,僅提供給有冒險精神的勇敢騎士們。

在進到 Camelot 之前,先聽首 Camelot 之歌吧:

Category: 7 意見

A League of Their Own - 「紅粉聯盟」被刪除的曖昧

quill mark

《紅粉聯盟》(A League of Their Own)這部 1992 年的電影,相信很多人都已看過了。台灣各電影台,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播一播,可能因為這是一部輕鬆的棒球喜劇,而且男主角湯姆.漢克斯Tom Hanks)和女配角瑪丹娜(Madonna),在台灣的知名度都非常高吧!

二次大戰時的女子棒球聯盟

其實,在本片上映之時,我覺得真正的「巨星」,應該是女主角吉娜.戴維斯(Geena Davis)。1988 年以《意外的旅客》(The Accidental Tourist)拿下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的她,前一年才又以《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博得各界讚譽,這是她繼《末路狂花》後的最新作品,她當年的聲勢,可算是好萊塢一線的 A 級大明星。

A League Of Their Own - Special Editon湯姆.漢克斯,此時尚未演出《費城》(Philadelphia)和《阿甘正傳》(Forrest Gump),正面臨演藝事業瓶頸;至少憑我的印象,他在《費城》之前,從來不被視為是嚴肅演員。瑪丹娜雖然已是歌壇巨星,但跨界到好萊塢演電影,有的只是話題性,以過去類似的例子來看,這並不是什麼票房保證。

《紅粉聯盟》講的,是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個存在於中、南部地區的女子職業棒球聯盟 ——All-American Girls Professional Baseball League——的故事。這個聯盟,是史上第一個(也是最成功的一個)女子職業棒球聯盟,電影以真實的事件,佐以虛構的人物、劇情,發展出這段饒富趣味,又能感動人心的故事。

電影本身,我就不多說了,喜歡棒球的,應該早就看過了。我這次想寫的,是從雙碟特別版 DVD 的附錄中,所看到的被刪除片段。

李維史陀 Claude Levi-Strauss 與令人瘋狂的少年食人族

quill mark

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是結構主義大師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或譯為:列維 ─ 斯特勞斯)去世的消息。

法國結構主義大師李維史陀逝世 享壽100歲

(2009/11/04 10:23) 記者朱錦華/綜合報導

法國著名人類學家,也是二十世紀最重要思想家之一的李維史陀Claude Levi-Strauss),上周五在家中逝世,享壽100歲。

他的家人及同僚周二表示,因為不想被媒體打擾,所以延後發布他過世的消息。親友已經在他居住的勃艮地村莊Lignerolles為他舉行過喪禮,並長眠當地。
李維史陀把他在亞馬遜盆地的經歷與反思,寫成《憂鬱的熱帶》(Tristes Tropiques)一書,於1955年出版,成為二十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著作之一,對結構主義、文學、人類學與神話學都有深遠影響。

法國總統薩科齊向他發表致敬詞說:「他是一名孜孜不倦的人文主義者。他創建了現代的人類學,並且把法國在人文與社會科學方面的名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最高峰。」

李維史陀其他重要著作還包括《野性的思維》、《結構人類學》、以及四大卷的《神話學》等。

李維史陀被推崇是結構主義的先驅。這門學問是要揭露隱藏在原始模式後面,潛沈的、無意識的思維。而這些思維往往形塑了人類文化與關係的外在世界面貌。

關於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李維史陀曾形容說:「是對無可懷疑的和諧的追尋」。

李維史陀1908年11月28日生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在巴黎的索邦大學研習法律與哲學,後來並未繼續攻讀法律,反而在1931年取得哲學教師資格。1935年,在中學教年幾年書後,他在最後一刻獲准參加一支法國文化派遣團前往巴西,擔任巴西聖保羅大學的訪問教授。

1935年到1939年間,李維史陀生活在巴西。這段期間,他進行了首度的民族誌田野工作,在幾次短暫的研究考察行程中,進入了馬托格羅索州與亞馬遜雨林。

他首先研究巴西印地安人的Guaycuru人Bororo人。1938年,他進行第二度、長達一年的探險,研究Nam ikwara人與Tupi-Kawahib人的社會。這次經驗鞏固他成為一位人類學家的專業身分。

1955年,他把上述經驗與反思寫成書,於1955年出版《憂鬱的熱帶》一書,讓他爆紅成為法國的最知名的知識份子之一。本書結合了耀眼的華美散文風格、哲學的沉思,以及對於亞馬遜住民的民族誌分析,交織出這本傑作。
 
「龔固爾文學獎」(Prix Goncourt)的主辦者表示,他們很遺憾無法將這個獎項頒給李維史陀,因為《憂鬱的熱帶》不是小說!

