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anhoe"(艾凡赫),是英國歷史小說家司各特(Walter Scott)最著名的小說,通常被譯為《劫後英雄傳》或《撒克遜英雄傳》。
《劫後英雄傳》之名,可能是從其 1952 年的好萊塢改編電影 "Ivanhoe" 而來,該片由兩大玉女巨星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和瓊芳登(Joan Fontaine)主演,是部得獎的名片。
而《撒克遜英雄傳》,是我閱讀的中譯版書名,由賴以立翻譯,志文出版社所出版。
是各類改編的題材
為什麼會要介紹這本書呢?因為這本出版於十九世紀初的小說(1819 年),是二十世紀「羅賓漢」的各類改編作品,包括電影、電視影集、小說、卡通、漫畫所最愛取材的對象。要深入了解現代的「羅賓漢」,就得先談談這本小說。
在敘述劇情重點之前,還是要先來個背景介紹,主要是關於英國史的部分。
以下節錄自陳炯彰著《英國史》(大安出版社)的概說:
……英國先民在西元前兩千年左右業已進入銅器時代。……原始居民被史家稱作埃比里亞人(Iberians),他們的來源不詳。直到西元前七世紀起,住在今萊茵河沿岸的克爾特人(Celts)頻頻入侵。他們來後,將埃比里亞人征服,並學會使用鐵器,時約當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到了西元前一世紀,羅馬大將凱撒(Julius Caesar)來侵,從此英國才有信史。……羅馬人的統治長達四世紀,時間約在我國東漢初年到南北朝初年之間。迄至西元五世紀中葉,今易北河口一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Anglo-Saxons)大舉進攻不列顛,羅馬人被逐回歐陸,克爾特人則被征服。他們大肆破壞,造成大約兩百年缺乏歷史記載的黑暗時代。但「英格蘭」(England)之名從此開始。
隨後經歷七、八兩世紀,撒克遜各族逐漸形成七個王國,互爭雄長。然而隨著基督教的傳佈,撒克遜人的一體意識逐漸萌芽。另外,內部戰亂招致了外侮。原住今日丹麥半島的海盜丹人(Danes)乘機於八、九世紀之交入侵英國,……迄至十、十一世紀之交丹人再度來侵,他們成功地征服全英,建立包括不列顛及斯堪地那維亞的北海帝國。……直到 1066 年,長期佔住法國西部的諾曼人(The Normans)登陸英國南部,成為最後一支不受歡迎的外來征服者。……
《撒克遜英雄傳》的故事,就發生在諾曼人的征服統治後不久,以一心想要復國的撒克遜人對抗高壓統治的諾曼人為主軸,其間並穿插有諾曼王族間的王位爭奪,以及發生在異族之間那若有似無的情愛糾結。
族群衝突的難題
族群的衝突與對立,和彼此之間的歧視與誤解,應是司各特想藉由此故事所表達的。一般認為,此問題在故事發生的理查一世統治時期,並不像書中所描寫得如此嚴重,而這就是司各特「以古寓今」的嘗試。的確,這個主題,往往是歷史上戰亂的禍源,是項最難解的難題。
最後講一下中古時期,審判時所採行的「神裁法」(Ordeal);在騎士相關的故事中,這種迷信的裁判法,屢屢將故事帶往最高潮,而本書也不例外。
邪不勝正
「神裁法」的精神,在於無所不能的「神」(上帝),絕對不會讓虛偽、邪惡的一方獲勝。所以當某人被指控某種罪行時,裁判的方式,就是由兩位當事者,在見證之下公平地比武決鬥,而獲勝的一方,就是正義的一方。
