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 棒壇雙雄

quill mark

這部《棒壇雙雄》讓我掙扎了很久——我不確定我是喜歡它,還是討厭它。

情感上,我是喜歡的。本片的刻畫細膩,歷史、事件的考證詳實,人物、場景都栩栩如生, 教人情不自禁地被吸進影片的那個時代,和影片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但理智上,我極度排斥——或說厭惡——這種由偏私而狹隘的「洋基史觀」所構築而成的「棒球史詩」。

而諷刺的是,這種棒球世界全繞著洋基旋轉的棒球觀,不正是本片「悲劇」成分的主要來源?

61* (2001)

61 (2001) User Rating: 7.7/10
Director: Billy Crystal
WriterHank Steinberg

Cast:
Barry Pepper... Roger Maris
Thomas Jane... Mickey Mantle
Anthony Michael Hall... Whitey Ford
Richard Masur... Milt Kahn
Bruce McGill... Ralph Houk
Chris Bauer... Bob Cerv
Jennifer Crystal... Pat Maris ('61)
Christopher McDonald... Mel Allen
Bob Gunton... Dan Topping
Donald Moffat... Ford Frick
Joe Grifasi... Phil Rizzuto
Peter Jacobson... Artie Green
Seymour Cassel... Sam Simon
Robert Joy... Bob Fitschel
Michael Nouri... Joe DiMaggio

本片的片名是 「61*」,因此,我們必須必了解,什麼是「*」。

「*」,就是 "asterisk",字典上的解釋如下:

as·ter·isk [as-tuh-risk]

–noun
1. a small starlike symbol (*), used in writing and printing as a reference mark or to indicate omission, doubtful matter, etc.
2. Linguistics. the figure of a star (*) used to mark utterance that would be considered ungrammatical or otherwise unacceptable by nativ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as in * I enjoy to ski.
3. Historical Linguistics. the figure of a star (*) used to mark a hypothetical or reconstructed form that is not attested in a text or inscription.
4.something in the shape of a star or asterisk.

–verb (used with object)
5. to mark with an asterisk.


as·ter·isk [ˈæstɚˌrisk]

n. 星號,星標(用以指示應注意的事物、註腳等)。 -vt. 加以星號。

在數字的背後…

61 是一個紀錄數字,但在這個數字的後面,加上了「星號」,這個星號,是用來「指示應注意的事物、註腳」。

而是什麼樣的註腳呢?這是棒球史上,最「神聖」的單季全壘打紀錄的註腳。

這個單季全壘打紀錄,原為 60 支,是史上最偉大的棒球員貝比.魯斯(Babe Ruth)於 1927 年所寫下,多年來雖有幾次遭逢挑戰,但挑戰者總是在最後關頭功虧一簣。

而在 1961 年,美國聯盟因為「擴張」(expansion),使得球季賽得多打 8 場球,從 154 場增加到 162 場;這 8 場球,就像是為破紀錄之旅額外增添的「延長賽」。曾被認為永不可能打破的紀錄,此刻遭逢最嚴厲的挑戰。

為了維持舊有紀錄的權威性,大聯盟理事長 Ford Frick 在球季中做出了決定:任何在 154 場以後所創的紀錄,在紀錄上得加註上「顯著的記號」以示區別。這就是本片片名「61」之後的那個「星號」的由來。本片的內容,就是重述那發生在 1961 年球季,兩名最有機會改寫紀錄的球星—— Roger MarisMickey Mantle 的故事。


↓ 左起:Mickey Mantle、明星桃樂斯.黛(Doris Day)、 Roger Maris(翻攝自 "Baseball: 100 Years of The Modern Era: 1901-2000")
Mickey Mantle, Doris Day,  Roger Maris 

大家應該已經知道了,最後破紀錄的是 Roger Maris。但他創紀錄的結果,卻不是眾所期盼的;他的破紀錄之旅充滿了障礙,他最大的敵人,不是場上的投手,而是場外那些被惡意和偏見所蒙蔽的大眾。這不是一段追逐榮耀的歷程,而倒像是尋求解脫的經過。

如何看待星號?

我先要談的,是一般人如何看待這個「星號」。

我發現後來的棒球迷,每一提到這個「星號」,就顯得義憤填膺,還不忘痛批當初做成此項決議的主事者們,好像不這樣做,就顯不出自己的無私和正直一樣。

我的感覺是,這個「星號」,或說是「註腳」,真的有那麼不堪嗎?紀錄締造者 Roger Maris 的「悲劇」(請允許我這麼說),和這個「註腳」又有什麼關係?

先別急著開砲。什麼「如果是你,耗盡心血才達成的紀錄,被人冠上『星號』,你會怎麼想?」或是「為什麼同樣是紀錄,Maris 創的就不該被承認?」的這種仗義之言,也不需馬上對我吼出。想一想,紀錄上的一個符號,有這麼罪大惡極嗎?

我剛好就是看過八○年代《棒球百科》( Baseball Encyclopedia) 的人,親眼看過那「惡名昭彰」的「星號」。在單季全壘打紀錄的那一頁,排在第一的就是 Roger Maris,貝比.魯斯則排在他的下面。沒錯,他的 61 後面是有個星號,而在那頁最下方,也就是註釋欄的地方,有簡單地註明,那是在 162 場時所創下。

是誰不承認紀錄?

說真的,當我在查閱《棒球百科》的這項紀錄時,原先以為會看到多麼不平等的對待,以為那個「星號」,會有多麼巨大,多麼可憎。但我失望了,那是紀錄後面的一個小註記,作用就和書本上的註釋一樣,是用來幫忙我們了解細節的,不像是用來傷人的。

所以,真正不承認這項紀錄的,是當初做成這項決議的 Ford Frick?是當初對「星號標記」投下贊成票的記者們?還是整個棒球界和媒體?