新聞連結:http://www.nownews.com/2009/11/04/334-2528590.htm

我去年才剛買了一套對岸出版的李維史陀文集:《結構人類學》,想說有空時好好看一看,輾轉一年快要過去,我只大概地翻看了其中兩、三章而已,想來真是慚愧。

Category: 0 意見

Through The Years - Kenny Rogers

quill mark

剛在 Mobile01Nikon 版閒逛,看到有人問一則從 YouTube 上看到的 Nikon 廣告所採用的配樂。問題已經有人回答,那是 Kenny Rogers 演唱的 "Through The Years"。

YouTube 上面的 Nikon 的廣告。

這首歌,又勾起我的一點回憶。我還記得很久很久以前,家裡有一套 1982 上半年西洋排行精選的錄音帶,那時候我聽音樂的主力配備,是和老哥用壓歲錢一起合買的一台國產床頭音響,再加上購自「中華商場」,當時最流行的立體聲耳機(就是金屬骨架、橘色海綿耳罩,一個賣 60 元的那種)。晚上,我喜歡關著燈,在黑暗中靜靜聆聽第四卷 B 面的其中兩首歌,一首是 Charlene 的 "I've Never Been To Me" ,另一首就是這首 Kenny Rogers 的 "Through The Years"。

每一次,在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之中,Kenny Rogers 那低沉沙啞的嗓音在耳邊響起,我混身都會冒出雞皮疙瘩。那歌聲,就好比是從心靈最深處,那無人知曉的沉寂空間所發出,如此真摰、誠懇,又帶著歲月的滄桑,低語輕訴著已積壓多年的情感……

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完全只為人聲所感動的經驗。這麼多年來,這體驗仍記憶猶新。

Kenny Rogers 1986 年現場演唱版本。  

Kenny Rogers 的 "Through The Years",出自他1981年由 Lionel Richie 所製作的專輯 "Share Your Love" 中的第三首單曲,曾獲得成人抒情榜雙周冠軍,而流行榜最高名次為第13,鄉村榜則是第5名。Kenny Rogers 回憶,他曾看過報導,說這首 "Through The Years" 名列婚禮和周年慶等場合中,最受歡迎的五首歌之一*(1)。而 Casey Kasem 所主持的排行榜廣播節目 American Top 40 當中,有個非常受歡迎的聽眾點播單元 "Long Distance Dedication",截至 1999 年的統計資料為止,"Through The Years" 共被點播了17次,與 Linda Ronstadt and James Ingram 合唱的 "Somewhere Out There" ,並列為點播次數最多的歌曲*(2)。

而從 Wikipedia 上的歌曲資料來看, Kenny Rogers 個人認為,"Through The Years" 是他演唱生涯的代表作。

1. Wesley Hyatt, "The Billboard Book of Number One Adult Contemporary Hits".

2. Rob Durkee, "American Top 40".

Category: 0 意見

Gigabyte 主機板送修

quill mark

我的電腦三天前重新開機後就無法啟動,剛開始以為是電源的問題,但換接另一台舊電腦的電源後,仍然毫無動靜,判斷可能是主機板的問題,只好送修/檢測。

我主機板的型號是 GA-MA78GPM-DS2H,這塊板子是去年八月左右買的,還在保固期內。台北市的「技嘉服務中心」在新光華商場附近,地址是松江路8號2樓之3。我於11月4日快中午的時候送去,我告訴服務人員無法開機,他們收件後,要我簽維修單,我一看到維修單上面寫「檢修約需3至7個工作天,不含國定假日」時,就有點火大地說:「連是不是主機板有問題都不知道,光檢測一下也要那麼久嗎?」

服務人員的態度並不是特別親切,回應也頗為冷淡,但是處理我的抱怨時,動作倒是很積極。她立刻將我的板子拿進去給工程師,大約過了三、五分鐘後,確定主機板的確故障而無法開機,我這才留下板子離去。