而若是當事者無法出戰或無力出戰(如兒童、婦女、老人),他們可指定代理人(champion)為他們出戰。一名騎士,必須為自己心愛的女士而戰,這是騎士精神的一環,「為妳而戰」、「為妳而死」,這不是花言巧語,而是須化為行動的承諾。
傳說中最有名的 champion,可能是亞瑟王(King Arthur)故事裡的藍斯洛(Lancelot),當皇后關娜薇(Guinevere)被控犯罪時,都是藍斯洛在最後關頭出現,為皇后的清白而戰——藍斯洛應該是最稱職的 champion 了。
另外,樂劇《羅恩格林》(Lohengrin)第一幕,被控弒弟的愛爾莎(Elsa),也是靠著天鵝騎士羅恩格林的即時出現,擊敗了指控者,才得以洗刷冤屈。
"Ivanhoe" 的故事如下:
故事發生在十二世紀的英國,理查一世(King Richard)在位時期,撒克遜貴族塞德利克(Cedric)的城堡裡,有幾組人馬前來投宿,包括有聖殿騎士波阿.基爾勃(Brian De Bois-Guilbert)、不知名的遊方修士,和猶太人艾薩克(Isaac)。
主人塞德利克,他一心想要撒克遜復國,他希望他監護的羅文娜(Rowena)公主,能與撒克遜舊王室的後人結婚,團結這兩方的力量,中興復國。
與親生兒鬧翻
但他自己的兒子,也就是故事主角威弗瑞.艾凡赫(Wilfred of Ivanhoe),卻與羅文娜公主相戀,這段戀情將破壞他偉大的計畫,因此兩父子決裂,艾凡赫被剝奪繼承權,並逐出家門。
艾凡赫後來加入十字軍,在理查國王麾下作戰。戰役結束,他扮成遊方修士回家,想探一探家人和情人的狀況。他就是上述不知名的遊方修士。
當天晚上,他聽到聖殿騎士基爾勃想要打劫猶太人艾薩克的計畫,他雖然也不喜歡猶太人,但仍基於同情心,將這消息轉告艾薩克,並連夜送他出城。艾薩克為了報恩,資助艾凡赫馬匹、盔甲、武器,讓他得以參加於阿什貝(Ashby)舉行的馬上槍術大會。
愛與美之后
這場槍術大會,也有選美的功能,優勝的騎士得挑選一位「愛與美之后」,並由這位「愛與美之后」來為他加冕。會中有兩位最引人注目的美女,一是撒克遜公主羅文娜,一是猶太人艾薩克之女蕾貝卡(Rebecca)。
蕾貝卡雖然不可能獲選為「愛與美之后」(因為她是卑下的猶太人),但她的美貌,引起了聖殿騎士基爾勃的覬覦。但她自從知道艾凡赫是他父親的救命恩人後,就悄悄地愛上這位勇敢、善良的騎士了。
艾凡赫用假名參賽,他打敗了聖殿騎士,還選了與他青梅竹馬的羅文娜為「愛與美之后」。賽會其間,有一個神秘的黑騎士,他默默地幫助艾凡赫;另有一位箭術精湛的自由農,他在射箭大賽中技壓群雄。
英雄落難
但艾凡赫經過激戰後,已身受重傷,他在頒獎時失血過多昏倒,並被揭露了身份。他父親難捨舊怨,並沒有立即上前救治,反倒是蕾貝卡於那混亂的時刻,幫忙帶走了艾凡赫,並以她習得的巧妙醫術為他療傷。
但一行人在返家途中,卻被聖殿騎士一夥人冒充綠林搶匪綁走。塞德利克、羅文娜、艾薩克、蕾貝卡、艾凡赫等無一倖免,他們被帶到附近的城堡囚禁。聖殿騎士中,有人看中了羅文娜,有人愛上了蕾貝卡,有的是想向富有的撒克遜貴族以及猶太商人敲詐大一筆贖金。
此時,黑騎士和那自由農聯手,帶領著正牌的綠林好漢攻城搭救——那箭術超群的自由農,就是羅賓漢。經過激戰後,聖殿騎士一夥人被打敗,塞德利克等人重獲自由。但是基爾勃卻帶著蕾貝卡逃回聖殿騎士總壇。
最後仲裁
蕾貝卡是猶太人,總壇主教指控她施展妖法,要依「神裁法」的結果,將她定罪燒死。基爾勃幾次想說服蕾貝卡,與他一起逃走,但蕾貝卡始終不為所動。
