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曾說,他在「收割者」身上,看到了死亡的意象;而「收割者」和「播種者」,正好是相對的——一個代表生,一個代表死。
棒球球季,和農業社會中的季節運作相仿,遵行著古老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時序輪迴著。而 "Bang the Drum Slowly" 的故事,則是把 Bruce Pearson 的生命,和棒球季節的始、終做了連結,這同時也等於是和大自然的運行做了連結。
所以,這是一則棒球與人生的故事。
播種與重生
這年春天,大地從寒冬甦醒,棒球隊展開了春訓,於球場重現生機。Bruce Pearson 原先是要被球團釋出的,但他的室友 Henry "Author" Wiggen 在合約上的讓步與堅持,使得 Pearson 的最後一個球季得以存活,此時的 Wiggen 就是那個播種者。
而象徵意義上也是如此。對紐約長毛象隊(New York Mammoths)而言,Bruce Pearson 這名球員,幾乎不曾存在過,Henry Wiggen 一開始就說:「大部分球員甚至不知道他在隊上。」
幾乎「不存在」的 Pearson,因為他的絕症,讓他從「不存在」的精神死亡中重生(很矛盾吧?),他在球季中,慢慢得到球員們的認可,和他們打成一片,讓他們意識到這名球員的存在;到了酷暑的七月,Pearson 穩定的攻、守表現,使他成為隊上的主戰捕手。秋收時節,Pearson 病倒了,他抱病接捕球季的封王戰,幫助球隊達成這漫長球季的最終目標;賽後,他成了被收割的農作(死亡)。球季結束,他也很快為球隊遺忘。
我們從這個故事當中,可看出球團高層的現實、球員間人情的炎涼。Pearson 的最後一季,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
規則就是:沒有規則!
電影中,球員間的紙牌遊戲 TEGWAR —— The Exciting Game Without Any Rules(沒有規則的刺激遊戲),是一種抓住人性弱點的騙術。
TEGWAR 本身就是一個笑話,它代表了單純(愚蠢)與世故(聰明)的分界線,它也代表了 Pearson 被同化、接納的指標。
我覺得,這遊戲也是對逞強、好面子的媚俗風氣的諷刺。首先,它沒有任何規則,是兩個一搭一唱的老手,以自己手中牌型,隨機瞎掰出一套的唬人規則,用來誆騙打腫臉充胖子的新手。瞎掰的規則,充滿了各種聽起來很像是這麼一回事的術語(連遊戲名稱也是),但被騙的人,沒人肯承認自己完全不懂,而當提出對規則的疑問時,又被另一堆聽起來更高深的術語給包圍,就這樣,被騙的人只好乖乖地認輸給錢。
大家想想看,有時我們在網路上,看到某些看似很學術化的論述,或是在電視上看到某些民代、名嘴的評論,不也常常看到類似的情況嗎?
Pearson 的無知,使他成為 TEGWAR 最歡迎的肥羊;但在 Wiggen 的啟發之下,他成了世故化的老手。是幸或不幸呢?
一死之後,必有一生
長毛象隊,是一支成員離心離德的球隊,所以戰績普普通通。這支球隊開始展現生機,是在越來越多隊友知道 Pearson 的病情後,這種結果,帶有極強烈的諷刺意味。
Pearson 自己曾說:「當人們知道你就快死了,或許大家都會對你很好。」這也的確是事實。當我們知道周遭有人慘遭不幸,我們久被封閉的同情心被釋放,我們會以全新的眼光來看待世事,我們對無常的人生會有深刻的體認,我們會感受到生命的渺小,我們會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於是,一些無謂的成見、爭執,一些無意義的不滿、埋怨,霎時之間變得非常幼稚可笑,每個球員在心態上,都因此得到重生。
但這種忽然開啟的同情心,又往往隨著時間的流逝,而再度地被封印起來。
一死之後,必有一生,這是自然鐵律。原本在春訓裡召來的新捕手 Piney Woods,因為 Wiggen 力保 Pearson,而在開季前被下放。當時他曾向 Wiggen 訴苦,說:「世界真不公平!」又說:「真希望球隊中有人忽然死掉,這樣我就可以補上球員名單之中。」而當球隊總教練和老闆終於發現 Wiggen 和 Pearson 所欲隱瞞的真相後,Piney Woods 果然立即被召回。
Piney Woods 這個名字,應該也是另有玄機,和 Pearson 的 pear 一樣,都是植物名,他們的生命,與自然界生生不息的輪迴有著密切的關係。
演員個個演出精湛
我個人覺得最感人的一幕,是在長毛象封王的那個時候,電影以慢動作來表現球員們的歡欣雀躍,而身為勝利投手的 Wiggen 卻快步走向已經搖搖欲墜的 Pearson,他撿起掉落地上的捕手頭盔,幫 Pearson 戴回頭上。從這個小動作,看得出 Wiggen 在乎的,是他好友的身體狀況,並盡力維護他的尊嚴,而不是那已到手的勝利。Wiggen 也是唯一出席 Pearson 喪禮的球員。
勞勃.狄尼洛(Robert De Niro)在本片中表現精彩,雖然他的表現空間蠻有限的。他刻意模仿的南方口音,曾被人指出不夠道地,但他那有點笨拙的肢體語言,加上靦腆憨厚的傻笑,一反我們過去對他的印象。其實,這部電影可算是他的成名之作,確立他風格的《殘酷大街》(Mean Streets),要在 "Bang the Drum Slowly" 推出的三個月後才上映。本片中已可看出他必成大器的精湛演技。
飾演聰明小子 Henry 'Author' Wiggen 的 Michael Moriarty,演出更是令人激賞,可惜因為日後勞勃.狄尼洛太過有名,使得現今提到這部電影,多只以勞勃.狄尼洛為焦點。當然,因演出總教練 Dutch 而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提名的 Vincent Gardenia,也是很搶戲的演出。
Fafner's Rating
總評價:★★★★½
導演: | ★★★★½ | 編劇: | ★★★★ |
演員: | ★★★★½ |
本片各方面表現都很平均,是棒球電影中難得一見的佳作。片中沒有老掉牙的場景,也沒有驕情的狗血。不管是球場上,還是球場下,都富有真實而動人的質感。我覺得片中不管大、小角色,其詮釋都非常完美,不給五顆星,是因為勞勃.狄尼洛當年的身材實在太過瘦小,比較像是二、游的防守型球員,而不像是有打擊潛力的大聯盟捕手。另外,如果能少一些掩飾病情的情節,而多一些球員間的互動,可能會更好一些。
我喜歡這種可以細細品味的電影。
1 意見:
不知道你有沒有可以看到這部電影的方式,看了你的介紹很想看,我是狄尼洛的粉絲,這部片找好久了...謝謝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