等了一天多沒接到取件的通知,我想在本周的「工作日」結束前,確定一下維修狀況,就主動打電話詢問,經服務人員向工程部門查詢後,回答說今天之內可以取件。而我電話掛斷沒五分鐘,就接到取件通知,我也立即至松江路的服務中心取件。

服務人員告訴我,更換了 PWM(好像是電源穩壓控制器之類的東西),也升級了韌體。我拿回家後裝進電腦,目前一切運作正常。

沒電腦可用,日子過得很痛苦,還好我仍有舊電腦頂著用。這兩天上網搜尋,一般對技嘉的維修的評價並不算太高,尤其對他們的處理速度頗有微詞;而我這次維修,從送件到取件大約「只」花了兩天,尚在可接受的範圍之內,我對他們的服務效率是滿意的。當然,能更快一點是更好啦!

Category: 0 意見

用「照片調控」調出舊相機的色彩

quill mark

老是在攝影相關的討論區上,看到有人說什麼:「D40(或 D80、D50、D60…… ) 的直出顏色最討喜」之類的話。

以我這個以前用 D40x,而現在換成 D90 的木眼兼色彩白痴看來,D40x 的對比好像強一點,而 D90,我只有一次用了「中性」的「照片調控」,覺得顏色怎麼那麼「怪」以外,其他時候倒是不覺得有什麼大差別。可能也是因為我都拍 Raw 檔,回來都還得再調一下有的沒的,所以感覺落差沒那麼大吧!

意外發現 Nikon 官網上,有一個讓機身沒有「照片調控」功能的使用者,也能用「照片調控」來調整相片的參考設定。(請見原網頁:Picture Control Guidelines for Creating Images Taken with Cameras That Do Not Support Picture Control

這些設定值,讓沒有「照片調控」的舊相機使用者,可以在後製的時候,知道自己相機設定大概是等同於「照片調控」中的哪種設定值,依此為本來套用;反過來說,已經用了「照片調控」的相機,應該也可以藉由這些設定值,回過頭去調成原本舊相機的風格。

例如,我把「照片調控」的「標準」,銳利化調成3,對比調成0,亮度調成-1,飽合度調成-1(註:我覺得應該是0才對),而色相調成0,應該就等同於 D40x 「影像最佳化」的「普通」模式。我簡單的比了一下,發現大部分「照片調控」模式的預設值,和其可相對應的舊相機設定,差別往往只在「亮度」的不同。

和過去一樣,簡單翻譯後放在網誌上,給自己和別人當成參考:

(抱歉,表格用 FireFox 看好像會錯亂,改用 Internet Explorer 看就正常。功力太淺,不想花時間重搞了……)

Picture Control Guidelines for Creating Images Taken with Cameras That Do Not Support Picture Control

機型與色彩模式
/影像最佳化

照片調控的近似設定值

機型 色彩模式/影像最佳化 照片調控 銳化Sharpening 對比Contrast 亮度Brightness 飽合度Saturation 色相Hue

D1
(註1)

 

Standard

1

0

-1

0

0

D1H/
D1X

ModeⅠ

Standard

1

0

-1

0

0

ModeⅡ

Neutral

1

2

-1

0

0

D2H/
D2HS

ModeⅠ

Standard

1

0

-1

-1

0

ModeⅡ

Neutral

1

2

-1

1

0

ModeⅢ

Vivid

1

0

-1

-1

0

D2X/
D2XS
(Case1)
(註12)

ModeⅠ

Standard

1

0

-1

-1

0

ModeⅡ

Neutral

1

2

-1

0

0

ModeⅢ

Vivid

1

0

-1

-1

0

D2X/
D2XS
(Case2)
(註3)