Ford Frick' Homer Decision (翻攝自 "Baseball: 100 Years of The Modern Era: 1901-2000")
 Ford Frick

恐怕都不是。

坦白地說,最不承認這項紀錄的,就是洋基球迷自己。這其中,有一部分是貝比.魯斯的擁護者,但有更大一部分,或絕大一部分,是米奇.曼托(Mickey Mantle)的死忠球迷!

良心發現……

《棒壇雙雄》這部 HBO 製拍的電視電影,是由 Billy Crystal 執導。Billy Crystal 本身就是洋基/曼托迷。

因此,這部電影,是一位洋基兼曼托迷的贖罪之作;他在懺悔,他在補償,因為他們這類球迷,當初由於對曼托的偏愛,而沒能全心擁抱另一位了不起的棒球好手,反而給他壓力、扯他後腿。在那創紀錄的 61 年夏天,他們的熱情缺席了,他們以冷漠、消極,來對待這個歷史的光輝時刻。

直到事過境遷,人事全非之後,這些心胸狹隘的球迷們良心發現了,他們的罪惡感必須有個抒發的管道,他們必須為過去的愚蠢找到冠冕當皇的理由。於是,當年的大聯盟理事長 Ford Frick 就成了代罪羔羊,魯斯的遺孀也跟著扮演起了反派,只知抄作新聞的媒體,更是滿手血腥的輿論劊子手。這些人,都必須為洋基迷當年的無知和罪過負責!


↓ 左至右:Roger Maris、魯斯遺孀 Claire、Mickey Mantle(翻攝自 "Baseball: An Illustrated History")
Roger Maris, Claire Ruth, Mickey Mantle

這就是近代為 Roger Maris 翻案的主流意見,Billy Crystal 則是將這種意見化為戲劇的導演。球迷的瘋狂與偏執,是受到嗜血媒體記者的誤導;紀錄上的「污點」,則是 Ford Frick 等守舊派魯斯迷,不容心中神明被褻瀆所發明的荒謬印記。

若你是理事長……

記者擅於隱善揚惡、製造衝突,我就不為其辯護。但理事長 Ford Frick 當年加註「星號」的決定,是得到多數人贊同的。近代為 Roger Maris 抱屈,把罪過推給 Ford Frick 的人,常常都「忘記」提到一個事實:在 1961 年,只有美國聯盟因為「擴張」,而從原先 154 場舊制改為 162 場新制,國家聯盟,則還是維持每隊 154 場比賽的舊制!

也就是說,在 1961 年的大聯盟,同時存在著兩種不一樣的比賽場數,而 162 場新制在當時是初次被採用,本身就是一個很獨特(應該加以註明)的特例。假設當年國家聯盟也有球員可挑戰舊紀錄,最後卻因為少打了那 8 場球而失去改寫紀錄的機會,那公平嗎?或是說,某個國家聯盟的長打好手,在第 154 場賽制中打了 59 支全壘打,但卻無法成為該年大聯盟的全壘打王,只因為美國聯盟的賽制多了 8 場,讓 Maris 有機會打出第 60、61 支全壘打!

因此,以當時的情況,若你身為大聯盟理事長,你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要如何維持紀錄本身的公正性,要如何讓新、舊賽制同時保有其權威性,而舊紀錄的存在,不因為時代的演進而失去其傳統的代表性?

如何看待紀錄?

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不同球員,其成就本來就很難拿來比較。這種張飛打岳飛的戲碼,只存在於一般人的幻想之中。哪個球員比較偉大?哪項紀錄的難度較高?連年代相近的比較都很難有定論,更何況存在著好幾十年落差的排序。

紀錄本身的好處,在於它的冰冷,在於它的死板。而如何從死的紀錄上面去解讀、去評估,而得出鮮活的結論,這是球迷們各自發揮其主觀的自由。若紀錄的呈現,能多一點的客觀資料,或「註記」,當有助於我們的解讀與評估。

像現在,162 場賽制已行之多年,而單季全壘打紀錄也不斷往上累積,貝比.魯斯的單季 60 支「紀錄」,早就被擠到好幾名外了。以我來說,我就會「希望」貝比.魯斯的紀錄後面,可以有個「星號」,來註明他的紀錄是在舊制 154 場時寫下的,以突顯他那個時代賽制的不同。但,這不代表我是誰的擁護者,或我不承認誰的紀錄,或對誰的成就不以為然。

Billy Crystal 懂棒球,他知道如何呈現棒球和棒球員最迷人的那一面,使得這個成果顯得美味、誘人。片中夾帶的脫罪、嫁禍,乃為成就了影片的戲劇效果,這亦是無可厚非;看著這個曼托/洋基迷如此用心地翻案、懺悔,我想還是該給予掌聲的。

本片雖然是一株「毒果樹」,但只要多了解真象,不要被片中刻意塑造的善、惡標籤所誤導,我們還是可以從其中獲得想要的滿足。

Fafner's Rating

總評價:★★★★*

導演: ★★★★ 編劇: ★★★★
演員: ★★★★

這是一部用心拍攝的棒球電影,比近年來許多商業的棒球電影都來得真實、感人。主要演員不僅酷似真實中他們所扮演的角色,導演的選角,也並不因為遷就容貌的酷似,而使得在演技上有所妥協。難得的是,這些演員的球技,還蠻有模有樣,他們演活了這些歷史上的名球員。

但我對這部電影的評價,也得加上星號。


* 我的推薦,是有條件的:小心片中描述的真實事件,小心片中以洋基看天下的史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