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住在哈克佛路(Hackford)87 號期間,據他的弟媳喬安娜在《追憶文生.梵谷》(Johanna van Gogh-Bonger, Memoir of Vincent van Gogh)一文中所說,是他「一生中最愉快的時光」(the happiest year of his life)。
在 1873 年 7 月 2 日梵谷寫給友人的信件中,他說:
我住的社區非常美麗,而且非常安靜、和善,讓人幾乎忘記是身處倫敦了。
在每戶房子之外都有座小花園,種著樹木和花卉,許多房子以類似哥德式的風格所建,十分高雅。
然而,我還是得走上半個多小時才到得了鄉間。
我們的起居室放著一架鋼琴,同住的三位德國室友非常喜愛音樂,這是最令人感到高興的了。
海德公園的騎馬道(Rotten Row),是我在此所見最美的事物之一,那是條又長又寬的大道,可讓上百位淑女和紳士於上騎馬而行。
在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著極美麗的公園,種滿了各式我從沒看過的花卉。
現在那戶住所前,掛著藍色門牌(Blue Plaque),那是 1973 年 10 月掛上的(Van Gogh Plaque)。
成為朝聖地
這間屋子,因為梵谷而成為「名勝」,每年總有許多媒體和畫迷前來朝聖,它的外觀和所在位置,透過 Google Map 可以很快地找到(iPlaque)。
這一切都得感謝 Paul Chalcroft 這位郵差。
當年 Paul Chalcroft 和 Ken Wilkie 找到的這戶人家,在記錄片 "Vicent: The Full Story" 拍攝時仍然沒變。而顯然屋主和 Paul Chalcroft 曾因這項機緣而結成好友,因為在屋中,四處可見到 Paul Chalcroft 所繪的梵谷複製畫。如下面這一幅:
而這就是 Paul Chalcroft 的廬山真面目:
記錄片的主持人,正要去敲梵谷故居的大門。請和下面梵谷 1873 年所繪的草圖比較。
同樣的細部表現手法
在《梵谷檔案》書中,Ken Wilkie 說他在完成採訪工作後,將這張素描交給了阿姆斯特丹藝術史教授漢斯.甲斐博士(Dr. Hans Jaffe)鑑定。幾週之後,Dr. Jaffe 的鑑定報告出爐,他最後的結論是:
根據出土的環境證據推論,這幅畫的來源,高度可能來自梵谷的親筆;但特別基於這幅畫的風格,就如上段兩項重要的比對結果來看,我毫不遲疑地認定:這幅畫是文生.梵谷 1873~1874 年倫敦時期的作品。
阿姆斯特丹,1972 年 12 月14 日
H.L.C. 甲斐
(黃詩芬譯《梵谷檔案》第 157 頁,高談出版)
書上另外寫到了 Dr. Jaffe 說明他為何作出這項結論:「當我看到他畫街燈頂柱的方式時,我的心裡就有譜了。」「他在倫敦時期其他的速寫中,也有相同的細部表現手法。……」
此畫的所有人是 Eugenie Loyer 的孫女 Kathleen Maynard,並由她永久外借給荷蘭梵谷美術館收藏展出。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