ModeⅠ

D2XMODE1

1

0

-1

0

0

ModeⅡ

D2XMODE2

1

0

-1

0

0

ModeⅢ

D2XMODE3

1

0

-1

0

0

D100

ModeⅠ

Standard

1

0

-1

0

0

ModeⅡ

Neutral

1

2

-1

1

0

ModeⅢ

Vivid

1

0

-1

-1

0

D70/
D70S

Normal

Standard

3

0

-1

-1

0

Soft

Standard

1

0

-1

-1

0

Vivid

Vivid

4

-1

-1

-1

0

Portrait

Standard

2

0

-1

-1

0

Landscape

Vivid

4

-1

-1

-1

0

Sharp

Standard

5

0

-1

-1

0

Direct Print

Standard

4

0

-1

-1

0

D50

Normal

Standard

3

0

-1

0

0

Soft

Standard

1

0

-1

0

0

Vivid

Vivid

4

-1

-1

-1

0

Portrait

Standard

2

0

-1

-1

0

Landscape

Vivid

4

-1

-1

-1

0

Sharp

Standard

5

0

-1

0

0

Direct Print

Standard

4

0

-1

-1

0

D200

Normal

Standard

3

0

-1

-1

0

Soft

Standard

1

-2

-1

-1

0

Vivid

Vivid

4

0

-1

0

0

More Vivid

Vivid

5

2

-1

0

0

Portrait

Standard

2

0

-1

-1

0

D80

Normal

Standard

3

0

-1

0

0

Soft

Standard

1

-2

-1

0

0

Vivid

Vivid

4

-1

-1

0

0

More Vivid

Vivid

5

1

-1

0

0

Portrait

Standard

2

0

-1

0

0

D40

Normal

Standard

3

0

-1

0

0

Soft

Standard

1

-2

-1

-1

0

Vivid

Vivid

4

-1

-1

0

0

More Vivid

Vivid

5

1

-1

0

0

Portrait

Standard

2

0

-1

-1

0

D40X

Normal

Standard

3

0

-1

-1

0

Soft

Standard

1

-2

-1

0

0

Vivid

Vivid

4

-1

-1

0

0

More Vivid

Vivid

5

1

-1

0

0

Portrait

Standard

2

0

-1

0

0

註1:D1 的色彩空間是NTSC (見下方原註八)。
註2:當不使用照片調控檔時的近似設定。若要更高的近似度,請下載[D2XMODE1]、[D2XMODE2]、[D2XMODE3],透過記憶卡登記入相機內,然後採用下面 (Case 2) 的設定。
註3:當從Nikon網站下載了[D2XMODE1]、[D2XMODE2]、[D2XMODE3] 調控檔,並透過記卡登記入相機後,可採用的設定。註:效果雖不完美吻合,但已極度近似。
 
原註:

一、上方表格列出的,是相機不支援「照片調控」時的色彩模式及影像最佳化的建議設定值。

二、「照片調控」中的色相設定,與其他不支援「照片調控」相機中的色彩模式與影像最佳化,其設計的方式不同。因此,即使照片調控已經設定好,並且適當地調和,仍不可能達成完全相同的色相與影像顯現。表格內的設定,是在此限制之下所能達成的最近似效果。

三、表格內的每項設定,是 Nikon 經過內部比對,並判定已達成強烈相似度的影像設定。在某些例子中,你可能會覺得相似度不高。

四、表格內的設定值,是為得到近似於不支援「照片調控」相機預設值的影像。

五、不支援「照片調控」相機的影像,會根據拍攝主體的狀況自動改變,因為影像生成的每一項變因都是由「Auto」掌控的。因此,即使依據上列表格的設定,仍可能產生相似度很低的影像。

六、每台相機對其影像控制的「Auto」設定都不一樣。因此,當某些變數設成「Auto」時,不支援「照片調控」的相機,和相容「照片調控」的相機,所生成的影像也有所不同,這也會造成相似度低的結果。

七、上面表格設定所得的近似影像,是在相同感光度和曝光值的狀況之下。而採用矩陣測光模式時,其決定曝光值時所依據的重點,每種相機都不一樣。而且,即使是同一台相機,曝光也會因構圖或光線分布的些微不同而改變。當需要的時候,建議加入曝光補償來調整。

八、上面的表格並不包括色彩空間的設定。色彩空間可在拍攝選單(Shooting Menu)中設定。
‧D1 的色彩空間是 NTSC。上面列出的設定,是色彩空間轉換成 sRGB 或 Abobe RGB 時的設定。
‧如果你已預設好 Mode II = AdobeRGB 色彩空間,請將色彩空間設為 AdobeRGB。

譯註:

一、這個表格和附註寫得有夠繞舌,翻來覆去、拉拉雜雜,真不知是哪個高手寫的,看的快瘋掉了……

二、經過我實地測試和比較,發現上表中 D40x 的「標準」(Normal)設定,其飽合度(Satuation)減1的建議值(我已用紅字標出),可能是錯的。我覺得,應該是和「人像」(Portrait)的飽合度值(已標成紫色)弄顛倒了。我認為標準值應為「3,0,-1,0,0」,而人像值應為「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