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的「小麥束」 - Sheaves of Wheat by Van Gogh

quill mark

這次來台的梵谷油畫中,有一幅《小麥束》(Sheaves of Wheat in a Field)。這幅畫,我在介紹《梵谷書簡全集》的《梵谷名畫解析》時,曾經貼過圖(請見:梵谷書簡全集 -- Part 6 梵谷名畫解說.梵谷遺蹟)。

這幅畫不論是在書上,或是從網路上找到的圖片上,都呈現出耀眼的金黃色澤,教人幾乎以為那是阿爾時期(Arles)的作品。

↓ (No. 85, palette_small3 10, mobilephoneicon_small317) Sheaves of Wheat in a Field, Oil on canvas 40.0 x 30.0 cm. Nuenen: August, 1885 F 193, JH 914
Sheaves of Wheat in a Field

但是現場一看,卻與預期中的印象大異其趣。我在筆記上寫著:「沒那麼黃!」

沒那麼黃!

我試著從不同角度來看這幅油畫,都看不出書本或網頁上的那種發亮的金黃,其色調是偏向棕黃色,帶著梵谷同時期的「土味」。如果你看我整理的「虛擬特展」(請見:梵谷「燃燒的靈魂」虛擬特展 - Flaming Soul VR 4),那會覺得這幅《小麥束》,在一連串努能(Nuenen)的油畫中顯得非常獨特;但若是在現場的話,就不覺得這幅畫有那麼地與眾不同了。

〈梵谷名畫解析〉中介紹這幅畫時,作者烏德(Uhde)提到,梵谷自認在努能時期最重要的作品《食薯者》(The Potato Eaters),不但沒得到認同,而他的好友拉帕德(Van Rappard)甚至在信中嚴辭批判這幅作品。而:

針對這一個,梵谷開始畫一系列以掘地、伐木、拾穗的男女為題材的巨幅素描,這些景象也正是米勒在一系列『田野的勞動者』中所有的。……他改採比他在德倫特時期更鮮明、更濃郁的色調。這一幅『小麥束』就是新形式色彩運用的最佳寫照。主題的重心和比例,對照著金黃色系,使得小麥束看來好似一個活生生的人。

《梵谷書簡全集》,第 517 頁

上面提到對《食薯者》的反應,除了來自好友拉帕德外(請見:從食薯者到掘薯者 - From Potato Eaters to Patato Diggers),西奧也轉達了其他評論者對他繪畫技巧的批評,於是梵谷在 1885 年 7 月間寫給西奧的信件中,侃言陳敘了他的藝術觀點,以及他對「技法正確的學院式人物」的抗拒。

捕捉其個性

而在信件中,梵谷寫到他當時所繪的一些素描,這些應該就是烏德所說的那些「巨幅素描」了:

我眼前出現一些人物:一位拿著鏟子的婦女,背向著我;另一位彎下腰來撿拾小麥落穗;一位正面向著我,頭部幾乎觸及泥土,她正在挖掘胡蘿蔔;還有一位把麥桿捆成束。我觀察此地農家人物已逾一年半了,特別注意他們的動作,以便捕捉其個性。

《梵谷書簡全集》,第 338 頁

這些巨幅素描,有幾幅也在此次台北的展出之列。它們被排在二樓長廊的轉角處:

↓ (No. 62) Peasant, Chopping, Nuenen: second half August, 1885 , F 1326, JH 904
Peasant, Chopping

↓ (No. 63) Peasant, Chopping, Nuenen: second half August, 1885 , F 1325, JH 903
Peasant, Chopping

↓ (No. 64) Peasant with Sickle, Seen from the Back, Nuenen: August, 1885 , F 1323, JH 862
Peasant with Sickle, Seen from the Back

↓ (No. 65) Peasant Woman at the Washtub, Nuenen: second half August, 1885 , F 1282, JH 906
Peasant Woman at the Washtub

↓ (No. 66) Peasant Woman, Stooping, Seen from the Back, Nuenen: July, 1885 , F 1262, JH 831
Peasant Woman, Stooping, Seen from the Back

↓ (No. 67, mobile-phone-icon_small[3]15) Peasant Woman Stooping and Gleaning, Nuenen: July, 1885 , F 1265, JH 833
Peasant Woman Stooping and Gleaning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