艾凡赫經過蕾貝卡的醫療後,傷勢已經好轉,而他知道她將受「神裁法」的審判後,馬上趕到裁決現場,與控方聖殿騎士團的騎士基爾勃對戰。艾凡赫仍有傷在身,但他軟弱的一槍竟然讓基爾勃落馬而死。
黑騎士率眾趕到,以叛亂罪將聖殿騎士團一夥人逮捕。原來這位黑騎士,就是理查一世國王。他悄悄回國肅清叛黨,奪回被他弟弟約翰親王所篡謀的王位。
在國王的介入之下,艾凡赫與父親得以和解,並與他的愛人羅文娜成親。而癡情的蕾貝卡,則和父親離開了英國。
(圖片:Clipart ETC)
整個故事,關於羅賓漢的部分不多,出場的綠林好漢,也只有塔克修士而已。在這本小說中,羅賓漢自稱為洛克斯里(Locksley),雖然過去已有羅賓漢的詩歌,說羅賓漢的出生地是洛克斯里,但司各特卻是將這地名,變成羅賓漢名號的一部分,並且加以發揚光大的人。從此 Robin of Locksley,就變成羅賓漢通用的名字。
統一了時代背景
若光只是名字,那我就不需要這麼大費周張地介紹這個故事了。艾凡赫故事對羅賓漢傳說的影響,在於時代背景的確立。在艾凡赫之前,羅賓漢的故事,發生的時間是不太一致的,有的是在十二世紀,更多的是在十四、十五世紀。司各特在某種程度上「統一」了時程,把羅賓漢放到了理查一世國王時代,並與約翰親王的攝政、謀篡陰謀結合,將其塑造成為一個愛國勤王的英雄。
再者,就是在司各特後來的改編者,可能是著迷於司各特為艾凡赫所設定的出身背景,也可能覺得撒克遜與諾曼人衝突的主題,更能合理化羅賓漢抗暴、反叛的盜匪行為,於是就將這些本屬於艾凡赫的主題,移植到了羅賓漢的身上,而成了羅賓漢故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成為現代的慣例
在二十世紀所風行的羅賓漢故事中,羅賓漢通常被描寫成是撒克遜的貴族,因某種原因被削去爵位。他加入理查一世的十字軍東征,回國後,率領一群撒克遜鄉民,反抗欲篡奪王位的約翰親王,以及以他為首的諾曼貴族。最後,理查一世回國重登王位,而因為理查一世是有著神聖使命感的國君,使他成為諾曼與撒克遜都能接受的王者,他的復位,即是兩族群和諧的象徵。
另外,據說羅賓漢一箭射中對手的箭,並將其破開,也是《撒克遜英雄傳》所創的。
賀勃……這一箭端端正正射在靶子最中心的白點上了。
「好一個神射手!好一個神射手!」觀眾大聲喝釆起來。……
親王輕蔑地向那自由農叫道:「洛克司來,這一箭你可賽不過了。」
「我要劈開他那支箭,」洛克司來答道。
他這回比上次稍微小心了一點,一箭射出,恰巧射在賀勃的箭上,把那支箭劈成粉碎。站在周圍的人對他這麼神奇的技藝都感到驚奇,一時間竟不能以通常的歡呼來表達他們的驚異。射手們一個個低聲耳語說:「這一定是魔鬼,絕不是有血有肉的活人。打不列顛有人射箭以來,也沒有見過這樣的射法。」
——賴以立譯《撒克遜英雄傳》第 187, 188 頁,志文出版社
2 意見:
Ivanhoe本身也有許多影視改編(1952年的版本是伊莉莎白泰勒演Rebecca)
,晚清被林紓翻成中文也紅了一陣,甚至連林語堂在京華煙雲中也對這部提上一筆,如果以之為主題再寫一篇,不全放在羅賓漢脈絡下或許也滿有趣的。
非常謝謝您的指教!Ivanhoe 要深入討論的話,我的功力應該是不夠的,我是有想在羅賓漢寫完之後,再介紹兩部我看過的 Ivanhoe 電影:一部是 1952 年版,另一部是 1982 年的電視電影。但這都還只是想想而已啦!
張貼留言